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or,是音译词,《辞海》解释为:“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内庄外谐”是幽默语言的主要特点。“庄”指的是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谐”是指有趣的、引人发笑的教学手段。张五升博士认为:“教学幽默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首先要领会幽默实质,积累幽默素材,然后要选择幽默时机,把握幽默分寸,才能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受到启迪,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教育幽默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与大家作些交流。
一、幽默,有效转移注意
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预料之外的疑问而“卡壳”。这时,教师如能冷静思考,快速反应,用源于理智的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恰当的处理,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学善问的积极性,使其在乐融融的教学活动中,增长才干,领受教益。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当我在分析32-8的计算过程时讲道:当个位上的2不够减8时,就要向十位上的3借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再减去8。一学生突然站起来,一本正经地问:“老师,如果十位上的3不肯借1个十给个位,该怎么办呢?”这无疑是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但避之不答可不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全在此问题上,但要讲清楚却又不容易。这时,我沉思片刻,先请小朋友坐下,然后故作惊讶状,说:“你真会动脑筋,对呀,如果十位不肯借1个十给个位,那就不好办了,但咱们知道,个位和十位是好兄弟,团结互助,关系很好,当个位遇到困难时,十位一定会帮助它的,大家说,对吗?” “对!”这样巧妙地回避,圆满地转移,解决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这个转移,不仅使之成为教学流水线上的“润滑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巩固了退位减法法则,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幽默,激发课堂情趣
斯宾塞主张“教育使人愉快, 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否有情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课堂情趣,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幽默的语言可以赢得学生喜爱,提高数学课堂情趣,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激活学生的情商, 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学生在质疑问难时提出:“老师,头发是射线吗?”我先是一愣,后微笑着说:“问得好,假如你的头发是笔直地生长,并且长生不老的话,可以看做是射线。”在这儿我没有正面评价,而是利用假设,引发学生想象,不仅巩固了射线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是对学生求异、质疑的精神作了肯定。学生们被我幽默的语言逗乐,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活跃起来,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真是“笑一笑,兴致高”。
三、幽默,帮助理解记忆
脑研究表明:令人愉快的幽默足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15%~50%。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概念和理论一般容易枯燥乏味。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疲劳的大脑迅速进入兴奋状态,且带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接受信息的输入,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使之不易忘记。
我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的时候,我总拿类似的这样一道题说事:服装厂现存16米红绸布,准备做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25米,能做几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故意选做错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16÷1.25=12.8≈13(套)讲评时故意问学生“能做13套吗?”引起学生反思,最多只能做12套。“你非要做13套,那只能做个开裆裤啰!布不够呀!”学生笑翻。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想到“不要让开裆裤的故事重演”。幽默语言的运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在愉快中认真、严肃地思考,受到启发,既轻松了孩子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幽默,促进错误纠正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接触得很少,故对这些单位的实际概念掌握起来感到困难,常出现很多不切实际的错误。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还是忍无可忍地责备他不动脑筋?有可能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是氛围的严肃、师生关系的紧张,而效果却令人失望。所以我们不妨为纠正这些错误增添些幽默色彩,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如洗衣机的高80( ),我设计先让学生填写,互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在订正时有学生汇报:洗衣机的高80(分米),平静的气氛告诉我,大家还没发现错误。这时,我拿出米尺,边做动作边疑惑地说:“80分米,就是——8米,一个不满2米高的人该爬上三层楼房才能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再说,这么大的洗衣机一次可洗咱们全班同学的衣服啦!”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此我巧妙地应用幽默,其效果远胜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更强于枯燥乏味的满堂灌,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回味无穷,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幽默,提高批评实效
温和而含蓄的教育批评是提高学生自觉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与自尊心,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刻薄的语言常令学生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批评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但如果在批评教育时,用一些幽默风趣含蓄的话语,既不伤学生自尊又能圆满解决问题,给学生体面下台的“梯子”,学生不仅愿意接受你善意的忠告和批评,而且会更敬佩你、感激你。如有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不愿用直尺把等号画直,一次,我布置完作业后,紧接着说:“今天老师不去钓鱼,请小朋友别在作业本上送蚯蚓给我了,谢谢!”学生们被惹笑了,那些不规范作业的学生抬头看到我温厚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来,我的幽默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的环境,教师给了学生走出尴尬境地的“台阶”,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推动了学生的顿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顺利和流畅。
六、幽默,升华优秀品格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寓哲理于幽默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笑声中发现和领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在顺利完成了《圆》的教学任务后,结合班上不少学生有骄傲情绪这一情况,就借助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的一则故事来教育学生,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然后说:“同学们,如果把圆的面积比做人们已掌握的知识,你要成为大圆还是小圆?”“大圆、大圆。”“好,同学们一定知道大圆比小圆的圆周大,所以接触的圆外面积也大。圆圈外的地方就是人们还不知的无穷领域,这也告诉我们,造诣越高的人,越知道探索学问的路更长,因而越能向别人学习,越能保持谦逊的作风。相反,知识甚少或偶有一得的人,才自命不凡,得意忘形,相信通过对圆的学习和刚才的比喻,大家一定会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更顽强的斗志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此时,利用幽默语言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讽而不苛,刺而不毒”,使是非曲直泾渭分明。幽默的话语从有形的图案向无形的思想深处推进,使学生从对知识的掌握升华到对人生修养的领悟上,令人深思,令人回味,令人振奋。
总之,教学幽默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但幽默不能流于低级趣味,不能讽刺嘲笑,更不能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正如莱卡尔所说:“真正的幽默不是来自情绪,更多来自于理智,它不是轻视,而是爱。”所以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课堂气氛、教学需要等因素,运用恰当,才能锦上添花,满堂生辉。
一、幽默,有效转移注意
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预料之外的疑问而“卡壳”。这时,教师如能冷静思考,快速反应,用源于理智的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恰当的处理,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学善问的积极性,使其在乐融融的教学活动中,增长才干,领受教益。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当我在分析32-8的计算过程时讲道:当个位上的2不够减8时,就要向十位上的3借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再减去8。一学生突然站起来,一本正经地问:“老师,如果十位上的3不肯借1个十给个位,该怎么办呢?”这无疑是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但避之不答可不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全在此问题上,但要讲清楚却又不容易。这时,我沉思片刻,先请小朋友坐下,然后故作惊讶状,说:“你真会动脑筋,对呀,如果十位不肯借1个十给个位,那就不好办了,但咱们知道,个位和十位是好兄弟,团结互助,关系很好,当个位遇到困难时,十位一定会帮助它的,大家说,对吗?” “对!”这样巧妙地回避,圆满地转移,解决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这个转移,不仅使之成为教学流水线上的“润滑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巩固了退位减法法则,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幽默,激发课堂情趣
斯宾塞主张“教育使人愉快, 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否有情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课堂情趣,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幽默的语言可以赢得学生喜爱,提高数学课堂情趣,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激活学生的情商, 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学生在质疑问难时提出:“老师,头发是射线吗?”我先是一愣,后微笑着说:“问得好,假如你的头发是笔直地生长,并且长生不老的话,可以看做是射线。”在这儿我没有正面评价,而是利用假设,引发学生想象,不仅巩固了射线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是对学生求异、质疑的精神作了肯定。学生们被我幽默的语言逗乐,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活跃起来,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真是“笑一笑,兴致高”。
三、幽默,帮助理解记忆
脑研究表明:令人愉快的幽默足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15%~50%。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概念和理论一般容易枯燥乏味。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疲劳的大脑迅速进入兴奋状态,且带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接受信息的输入,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使之不易忘记。
我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的时候,我总拿类似的这样一道题说事:服装厂现存16米红绸布,准备做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25米,能做几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故意选做错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16÷1.25=12.8≈13(套)讲评时故意问学生“能做13套吗?”引起学生反思,最多只能做12套。“你非要做13套,那只能做个开裆裤啰!布不够呀!”学生笑翻。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想到“不要让开裆裤的故事重演”。幽默语言的运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在愉快中认真、严肃地思考,受到启发,既轻松了孩子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幽默,促进错误纠正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接触得很少,故对这些单位的实际概念掌握起来感到困难,常出现很多不切实际的错误。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还是忍无可忍地责备他不动脑筋?有可能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是氛围的严肃、师生关系的紧张,而效果却令人失望。所以我们不妨为纠正这些错误增添些幽默色彩,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如洗衣机的高80( ),我设计先让学生填写,互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在订正时有学生汇报:洗衣机的高80(分米),平静的气氛告诉我,大家还没发现错误。这时,我拿出米尺,边做动作边疑惑地说:“80分米,就是——8米,一个不满2米高的人该爬上三层楼房才能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再说,这么大的洗衣机一次可洗咱们全班同学的衣服啦!”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此我巧妙地应用幽默,其效果远胜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更强于枯燥乏味的满堂灌,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回味无穷,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幽默,提高批评实效
温和而含蓄的教育批评是提高学生自觉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与自尊心,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刻薄的语言常令学生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批评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但如果在批评教育时,用一些幽默风趣含蓄的话语,既不伤学生自尊又能圆满解决问题,给学生体面下台的“梯子”,学生不仅愿意接受你善意的忠告和批评,而且会更敬佩你、感激你。如有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不愿用直尺把等号画直,一次,我布置完作业后,紧接着说:“今天老师不去钓鱼,请小朋友别在作业本上送蚯蚓给我了,谢谢!”学生们被惹笑了,那些不规范作业的学生抬头看到我温厚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来,我的幽默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的环境,教师给了学生走出尴尬境地的“台阶”,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推动了学生的顿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顺利和流畅。
六、幽默,升华优秀品格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寓哲理于幽默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笑声中发现和领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在顺利完成了《圆》的教学任务后,结合班上不少学生有骄傲情绪这一情况,就借助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的一则故事来教育学生,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然后说:“同学们,如果把圆的面积比做人们已掌握的知识,你要成为大圆还是小圆?”“大圆、大圆。”“好,同学们一定知道大圆比小圆的圆周大,所以接触的圆外面积也大。圆圈外的地方就是人们还不知的无穷领域,这也告诉我们,造诣越高的人,越知道探索学问的路更长,因而越能向别人学习,越能保持谦逊的作风。相反,知识甚少或偶有一得的人,才自命不凡,得意忘形,相信通过对圆的学习和刚才的比喻,大家一定会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更顽强的斗志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此时,利用幽默语言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讽而不苛,刺而不毒”,使是非曲直泾渭分明。幽默的话语从有形的图案向无形的思想深处推进,使学生从对知识的掌握升华到对人生修养的领悟上,令人深思,令人回味,令人振奋。
总之,教学幽默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但幽默不能流于低级趣味,不能讽刺嘲笑,更不能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正如莱卡尔所说:“真正的幽默不是来自情绪,更多来自于理智,它不是轻视,而是爱。”所以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课堂气氛、教学需要等因素,运用恰当,才能锦上添花,满堂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