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学生完成基本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而是人为的、自觉的。如果学生犯错误,教师理当对其出格的行为进行教育与适当惩戒,这是教育常识。
  而现实中,“校闹”、辱师、殴师甚至弑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许多教师不想、不愿也不敢多管学生,学校教育似乎容不下一声批评,遑论惩戒。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形成规则和法律意识,不良行为习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甚至会助长有些学生的恶习与戾气,产生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面对越来越复杂、严峻的教育环境,教师不可以背过脸去,罔顾职责与良知,应当勇于担责,积极作为,并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其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之有据,并把握好教育惩戒的正确“打开”方式,相信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能接受。
  首先,尊重学生是前提
  “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泰戈尔的诗句道出了教育惩戒的前提条件和情感要求,那就是爱。这种爱是建立在视学生为平等的生命个体并尊重其人格、呵护其尊严的基础上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样,缺乏爱心的惩戒必然是不成功的惩戒。真正的惩戒不在于造成学生肉体与精神痛苦以永远“铭记”错误,而是教师要表现出對学生真心的爱让学生信服。许多优秀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毕业以后,和老师最亲近的往往是当年受罚最多的捣蛋鬼,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真心为他好。
  惩戒,为的不是解老师的心头之恨,而是为了改学生的一时之过;惩戒,需要理性,不冲动,不羞辱,不粗暴;惩戒,应与教育相辅相成,公正体面,要让学生在接受惩罚时也能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尊重。
  其次,讲究技巧是关键
  合理而适当的惩戒是一门教育艺术,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北师大赵希斌博士在《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正确实施惩戒的原则和策略:要清楚孩子的承受力;要对孩子的发展有利;要与孩子建立爱的纽带;要引导孩子主动改变;要公正体面;要对孩子表达高期望;要因人而异等。
  然而,有些老师的惩罚,其实已沦为粗暴的体罚或者变相的体罚。如,寝室卫生没搞好,罚学生裹棉被晒太阳;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买30斤请他们嗑个够;成绩差要转教室“示众”,等等。这类行为与教育宗旨背道而驰,是老师无德无能的表现,容易导致学生的习惯性无助,给学生留下永远的伤痛和阴影。
  面对犯错的学生,智慧的老师应持宽容的态度,用温情而又智慧的方式惩戒学生,促其自省自新,健康成长。比如,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小麦克劳德被校长罚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的故事;魏书生老师的罚写犯错说明书、选举“闲话能手”、传递“说话接力本”等惩戒方式可谓精彩纷呈,充满童真童趣。有的老师甚至惩罚自己跑步、做俯卧撑等,借自罚产生的反弹力,给犯错学生以特殊刺激,引导其主动内省、叩问灵魂,寻找自己的“病因”。确实,有效的惩戒是绝妙的教育艺术,应富含关爱,智慧闪亮,因人而异,灵活出招。
  再次,程序规范是保障
  学校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惩戒的操作程序,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如惩戒的适用范围、惩戒的方式、惩戒的实施程序、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等。这意味着惩戒要慎重、严谨、规范,避免随意惩罚和过度、过重惩罚学生。
  惩戒前,教师要有心理预期,预估可能会收到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要追问: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怎样?这种惩戒适不适合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这个孩子能否积极完成惩罚行为等;要让受惩戒者确认相关事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羞愧、后悔。惩戒后,要做好及时的疏导和沟通,让孩子明明白白地理解惩戒,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奇异的争执    夏夜里的11点20分,小颖倚在窗边看着窗外夜色,台风刚过两天,窗外飘着雨,她抬头望着丝丝雨点从很高的地方向下坠落,在邻近灯光的照映下闪闪烁亮。  小颖深呼吸一口,雨夜的空气闻起来格外清凉,房间里弥漫着浓厚的新家气味,她和她的妈妈、姐姐、小妹搬来这栋小区大楼还不到两个月,她尚未习惯新邻居和新的交通路线,所幸现在正值暑假,她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熟悉一下周遭环境。  此时房间里除了她
期刊
刘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受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以人为本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过犹不及,出现了许多极端化问题:如部分中小学生缺乏理性、自由散漫、不遵守规则,欺凌与暴力现象频发,行为越来越缺少法度;同时,社会各界又以“教育自由”、“教育民主”、“尊重
期刊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自由与纪律的节奏》一章为我们描述出了几组似乎对立的概念,品读这几组对立的概念,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教育中对立统一出的和谐节奏。对应于上一章的“浪漫”与“精确”,依次有如下的对立概念:“智慧”与“知识”,“自由”与“纪律”, “首创”与“训练”,“精积”与“厚积”, “自发”与“厚发”。  “智慧”与“知识”。没有智慧的融入,知识就会变成僵死的静态现象的堆积。怀特海认为:“
期刊
近期关于“教育惩戒权”的新闻热议不断,光明网以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核实,该班班主任顾老师(新招录的老师)为了管理混乱的班级秩序,让学生蹲着听英语听力,有几名学生因蹲着不舒服,就更换姿势,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着,并非网友所言的“集体下跪”。  体罚学生被禁止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可它导致了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和《教育的觉醒》等。  教育很搞笑,但缺少搞笑的评论。评论的内容都是崇高与感动的,而真实的教育却有着无限丰富的搞笑素材。中国教育不缺教
期刊
学校简介:  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1964年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在校学生3060多人,教职员工286人,其中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和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进入省跨世纪“333工程”和盐城“11
期刊
高中校园广播操作为一种较好的强身健体形式,易于组织和管理,几乎被所有教育者认同,大多数高中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园场地限制等因素,基本上都选择了广播操这种锻炼方式。但由于形式单调老套,活动十分被动封闭,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生在做校园广播操时,要么不动,要么乱动,不跟上音乐节奏,整个队伍零零散散、杂乱无章,当然就谈不上整体美了!做操时毫无生机,状态非常消极,让人觉得与高中生精神面貌格格不入。 
期刊
说起来,我与教师似乎有缘。我的父亲和哥哥是教师,尽管他们历尽惨痛和不幸。1960年我从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中毕业后,先后就读于泰州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院;作为六七届大学生毕业,经受两年多的劳动锻炼之后,一直是一线教师。教师队伍中,像我这样一个受教于“师范”院校长达七年的不会很多;当年大学同班同学一直在中学任教的比例也很小,估计不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在县城,当年难得的文科“天之骄子”们,只要“出身”好一
期刊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投票”可能是民主与科学的象征,也是顺应民意、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通过“投票”选举而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是反对封建专制取得胜利的重要象征。民主与科学赋予“投票”行为高贵的精神内涵与神圣的历史使命。  当前,在“互联+”时代,“投票”行动已经从现实的“民主投票”走向虚拟的“网络投票”,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不少人已经开始厌倦与反感,甚至进行抵制与封杀
期刊
三年前,自己被推荐为单位副职领导。我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为广大教师服务,不改初衷,与每个职工同工同劳同酬。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岗,拿起扫帚,不问为什么,不要监督,打扫校园的卫生。我给自己划分一块草坪,亲自修剪花木,清除杂草,为职工修改论文,参与校刊编辑等,为职工的工作做好服务。作为管理者,自己感到内心的充实和安宁。  刚开始参加工作,我便承担了学校会议室的保洁任务,那时,是会议室兼电视室,抽烟人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