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基础结构的信息素养教育赋能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在各级教育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些课程有别于以往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了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现代西方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致知、致用、致远概念,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在赋能学生方面的机制特点,为论证这一实践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独特地位提供洞见,同时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启迪.以我国北方某地六所高校为案例,聚焦相对正规的学分制信息素养课程,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课堂参与观察和师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考察该类课程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在被调研的课程中,存在一个由课程关涉对象及相关素养组成的结构.该结构体现着被调研课程对诸如"信息素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素养""由哪些具体素养组成"等问题的认知,决定着课程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边界,本文称之为"信息素养施教结构".本研究还显示,根据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该结构可以延展为包含更多对象的"信息素养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关联着一组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从工具与智识两个方面以及致知、致用、致远三个层次对学生赋能.以基础结构为参照,信息素养施教结构越完整,它带给学生的赋能就越全面.除了信息素养基础结构和信息素养施教结构两大概念,本研究还提出了信息素养对象、对象关联素养等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揭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赋能机制,解释了它作为独特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同时显明:在原有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若能将智识赋能和致远赋能纳入其教育目标,将信息、数据、意义纳入其施教结构,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图3.表1.参考文献30.
其他文献
图书馆的运行机理中蕴含着人类知识获取的基本逻辑:良性的知识获取活动应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科学的客观性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平等等人文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体现.我们可以将上述基本逻辑与精神价值归结为"图书馆精神".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摧毁"图书馆精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具有强烈的供给特征,使得人类在知识获取上表现出明显的颗粒化、分散性、他主性、个体性等特征,使阅读者出现了严重的茧房效应,不仅打破了人类获取知识
“低压89,高压127,基本正常.”在风景秀丽的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5G+智慧村卫生室的医师何国书,正在通过移动远程医疗工作站给村里的老人测量血压.何国书说,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他可以把测量结果上传到市人民医院.“现在,老百姓在村里就可以测量心电图、血糖、血压,真正实现了慢性病随访监测不进城.”
期刊
“文化理解”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提出的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美术与文化、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能从“文化的视角”观察理解作品、创作作品,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尊重和传承文化的意识.这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显然,新课程条件下的美术教学依靠单向的“知识灌输”是很难使学
期刊
一、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计量校准工作是保障仪器设备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  现阶段校准工作的开展,大多凭借人工记忆待检设备,会造成设备漏检的、派工不及时的情况,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计量校准工作中产生大量的原始记录,种类多,数据量大,手工录入数据存在错填、漏填的现象,增加了重复确认的工作,且纸质版原始记录不易保存,对校
期刊
今年,车联网、网联车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文件连续出台,参与制订文件的党政机构包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
期刊
当乌篷船依旧在桨声欸乃中浮动轻摇之时,千年古镇更具韵味,江南水乡乌镇与数字文明的精彩邂逅再次吸引世界目光.rn9月26日下午,正在乌镇举行的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隆重发布了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引起与会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期刊
初中美术课程“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通过描述、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认识不同美术门类及表现形式,进而学习和掌握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识别和应用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梳理方法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0本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对每篇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编码与统计,利用自动抽取和人工编码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沿用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体系,将研究方法划分为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三个方法层次.其中,一般科学方法包括理性思辨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新旧三论法、实验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据挖掘法、系统及技术介绍和模型法;专门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IT运维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回顾传统的运维方式,服务长时间中断没有申诉渠道,响应慢,恢复时间不确定。运维人员全凭个人经验,身兼数职,被动救火,应用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往往达到天級。  好一点的辅助运维采用竖井式或烟囱式的组织结构,能做到专人专岗,依然是被动运维,使用的工具离散化,且低效无闭环,应用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为小时级。再往前发展是一体化运维阶段,服务偶尔中断,有明确的申诉
期刊
宋代并非科举面前人人平等。出于更新人才观念、维持政权稳定、维护皇权专制和促进社会流动的目的,宋廷采取抑制势家子弟、扶持寒士的政策。宋廷一方面在科举外向寒士提供物质支持,在科举考试过程中有意倾斜,以提升寒士的录取率;另一方面在科举中对势家子弟有意限制和打压,降低其考中进士的概率。受政治腐败、政治局势和权相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北宋中后期在科举中逐步减少了对势家子弟的限制。两宋之所以出现大量出自低层官员与平民家庭的文科状元,且比例不断提高,是宋廷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治措施的结果。与状元相反,两宋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