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并非科举面前人人平等。出于更新人才观念、维持政权稳定、维护皇权专制和促进社会流动的目的,宋廷采取抑制势家子弟、扶持寒士的政策。宋廷一方面在科举外向寒士提供物质支持,在科举考试过程中有意倾斜,以提升寒士的录取率;另一方面在科举中对势家子弟有意限制和打压,降低其考中进士的概率。受政治腐败、政治局势和权相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北宋中后期在科举中逐步减少了对势家子弟的限制。两宋之所以出现大量出自低层官员与平民家庭的文科状元,且比例不断提高,是宋廷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治措施的结果。与状元相反,两宋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