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结合自身情感和主体意识的一种直观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价值的传递。初中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方法,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以情境课堂的方式融入作文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10
  目前,在部分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培养方法,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情感表现存在不足。新课标指出:要力求表达出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关键,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课堂,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将其转化为写作的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本文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情境作文教学的概念及意义、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发展状况调查发现,其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语言把握不足。作文的遣词造句直接体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反映学生的语言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语言的灵活把握和正确理解,导致学生在作文质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偏差,无法真正发挥文字的基础价值。第二,创作兴趣不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创作兴趣,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情感价值,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引导方法,無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导致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表达效果存在不足。第三,情感内涵不足。情感是文章创作的灵魂,也是学生心理和思想的直接体现。但在当前的作文书写中,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乏情感,其内容空洞、主观思想不足,进而导致文章的整体感观不佳,影响其文章的阅读性。第四,逻辑层次不足。写作的逻辑层次和语言架构非常重要,犹如文章的“主心骨”。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以练促写的方式指导学生,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构题思路和语言架构的能力,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情境作文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情境作文教学主要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对应色彩、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产生情感、思维、认知上的能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情境作文教学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课堂环境的体验效果,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果。开展情境作文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改变当前学生被动创作、思维僵化等不良现象,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拓展学生的创作源泉,使学生能够高效、自主的完成写作任务。开展情境作文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情感价值,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内在情感,并将这些情感运用于作文创作之中,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和思想性。开展情境作文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和演变下获得直观、鲜明的主线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架构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良性发展。
  三、情境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语言情境,夯实文字基础
  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元素,也是学生的发展基础。运用语言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理解效果,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的能力。在日常的语言情境创设中,主要有两种情境形态:语表情境和语言描绘情境。其一,语表情境。语表情境主要是指单纯的运用语言文字描述某一情境,借助于语言文字的意义、音调、表达方式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内在情绪,并使学生产生抽象性的场景联想,进而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完成创作任务。其语表情境的运用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字中音、形、意等内容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效果。此外,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教师应着重增加这一语表情境的创设频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主体意识的发展。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中是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主题的生活作文,教师可以运用语表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对“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等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产生抽象化的情境探究,有助于充实文章的内容。其二,语言描绘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是将语言描绘与直观场景相结合的一种情境模式。既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又能在直观的情境引导下,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情感价值。
  (二)开展主题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情境作文教学的一大优势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因此,在情境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发展,灵活开展主题情景,明确学生的创作方向,调动学生的主观情绪,使学生在生动形象、主题鲜明的情境渲染下,产生积极的创作效能。第一,开展实物演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是主题情境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表现方法,对于依赖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实物演示情境的开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作意识起到积极意义。同时,用实物演示作为学生的学习情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兴趣和表达欲望,更易于灵感的表达。第二,开展图画再现情境。图画再现是图画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情境,根据其主题要求和语言描述,以多彩的图画和生动的动画为依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形象特点和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情境特点。   此外,图画再现情境的开展还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图画基础之上展开新的联想与创作,这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第三,开展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情境的构建与表达,不仅能使学生在旋律高低、音调起伏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抑扬顿挫,还能激发学生对具体场景的联想与想象,更易于学生对作文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实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加强学生对生活细节和主体情绪上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更易于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情境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创作主体,合理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体,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了解生活、体味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社会形态和人生状态,进而有助于指导学生在作文书写中渗透其相应情感,加强作文的情感内涵。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的写作单元进行分析,发现其作文分类主要以生活体验为主,如家庭生活体验、学校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体验、自然生活体验等方面,结合生活情境的创设,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作质量,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生活情境的真实再现,将学生代入到情境活动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情感体验,更易于学生写作状态的保持与发展。
  此外,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思维、認知结合等意识,有助于形成作文的主体观点,进而将生活中的事物与作文进行结合,使学生的情感价值和主旨思想得到有效的表达,从而实现有效创作。另外,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还注重多角度的发展,引入自然、走进社会,保持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得到长效发展。
  (四)组织角色情境,架构写作思路
  角色是每一个故事中存在的基本元素之一,将角色情境与作文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价值和情感内涵,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写作思路,把握其行文脉络,增强其作文的整体性。因此,在情境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写作特点和故事内容,组织角色情境,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和感知角色的过程中,将抽象的形象转化为真实的体验,并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故事发展,明确其创作主线和写作要点。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质得到加强。
  此外,在角色情境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角色的扮演性和主体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角色情境的运用中,教师还应保持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由不同的虚拟角色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态,进而有助于增强作文中的故事性,提高其作文的阅读价值。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教学中,主要围绕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情境的模式,组织学生重新演绎《皇帝的新装》这一故事,挖掘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言行、性格等方面的了解,进而有助于续写故事的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语言情境的运用、主题情境的开展、生活情境的创设、角色情境的组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效果更加得体和恰当,提升作文的语言质量和情感价值。同时,根据学生的学情问题和认知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明确学生的写作架构和语言特点,进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学生学情,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优化作文课堂细节,从而为学生的写作开辟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植入情境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旬),2017(6).
  [2]桂祥明.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8).
  [责任编辑 窦伊沙]
  作者简介:李可钦(1973.6— ),女,汉族,福建霞浦人,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校期间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部分高校在校生却选择了将课余时间付诸网络游戏,很少参与体育锻炼。这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也造成了学生合作意识下降、心理健康度下降、生活态度消极等问题的加剧,影响了高校在校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强化对高校体育游戏开发与探索,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更新奇、更有趣的途径,提升体育游戏对高校在校生的吸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也叫做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其倡导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即学习产出为教学导向,结合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制定学校培养计划、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实施教学过程并确定毕业标准。研究分析在OBE理念引导下,如何拓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以期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以及整个高职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添砖加瓦。
期刊
摘 要:致力于全面满足工业4.0与“互联网+”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凝练特色人才培养方向。该课程改革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为目标,培养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智能制造  中图
摘 要:微课属于一项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具备短小精悍的教育特征,能够把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同样,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计算机专业课程和微课联系起来,实现微课教学的深入与普及,为中职生展现出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是针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
摘 要:作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信息化手段之一,微课以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特别是培养中职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理解、美术技法的学习上助益明显,切实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僵硬,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微课的实践意义,对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微课;中职美术教学;意义;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党建不仅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还是让党的旗帜在高校基层阵地高高飘扬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运用网络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把握这一历史发展变化开展“互联网+党建”值得思考。本文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着手研究,指出传统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阐述信息时代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的优势以
期刊
铝和镁等结构合金密度低、质轻,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但由于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的不足,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搅拌头以不同的速度和角度进行加工,导致FSP合金组织均匀化、细化并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文章简述了FSP在铝、镁结构合金中的应用,并介绍了FSP对其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 要: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职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对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确保其与时俱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研究对象,分析阐述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