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错配修复状态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MMR)状态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分析DNA错配修复缺失(dMMR)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440例结肠癌患者中,dMMR 90例(20.5%),DNA错配修复完整(pMMR)350例(79.5%)。与pMMR比较,dMMR常见于年龄≤60岁、Ⅱ期、近端结肠、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含黏液分泌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40例结肠癌患者中,复发转移126(28.6%),死亡93例(21.1%)。dMMR患者和pMM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和68.9%,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5%和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MR状态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

结肠癌dMMR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更常见于年龄≤60岁、近端结肠、Ⅱ期、低分化腺癌和含黏液分泌腺癌中,是结肠癌预后较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采用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的4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CSP预后的因素。结果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CSP的成功率达91%(39/43)。治疗成功患者的顶臀径(CRL)中位数为18.5 mm,失败者的中位数为2.0 mm
目的评估基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早期(临床拟诊为Ⅰ~Ⅱ期)外阴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探讨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外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其中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查的患者共7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18~87岁)。手术方式包括SLNB、腹股沟淋巴清扫术(IL)和外阴肿物广泛性切除术,术中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浆中胎儿特异基因PLAC4和COL6A2等位基因杂合频率的检测,探讨其用于产前筛查21三体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门诊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河南籍汉族人群500例(男、女各250例)为健康体检组,采用DNA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外周血中PLAC4和COL6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GI)方案治疗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GI方案治疗的27例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部分缓解(PR)10例(37.0%), 稳定(SD)13例(48.1%),进展(PD)4例(14.8%),有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33例PTC患者,均接受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将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7%(61/72),阳性预测值为66.3%(61/92)。颈部中央区淋巴结
目的体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贝伐单抗处理A549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和紫杉醇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调控及Drosh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激素、孕激素和紫杉醇体外作用人卵巢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rosh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紫杉醇组、雌激素联合紫杉醇组和孕激素联合紫杉醇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
目的评价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DCT)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间经支气管镜检证实的40例NSCLC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MRI增强及MDCT增强扫描,由3名高年资胸部放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对NSCLC的术前T分期进行初步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NSCLC原发肿瘤T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