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情节到艺术特色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为了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只浮在故事情节的表面,在阅读任务中设计了一些拓展内容,通过检测阅读内容、感受“同中有异”、体悟“异中趋同”等教学环节,完成从故事情节着手分析艺术特色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西游记》 阅读指导 故事情节 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如何让学生对这部名著的阅读不只浮在故事情节的表面?
  阅读指导课之前,我布置了细致的阅读任务。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比较熟悉,我特别设计了一些拓展内容,除了完成阅读摘抄外,还要求给最精彩的情节配上阅读插画、挑选一个人物写一篇简短的自传。
  本课重点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以下所选的三个片段,呈现了从故事情节着手分析艺术特色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片段1】 检测阅读内容
  师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阅读《西游记》,很多同学差不多快读完了。这部小说有80万字,你们很了不起!现在,老师就要来检测一下大家阅读的成果如何,有没有信心呢?
  生 有!
  师 好,我们来试试。
  (出示练习,见图1。)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检测学生這段时间来阅读《西游记》的成果;二是在课堂伊始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练习反馈显示,学生大多掌握了《西游记》的基本情节,说明实实在在地开展了阅读。事实证明,这样的检测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片段2】 感受“同中有异”
  师 说到白骨精被打死,不知道大家在读《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这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当中,许多故事情节、模式都是差不多的,怎么差不多呢?
  生 都是妖怪和悟空、八戒打斗了一番,然后把师父抓走了,悟空就闯进妖怪洞里抢师父,最后把妖怪打死或打伤,救出了师父,如果打不过就要找菩萨来帮忙。
  师 大家不觉得这样的情节很相似,是在重复吗?这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都是重复的,还有什么可看的呢?
  生 不是完全重复的,遇到妖怪时,孙悟空对付的方法不同。有时候直接找玉皇大帝,有时候搞清楚妖怪的来历后再去找相应的菩萨,有时候把妖怪的法宝偷过来,有时候找猪八戒帮忙。
  生 妖怪对付孙悟空的方法也不一样。有时候和孙悟空硬碰硬,有时候拿师父威胁他,有时候拿法宝收了孙悟空。
  生 妖怪不一样。
  师 嗯,妖怪是不一样。(学生都笑了。)
  生 妖怪使的诡计也不一样,有时候直接把唐僧抓走,有时候是编个故事骗唐僧,结果还是被悟空一一识破。
  生 唐僧遇到妖怪时对待妖怪的态度也不一样。在小西天,唐僧遇到妖怪还上前跪拜,遇到白骨精也是毫不知情,以为是善良的女施主,有的时候他遇见妖怪就着急地叫悟空来救他。
  生 妖怪的背景不一样。有些背景很厉害,比如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背景是太上老君,炼药的神仙,后台很硬;还有牛头怪的背景是菩提祖师;还有一些没什么背景的小妖,就托关系扯上了一些神仙。
  师 刚才大家说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些故事看似是重复的,其实又是有区别、有变化的。所以,我们说《西游记》采取了反复叙事的方式,它的故事都是同中有异的,因而我们在读的时候才会觉得耐人寻味。
  (板书:同中有异。)
  这个环节旨在分析《西游记》故事“同中有异”的特点。看似无意抛出的问题,实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更深的层面。这些问题也许学生在看小说时也思考过,只是没有深入,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小说的再次回顾和总结。从结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值得夸赞。
  【片段3】 体悟“异中趋同”
  师 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两个资料,是一些文化名人的点评,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西游记的。
  (出示图2。)
  师 这里用了一个词语——
  生 (异口同声)登峰造极。
  师 是什么使《西游记》登峰造极的?
  生 (再次异口同声)想象。
  师 想象,很好。那你们来告诉我,《西游记》中的想象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 体现在妖怪的模样,还有妖怪的本领上。
  生 神仙的名字,赤脚大仙、二郎神等。
  生 居住的地方,妖怪都是住在山洞里,神仙都是在天上的,孙悟空住在水帘洞里。
  师 我们能不能说《西游记》中的想象是它所有故事的一个共同特点?
  (板书:丰富想象。)
  生 可以!
  师 想象是神话的翅膀,文中用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
  (出示图3。)
  师 这句话颇具文言色彩,其中的“诚意正心”“明新至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能量,那你们来告诉我,作品中的正能量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 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一定有恶报。
  生 唐僧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对坏人的教化,哪怕是被绑着的时候也想着改变坏人的心态。
  生 孙悟空降妖除魔的决心;八戒、沙僧的忠心,在师父被抓走后,八戒和沙僧一定会给悟空做帮手。
  生 在需要神仙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无私地给予帮助。
  师 刚才大家讲的都是书中正能量所在,邪不胜正,惩恶扬善。
  (板书:惩恶扬善。)
  师 《西游记》中大胆夸张的想象和邪不胜正、惩恶扬善的主题可以说贯穿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每一个故事当中,所以这些故事看上去不同,却贯穿着共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板书:异中趋同。)
  此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同中有异、异中趋同,是《西游记》故事的一大特点,也是《西游记》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的分析往往流于表面,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我通过引用名人、大家对《西游记》的点评,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特点。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获得了更深的体悟。
  二、教学思考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
  第一步,提供导读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西游记》的故事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可能仅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上,在阅读前,我把吴承恩的简介、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内容整理出来,供学生阅读,或者让学生自行阅读、摘抄,包括名人对作品的一些评价。如“片段3”中引用的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及清代学者张书绅的两句评价,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即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如“片段2”中,学生在看完原著后,能够很快把握住故事情节和故事模式的相似处,同时也能够分析出在相似的情节和模式下的不同处,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因为《西游记》的人物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就没有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
  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进行朗诵,甚至要求背诵。
  当然,教师需和学生同步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与学生交流心得。这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关注阅读评价,强调多元化和开放性
  教师还要在名著阅读评价上开动脑筋,形成名著阅读的良好氛围。名著阅读不仅评价阅读结果,还应评价阅读过程;不仅评价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还应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结合查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有条件的还可让学生就某一阅读内容在网上发表评论,等等。
  《西游记》的阅读评价,读书笔记和读书绘画相结合,摘抄、记录最精彩的片段并配上插画,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后在班级集中评比。
  这样的名著阅读指导,初中三年坚持开展,相信每位学生都会爱上名著,享受阅读。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要突出教学内容作为数学学科分支所具有的独特的基本思想。“椭圆的基本性质”是解析几何内容,其教学定位应该是“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为此,教学中要建立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规范,明确研究的基本路径:沿着x、y、(x,y)以及x2a2+y2b2=1(a>b>0)这样从单一到复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进行研究;要突出地强调从方程得到代数结果,再对代数结果进行几何解释
期刊
摘 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语言学习的整体性出发,从英语学科知识的前后关联、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外关联、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内在关联确立单元教学目标,从英语学科知识和学科评价的视角把握单元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厘定单元教学难点。准确界定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为后续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内容范围”与“标准参考”。  关键词:单元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
期刊
摘要:郭初阳的《平等》一课教学,同以前的课一样,仍是“内容为王”,其最大的魅力来自对教学内容的开掘,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带到一个开阔地带。郭初阳找到了一个与教学主题高度契合的作品,作品中的故事既是手段,也是本体。思辨是方法,也是目标。这节课还让我们看到了一般小学课堂极难看到的思辨的深度。其间,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儿童哲学的光芒。  关键词:故事思辨儿童哲学  听闻初阳给小学六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儿童哲学
期刊
摘 要:武健老师的《简笔与繁笔》一课教学做到了灵动生成、繁简得宜。难在灵动生成,以学生的问题引导课堂,学什么、怎样学,课堂由学生决定。从课堂布局上看,先放后收,既放手又不完全放手。稳在渗透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从“怎样表达”中读出特定的内涵,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巧在读写共生,让学生领悟到作文需要什么样的简繁和怎样做到合理的简繁,变“授”为“学”。  关键词:灵动生成 渗透方法 读写共生  周先慎先生的
期刊
摘 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音乐课堂中捕捉形象美,感受旋律美,品味歌词美,体悟情感美,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音乐素养奠基。  关键词:形象美 旋律美 歌词美 情感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相关艺术活动,深化审美体验,是提升
期刊
摘 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从而形成目标系统,指引教学的方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说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从学科性、关联性、应用性三个方面进行;单元教学重点的确立可以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单元教学难点的确立有学习心理和教学反思两个来源。  关键词:单元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期刊
摘 要:针对四位选手执教同一内容的活动细节,从新知导入、词汇教学、文本引导、活动设计、收尾教学五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信息交流、互动建构、联系生活、基于检测、思维延伸的重要性,提出关注学习兴趣、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活动 细节分析  近日,笔者观摩了常熟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四位选手同时教学沪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5 Friend
期刊
【编者按】 本期聚焦的主题是“评分规则”,研究表现性评价中的评分规则的形成与运用。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本次课堂观察,执教者和观课者没有兵分两路,而是始终处于互动状态,从而使得问题更聚焦,观察更到位,研究更深入。  摘 要:评分规则是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分类考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的学习目标聚焦于学生诗文的朗读训练,关于朗读的评分规则即关于“学生朗读得怎么样”的具体描述。课堂上,规则的形成与运用是
期刊
摘 要:《大还是小》一课教学难能可贵,体现了一种关于“大小之辨”的价值澄清。明确精当合宜的目标,以识字教学为“大”;启动感性灿烂的导入,以用足插图为“大”;遵循整体教学的原则,以随文识字为“大”;重视语言图式的化用,以激荡语言为“大”;确立交际分享的理念,以续接生活为“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大小之辨 价值澄清  一、教学实录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本中的小朋友穿衣图。)  师
期刊
摘 要:从化学的视角看,我们身边有着太多的“规律和异常”(“普遍和独特”)。在化学教学中,当学生察觉到一些“异常”,又不能用已有“规律”来同化,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质疑、发问(或者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具备顺水推舟(以学定教)的生成导向意识,解决教学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理顺思路、构建体系、内化知识。具体实践有:解答“异常”现象,强化实证观念;解答“异常”物质,提升微观认识;解答“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