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短语一般是由一个介词加上一个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它可以是简单的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其中一些构成成分不可或缺,也不可多余,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间架结构和句义表达。例如:
  (1)当记者就左超英之死是否是周军一手造成,以及左超英家属要求追究周军的刑事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时,公安分局与法院的相关人士均表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广东政法报》2000年9月16日)
  例(1)句首状语“当……时”是由介词“当”与名词性偏正短语“……时(候)”构成的介词短语,但“时”前的定语“记者就……成立”,结构混乱,表意不清。原因之一在于其中的介词“就”所带的宾语不完整,应在“左超英……成立”之后加上“的问题”,使之成为完整的宾语,然后再在它后面加上动词“采访”。这样,让“就……的问题”修饰“采访”,让“记者就……的问题采访”,做“时”的定语,充当句首状语的介词短语“当记者就……的问题采访时”就可以立住了。这个介词短语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比较长,一方面是大的介词短语里又套了小的介词短语。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格外注意,要注意其中每一个层次的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造成成分残缺。
  (2)犯罪嫌疑人与他儿子同龄的刘某曾经同居过。(《公安语用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
  例(2)简缩一下就是“犯罪嫌疑人与刘某同居”,其中的“与”是连词。但是联合成分“他儿子同龄的刘某”语义上说不通,应该在前面加上介词“和”,使句子变为“犯罪嫌疑人与和他儿子同龄的刘某曾经同居过”。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少了一个介词,使“他儿子”无所依附。
  (3)杰梅茵·格里尔对于中国读者可能有些陌生,但在西方的知识女性中却是大名鼎鼎,尤其在澳大利亚,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家文摘》2002年12月24日)
  例(3)第一分句主客体倒置,谁对谁的关系没有搞清楚。从全句来看,不是杰梅茵·格里尔对中国读者感到陌生,而是中国读者对杰梅茵·格里尔感到陌生。孤立地看,这个句子可以改为“中国读者对于杰梅茵·格里尔可能有些陌生”,也可以改为“杰梅茵·格里尔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联系下文,可知全句的主语是杰梅茵·格里尔,所以采取第二种改法。
  (4)街头不法分子多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因此,您对与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某派出所2004年春节《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
  例(4)第二小句中的介词短语“对……的搭讪”里又包含了一个介词短语“与陌生人”,作“搭讪”的定语。“搭讪”是一个主动动词,表示“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句中本是指陌生人的行为,而“与陌生人的搭讪”却使行为的发出者成了“您”。应将介词“与”删掉,让“陌生人”直接作“搭讪”的定语,即“您对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5)有的国家规定,对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简明公安词典》,群众出版社1990年)
  “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的主语本应是“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但由于“对”的介入,“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就成了介词短语的宾语,这样,“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就没有了相应的主语。应把“对”删去。
  (6)人口贩子改进了他们的走私犯罪方法,由向为那些没孩子的夫妇提供婴儿,变为向为他们提供代孕妇女。(《世界妇女博览》2001年第10期)
  例(6)中出现了两个介词带一个宾语的现象,这既不符合汉语的组合规则,又没有必要。介词“向”和“为”都有引进动作行为受益对象的作用,因此,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例(1)、例(2)、例(3)为介词短语成分残缺,例(4)、例(5)、例(6)为介词短语成分多余。这类语法错误往往出现在较为复杂的语言片段里,有时不易被察觉。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语法逻辑知识,否则我们将无从发现,无从入手分析,也就更谈不上修改了。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了各种不同特色的教学模式,Arts Literacy(简称ArtsLit)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通过艺
前几年,有一句话很流行:“海龟上岸,土鳖滚蛋。”近来,媒体上又频频出现“海龟变海带”。要注意的是,这里“海龟、土鳖、海带”用的都不是本义,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指动物或植物,而是指某一类人。最近,又出现了一大批与“海龟”相关的“海X”式指人名词,如“海鲜、海藻、海鸥、海根”等。下面我们试对这一系列的流行语进行梳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给国内带来新的活力,备受瞩目和追捧。媒
改革教育、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是世纪之交国际上众多国家不约而同的举措,我国教育部门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整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诸多
近日,看到“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这样一条标语,几个朋友议论,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么这样用到底好不好呢?    一、语法、语义上的负偏离    从语法、语义的角度来看,这条标语无疑是一个负偏离。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来说,“马走日”“象走田”这两个结构都是“主 谓 宾”,并且谓语都由行为动词充当,而“人行横道最安全”这个结构却是“主 谓”,谓语中心是由形容词“安全”充当的,这样就形成了语法
期刊
“教主”一词古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它的解释为:“①某一宗教的创始人,如释迦牟尼被尊为佛教的教主。②指某些宗教团体的领导人。”然而,翻阅近几年的报刊,我们不难发现“教主”的语义有了新的变化。请看以下例句:  (1)因此阿扁在败选后闭关沉思,想着如何重新夺回“绿营教主”地位,让他能在党内诸位虎视眈眈的接班人前重新站回制高点。(《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7日)  (2)“甜蜜教主”王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授课,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抽象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讲授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课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