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一场由“华语乐坛歌手唱功排名”引发的讨论红爆网络。和以往天涯网友们自己小打小闹的不一样,这一次,被点名的多位歌手如“唱功0分”的杨幂均跳将出来,回应该榜单。“唱功”也理所当然成为了近期微博中的热门关键词。
实际上,若我们抛开“唱功”不论,只要把娱乐圈明星们凑在一起,相互比较,都能掀起轩然大波。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华语歌手搓麻将功排名;华语歌手酒量功排名;华语歌手自黑功排名;华语歌手床上功夫排名打住打住。我们就爱看热闹,不管比的是什么,就算现在把所有的歌手们汇聚一堂,办一场“我是歌手之奥林匹克运动会”,我相信收视率绝对比《我是歌手》要高。因此,由始至终这都是一个娱乐行为,和音乐无关。你看,HMV破产、数字音乐收费、著作权修改草案这些根正苗红的音乐新闻,会有这么多老百姓看热闹吗?妈妈和我一起看《我是歌手》。她问,辛晓琪这些人不都是老歌手吗?怎么会在上面比赛呢?一语道破天机。
这一份“华语乐坛歌手唱功排名”,说穿了便是网友的一场娱乐秀。大伙儿想象着,按照《我是歌手》中大众评委们的口味—谁的嗓门更大,谁的高音更猛,谁更像惠特妮·休斯顿—来揣测没有参加节目的歌手们若到了芒果台会有怎样的下场。当然,这一份榜单也缺乏科学依据,即“用一套不存在的体系判断无谓的东西”(乐评人赵南坊语),免不了还是带着个人判断的偏颇,例如被打了50分的萧敬腾,这一位“唱得这么好却又唱得这么难听”(另一位资深乐评人语)的歌手,以他擅长的刮玻璃式的高音,瞬间就能让《我是歌手》之评审表演团高潮,且萧敬腾给你们的高潮绝对不止一次,当然其本人绝对不会像比他还高5分的杨宗纬那样秒退。
许多音乐产业从业人员大声疾呼:请大家不要再讨论唱功这玩意了!音乐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创作,是个人的风格化。但天生发育不良的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市场始终只有潮流而没有风格,对音乐的欣赏还停留在“唱”的阶段—简单粗暴地说,还停留在“唱高音”的阶段,这和我们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革命歌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唯唱功论”在伤害原本就处于孩提阶段的中国流行音乐。但发布该唱功排行榜的网友说了,我可没有“唯唱功论”啊,只不过我只对唱功有研究呐;你们说的编曲、录音、制作的事情,我不了解;你行你上啊!我只能说,此网友适合去国土局任职:我只对土地出让有研究,这楼价贵的事情,你们找住建办去,谁让他们不多盖廉租房。
所以说到底,音乐不止“唱功”那么简单,简单得依旧是我们的听众还仅仅停留在欣赏“唱功”的水准上。再拿《我是歌手》打比方,人们还只能看到台前歌手们的表演,却永远不会去注意背后作为音乐总监的香港音乐人梁翘柏的天才创造,陈奕迅的经典的《红玫瑰》便是他的手笔。不过也许事情还有转机,好在我们还有陈奕迅这种没“唱功”却有成功的歌手。
Ben Howard
《Every Kingdom》
尽管获得了全英音乐奖的肯定,但Ben Howard这个名字依旧很容易被忽视。然而只要放出这张处女专辑的第一首歌,你就会立刻被这位来自英格兰德文郡的民谣歌手所吸引。简单的原声吉他编配是他音乐的特色,然而深沉的歌词和音乐氛围让你无法想想这出自一个仅有23岁的歌手之手。他的演唱能瞬间将人拉回传统民谣的好时光。
The Strokes
《Comedown Machine》
说这是一张万众瞩目的唱片一点也不过分。凭借2001年的处女专辑《Is This It?》掀起了独立音乐在全球的又一次风潮和车库回归之后,The Strokes便成为了全球偶像。然而2011年乐队沉寂五年后的回归专辑那过多的电子编配却有些让粉丝们感到失望。好在这一次他们算是八成回归了曾经的风格,跳跃的律动和更多的吉他段落总会让人激动不已。
苏打绿
《当我们一起走过》
无论关于这支乐队/组合的争论是怎样,他们已经能在小巨蛋开演唱会了,而这张蓝光DVD便是整场的视频。如果是粉丝,你可以看到表演更加纯熟的青峰,还有也许你叫不上名字的乐队的其他人,当然还有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果你对苏打绿嗤之以鼻,陪女朋友看看他们的现场也是难以避免的。
何韵诗
《共存》
作为一个出柜的女歌手,音乐似乎都不算是何韵诗的全部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在音乐上做出的努力。尽管她一直声称自己和香港乐坛格格不入,但看看之前那些黄伟文包办的歌词,何韵诗依然是个地道的香港歌手。然而在这第一张国语专辑中,除了青峰,她更找来了内地独立音乐的红人们,比如旅行团乐队和梁晓雪参与专辑制作,结果是听起来更有一种“共存”的悦耳感。
实际上,若我们抛开“唱功”不论,只要把娱乐圈明星们凑在一起,相互比较,都能掀起轩然大波。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华语歌手搓麻将功排名;华语歌手酒量功排名;华语歌手自黑功排名;华语歌手床上功夫排名打住打住。我们就爱看热闹,不管比的是什么,就算现在把所有的歌手们汇聚一堂,办一场“我是歌手之奥林匹克运动会”,我相信收视率绝对比《我是歌手》要高。因此,由始至终这都是一个娱乐行为,和音乐无关。你看,HMV破产、数字音乐收费、著作权修改草案这些根正苗红的音乐新闻,会有这么多老百姓看热闹吗?妈妈和我一起看《我是歌手》。她问,辛晓琪这些人不都是老歌手吗?怎么会在上面比赛呢?一语道破天机。
这一份“华语乐坛歌手唱功排名”,说穿了便是网友的一场娱乐秀。大伙儿想象着,按照《我是歌手》中大众评委们的口味—谁的嗓门更大,谁的高音更猛,谁更像惠特妮·休斯顿—来揣测没有参加节目的歌手们若到了芒果台会有怎样的下场。当然,这一份榜单也缺乏科学依据,即“用一套不存在的体系判断无谓的东西”(乐评人赵南坊语),免不了还是带着个人判断的偏颇,例如被打了50分的萧敬腾,这一位“唱得这么好却又唱得这么难听”(另一位资深乐评人语)的歌手,以他擅长的刮玻璃式的高音,瞬间就能让《我是歌手》之评审表演团高潮,且萧敬腾给你们的高潮绝对不止一次,当然其本人绝对不会像比他还高5分的杨宗纬那样秒退。
许多音乐产业从业人员大声疾呼:请大家不要再讨论唱功这玩意了!音乐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创作,是个人的风格化。但天生发育不良的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市场始终只有潮流而没有风格,对音乐的欣赏还停留在“唱”的阶段—简单粗暴地说,还停留在“唱高音”的阶段,这和我们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革命歌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唯唱功论”在伤害原本就处于孩提阶段的中国流行音乐。但发布该唱功排行榜的网友说了,我可没有“唯唱功论”啊,只不过我只对唱功有研究呐;你们说的编曲、录音、制作的事情,我不了解;你行你上啊!我只能说,此网友适合去国土局任职:我只对土地出让有研究,这楼价贵的事情,你们找住建办去,谁让他们不多盖廉租房。
所以说到底,音乐不止“唱功”那么简单,简单得依旧是我们的听众还仅仅停留在欣赏“唱功”的水准上。再拿《我是歌手》打比方,人们还只能看到台前歌手们的表演,却永远不会去注意背后作为音乐总监的香港音乐人梁翘柏的天才创造,陈奕迅的经典的《红玫瑰》便是他的手笔。不过也许事情还有转机,好在我们还有陈奕迅这种没“唱功”却有成功的歌手。
Ben Howard
《Every Kingdom》
尽管获得了全英音乐奖的肯定,但Ben Howard这个名字依旧很容易被忽视。然而只要放出这张处女专辑的第一首歌,你就会立刻被这位来自英格兰德文郡的民谣歌手所吸引。简单的原声吉他编配是他音乐的特色,然而深沉的歌词和音乐氛围让你无法想想这出自一个仅有23岁的歌手之手。他的演唱能瞬间将人拉回传统民谣的好时光。
The Strokes
《Comedown Machine》
说这是一张万众瞩目的唱片一点也不过分。凭借2001年的处女专辑《Is This It?》掀起了独立音乐在全球的又一次风潮和车库回归之后,The Strokes便成为了全球偶像。然而2011年乐队沉寂五年后的回归专辑那过多的电子编配却有些让粉丝们感到失望。好在这一次他们算是八成回归了曾经的风格,跳跃的律动和更多的吉他段落总会让人激动不已。
苏打绿
《当我们一起走过》
无论关于这支乐队/组合的争论是怎样,他们已经能在小巨蛋开演唱会了,而这张蓝光DVD便是整场的视频。如果是粉丝,你可以看到表演更加纯熟的青峰,还有也许你叫不上名字的乐队的其他人,当然还有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果你对苏打绿嗤之以鼻,陪女朋友看看他们的现场也是难以避免的。
何韵诗
《共存》
作为一个出柜的女歌手,音乐似乎都不算是何韵诗的全部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在音乐上做出的努力。尽管她一直声称自己和香港乐坛格格不入,但看看之前那些黄伟文包办的歌词,何韵诗依然是个地道的香港歌手。然而在这第一张国语专辑中,除了青峰,她更找来了内地独立音乐的红人们,比如旅行团乐队和梁晓雪参与专辑制作,结果是听起来更有一种“共存”的悦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