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同志的一封信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刘文英教授: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表示敬意!因为您解答了精神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我是从1991年第1期《哲学研究》牟钟鉴、胡孚琛介绍尊作《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的文章才知道这本书的。而胡孚琛同志我认
其他文献
<正> 评价和选择理论是科学研究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科学家与哲学家的重视和讨论。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科学的目的、科学的方法等科学观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科学家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显得十分复杂。这里我们准备涉猎与理论评价和理论选择这个复杂问题有关的一些主要方面。
<正> 一、技术哲学的概念现代技术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欧洲大陆,E·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1877)和A·埃斯比纳斯的《技术起源》(1897)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启蒙之作,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技术哲学仍然在哲学的殿堂外徘徊。究竟什么原因使技术这支人类文明之花在哲学的领地中难寻一片沃土呢?当然,这首先与西方哲学偏重理论的思想传统有关。在西方思想史上,技术通常被看作是手艺,至多不过是科学理论的应用,是知识贫乏的活动,不值得哲学家青睐。因为哲学被
<正> 《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刊载了钱时惕同志撰写的《熵概念有关问题的哲学分析》(以下简称“钱文”)。文章对熵概念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熵概念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但是钱文提出的熵就是“系统的弥散度”等观点是不合适的。鉴于熵概念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对与熵有关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应该说是必要的。
<正> 毛泽东提出和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多少年来,它对教育干部学习理论,增强哲学修养、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纪念建党70周年之际,重新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探讨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毛泽东思想方法论
<正> 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价值问题,早在30年代批判当时绝对主义天皇制意识形态和封建的、资产阶级道德的脉络中,从与道德的阶级性、社会性的联系中就有零散论述。战后初期(40年代末期),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理智论倾向和“无视人的问题”,展开了“主体性争论”。其中,在关于“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主体性中历史的社会的认识与自我的
<正> 量子理论的发展引发了众多物理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观念的变革,其中最根本的或许就是实在观的变化。经典物理学的实在观可称之为所谓“实体观”,这种实体的客观性体现于它的独立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察和认识,是自在的;
<正> 与量子客体(或微观客体,如它们经常被称谓的那样)有关的波粒二象性,经常被引为物理学中对立面的辩证统一的范例。(参见M.E.奥米里扬诺夫斯基:《现代物理学中的辩证法》,莫斯科进步出版社,1979年,第130—140页)辩证的对立统一要求把对立
<正> 一、对学术界诸说的评论我国学术界,在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的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不尽一致的看法。有的把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以德育代替宗教,看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载《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有的认为,“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
<正> 近10年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突出的成果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的五卷本《中国逻辑史》和五卷本《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以及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逻辑史教程》等。从思想上讲,大多数同志认识到了中国认识论史和中国辩证法史不能代替中国逻辑史;认识到了所谓逻辑史,不是用逻辑的历史,而是讲逻辑的历史。
<正> 意义问题是目前困扰着美英科学哲学界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西方科学哲学与生俱来的一个问题。科学哲学运动之初,逻辑经验主义把意义问题当作哲学基础之一进行探究并确立了其意义理论。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们在研究科学进步问题时,提出了理论不可比、不可通约从而科学进步无法得到说明的问题。在他们看来,理论的这种不可比、不可通约性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们所用的语言,其理论基础即是语言哲学中日常语言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