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是决定一个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而一个城市的市场化进程与对外的开放程度,对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5-2012年各省份城镇化数据,选取市场化指数、进出口总额两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回归,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城镇化率将提高约1.34个单位;开放程度对城镇化作用较大,开放程度每提高1%,城镇化率将提高3.39个单位。
  关键词:城镇化 区域差异 市场化 开放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城镇化建设虽取得重大成就,但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现象突出,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区域间自东向西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东部沿海省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省份。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如历史积淀,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等,但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社会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自然环境已经不能作为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反而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镇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程度衡量的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自由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并促进城镇化进程;对外开放程度衡量的是一个城市善于利用外部市场的能力,开放程度越高,城市成长的空间就越大。研究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总结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经验和教训,对促进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二、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的因素综述
  在有关区域城镇化的发展问题中,我国学者做了许多研究,主要观点如下:(1)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研究理论。曹广忠(2008)等运用数学方法得出了我国东部各省区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条件不同,所以城镇化发展速度的空间不平衡性仍普遍存在。白志礼、张绪珠(2009)等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四大区域应根据各自城镇化发展特征,制定有差别的城镇化发展战略。(2)特殊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研究理论。王铁(2004)明确指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六个发展优势,并主张欠发达地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王雅红(2010)、冯尚春(2005)对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民族地区内部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城镇化的对策建议。(3)省域及其他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如王志电(2008)、胡丽娅(2000)、李广舜(2008)三人分别对河南、江苏、新疆三省区的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各地区城镇发展中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又具备各自的特点和侧重。
  此外,诸多研究人员都已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对城镇化区域差异的诱导因素做了大量分解。(1)区域差异测度角度。朱农、骆许蓓(2006)的结论是,中国在城镇化的推进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尤其体现在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城镇化水平,而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极大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其突出作用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对城镇化进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沿海和西部地区,农村非农产业补充了城镇化发展的不足,而在中部地区,反而主要发挥着替代作用。张科举、杨欢(2008)从认为,中等教育在地区城镇化差异的影响方面是不显著的;对外开放度对地区城镇化差异的影响也没有显著结果;在地区城镇化差异发展成型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再发挥重大作用;产业结构中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显著影响区域城镇化发展。(2)制度安排角度。周晓东(2004)基于制度和经济两个层面研究了重庆市的城镇化滞后的诱导因素,并提出经济状况和制度协调对城镇化关联度较大,其中经济发展状况,譬如第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主要发挥着拉力作用;但体制制度安排,像户籍制度对城镇化主要起阻碍作用。(3)区域类型归纳角度。孙文慧(2005)等使用统计知识,引入相关数据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将31个省市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初步获得各个类型的特点。(4)政府行为角度。孙雪、郝兆印(2013)等立足于政府行为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演进做出说明,政府经济行为对城镇化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時间上,对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影响主要体现在区间上,最后得到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化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也有许多利用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他们所选取的视角或变量,基本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教育,制度等,无法全面体现出市场化和开放水平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分异现象的定性描述
  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密切的相关趋势,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镇化率也高;而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高于中西部地区(图1中省份排列自左向右依次为东中西部省份)。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呈现出区域间自东向西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城镇化率最低的西藏与城镇化率最高的上海相差约6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5年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约高出19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约高出17个百分点,2012年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约高出17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约高出15个百分点,虽然差距有逐步缩小之势,但仍旧过大(如图2所示)。
  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可见中西部地区已成为城镇化的重点推动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注重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见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视。   四、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
  市场化程度衡量指标,本研究选用樊纲、王小鲁的在《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的市场化指数(变量名:marketindexit)来表示;开放水平衡量指标,用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当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变量名:tradeit)来表示。
  本文所采用的2005-2012年8个年度31个地区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因城镇化率自2005年以来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即城鎮化率等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之前多是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城镇化率,基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故本研究只选取了2005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本报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中,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市场化程度衡量指标选取樊纲、王小鲁等在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测算得出的市场化指数数据【由于该数据目前只更新到2009年,故2010、2011、2012、三个年份的数据,通过时间序列的趋势外推分析得到(运用多项式趋势外推模型对1997至2009年的市场化指数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的趋势外推分析预测。)】。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可以证明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或虚假回归,确保估计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PP-Fisher这两种检验方法,如果它们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则可以认为此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就是非平稳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原序列中的LLC检验均证明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 PP-Fisher检验均接受了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过程,数据是非平稳的。对原数列进行一阶差分,则LLC检验和PP-Fisher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故可以认为各序列是一阶差分平稳变量。
  2.协整检验。采用EG二步法对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大部分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率和市场化指数、和进出口总额的面板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模型检验。对于面板模型的设定,首先使用了F检验对混合模型与个体固体效应模型的选择进行了检验,然后利用Hausman检验对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选择进行了检验。
  3.1F检验。
  3.2Hausman检验。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
  H0: 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H1: 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相关(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利用Eviews6.0对模型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得出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4中的Hansman检验结果和表5中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比较),接受原假设,因此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更好。
  从R-squared的值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方程的联合显著性检验(F检验)表现得很显著,说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良好。
  五、结语
  第一,市场化程度动力因子对城镇化的影响效果显著。市场化程度得分每提高1分,城镇化率将提高约1.34个单位。近些年来我国市场化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化进程对城镇化作用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中国市场化的进程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居民、个体等微观主体表现更为活跃,价格体制更为完善,因而经济越发达,城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应依靠市场力量不断优化区域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尤其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镇化的区域差异也有显著的影响。进出口总额每提高1%,城镇化率将提高约3.39个百分点。因此,一个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越频繁,与其他地区的贸易环境越成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越丰富,对城镇化越能产生正的作用力,从而有力推进当地的城镇化进程。东部省份应该在继续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向更高水平迈进;中西部省份应借助东部地区这一桥梁,加强与国外的联系,同时加强与东部省份之间和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体而言,城镇要注重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的就业;要积极开展新型的对外贸易关系,不断提升进出口的效益和规模,优化其结构,积极打造本地自有产品、创新产品、自创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加大出口。此外,城镇要逐步提高合理利用外资的能力,外资利用的重点应向外资的质量转变,引进外国先进创新经验、完备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等。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区、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等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能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研发、生产经验。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不失时机地促成各类型区域的快速发展,如何兼顾各区域间的城镇化发展平衡问题,如何使得个区域间的城镇化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促进,都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铁.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后发优势[J]. 城市问题. 2006(06).
  [2]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3]陈卫民.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纪要[J]. 人口与经济. 1993(02).
  [4]宗濑.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综述[J]. 人口研究. 1993(01).
  [5]费洪平,宋金平. 我国城市化地域类型及其协调发展战略[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04).
  [6]马金书. 论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及对策[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2).
  [7]厉无畏.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5).
  [8]闫能能. 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比较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 2012.
  [9]王开泳.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J]. 经济地理. 2008(03).
  [10]白志礼,张绪珠,贺本岚.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J]. 软科学. 2009(01).
  作者简介:魏丽莉(1970—),女,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张婷(1990—),女,山东东营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明凡(1989—),女,山东菏泽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西部)项目(11XJL008)“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区域响应、动力机制与政策创新”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机载LiDAR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面和地物表面点的三维坐标,近年来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从机载LiDAR数据中获取建筑物信息是城市三维建模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基于LiDAR点云数据分类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并使用TerraScan软件实现了点云数据的分类,成功提取建筑物信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载LiDAR 建筑物信息识别 点云数据 TerraScan软件  机载LiD
期刊
摘 要:基层医院接待着最多的病人,需要的医疗设备数量较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获得医疗设备,是医院资金来源多渠道化的重要表现。不仅能给基层医院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能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文章中介绍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方式目前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医疗设备 融资租赁 基层医院 应用  一、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定义及开展背景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厂商,以对医院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制内涵与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如何把机制进行整合,并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制的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希望能给中小企业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管理 利益相关者价值观  一、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到2014年十月为止,我国工商机构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有580余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的已
期刊
摘 要:目前,配电线路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突显出来,是系统的重要组成。所谓的线路制动化指的就是在配电电路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后,系统能够对事故区域进行自动检测并切除或者是隔离,通过采取措施对不存在故障区域正常供电。但是,因为重视程度不足,且受经济与技术条件制约,使得配电线路的自动化运行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稳定供电要求。  关键词:配电线路 自动化模式 探讨  针对配电线路故障,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并
期刊
一、引言  轴是一种非标准件,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是按照给定的条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设计和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图表并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些设计过程基本是带有人为因数的、经验性的。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轴自动设计系统,用户只要给出必要的参数和实际的工作状况,可完成轴的设计,设计出满足用户的合理的零件。由于计算机运算的高速性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准确性,提高了产品设计得质量和可靠性,防止
期刊
摘 要: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发展中储蓄、投资、消费、国际收支等经济要素,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极为复杂,有正向的相互促进,也有负向的相互制约。本篇文章就中国1991-2013年人口结构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并提出优化人口结构的建议。研究表明,人口结构中的教育水平因子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劳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且二三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长寿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了预测死亡率的常用模型Lee-Carter模型的形式,估计方法及预测原理;并选用Lee-Carter模型对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人口死亡率将持续降低,我国确实存在长寿风险;最后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及保险公司两中角度提出了我国长寿风险的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寿风险 死亡率 Lee-Carter模型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长
期刊
摘 要: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加速金融化,传统金融模式也正在互联网化。货币型基金也开始借助于网络环境呈现高速发展状态,本文则结合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为例,探讨货币型基金对金融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货币型基金 金融业 余额宝  货币型基金主要指,关于债券、央行票据和回购的病等低风险、比较安全的货币市场短期品种开放式基金,因为流动性强的原因被称为为准储蓄率产品。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货币型基金逐渐
期刊
摘 要:本文以S公司为研究样本,收集了该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年度财务资料,运用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并结合行业特征,真实客观的分析了S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对S公司经营状况做了真实、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财务报告 财务分析 财务指标  一、引言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乳制品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少
期刊
摘 要:企业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大支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關注。随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制度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我国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已有二十多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年金 替代率 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企业年金,不同于强制性的养老金制度,在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下,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实行的补充性的养老保险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