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及应用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口味独特,深受众多人群喜爱,而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为此,针对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阐述,同时探究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微生物在传统食品发酵中的作用,实现对微生物的初步调控,提升发酵食品的安全质量水平。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相互作用
  发酵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食品处理方式,早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已经将发酵技术应用于酒类等多种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在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质量及口感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渐增加,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食品具有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由此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如调味品、乳制品、酒精饮料及食品添加剂中都有所应用,其主要是通过在食品发酵的过程中形成微生态系统,然后发展成菌落,从而完成食物发酵过程。
  1 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发酵技术其实主要原理是通过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一种微生物系统,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由个体逐渐发展成菌落,从而使食物进行发酵。不过,在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一定是积极的,一些相互作用会达到促进食品发酵、增加食品口感的作用,但一些也会阻碍食品发酵。①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将这一作用进行良好发挥后,便能够较大程度达到微生物加快食品发酵的目的。②在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也会存在拮抗作用,会影响食品发酵的过程,严重可能会导致发酵失败,也会阻碍传统发酵食品在微生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微生物的使用效果。由此可见,目前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间存在协同和拮抗两方面的作用,在进行发酵的过程中则应当充分利用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摒弃可能出现的拮抗作用,从而提升传统发酵技术的熟练程度,改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为人们生产出更加安全可口的食物。
  2 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2.1 调味品
  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其最初始的应用便是在调味品中的应用。在生活中,人们在使用食物的时候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增味剂等改善食物的味道。而这些调味品大多便都是由微生物通过发酵形成的,如味精、酱油、米醋、甜面酱及食醋等都属于发酵类的食品,其中味精的发酵工艺主要是利用谷氨酸,通过葡萄糖发酵形成谷氨酸,然后继续发酵并完成中和调制便形成了味精,味精是烹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调味品,无论是炒菜、炖菜等都会使用味精进行调味;甜面酱主要是以面粉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制取和保温等发酵工艺,制成的一种酱状的调味品,经常被用作烹饪一些酱炒菜,或者用来直接作为蘸酱料使用,口味微甜,有浓厚的酱香,被部分人们喜爱。由此可见,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对菜品的口感有重要的作用,故而微生物在调味品中的发酵工艺也十分重要,经过充分发酵的调味品,味道必然也是不同的[1]。
  2.2 乳制品
  目前,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愈发增加,除了能够饱腹,还要口味多样化。因而在乳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乳制品被生产制作,其中包括奶片、杀菌奶、炼乳、乳糖和酸奶等,而在乳制品工艺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微生物发酵工艺也被应用在乳制品的制作过程中。酸奶等乳制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加工生产出来的,酸奶主要是经过有益菌发酵,再将其冷却包装的一种乳制品,对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另外,在酸奶酿造制作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利用有益菌这种微生物进行发酵以外,乳酸菌、益生菌以及干酪乳杆菌等微生物都可以被利用在酸奶的发酵工艺中,从而形成不同种类的酸奶,给予人们不同的味蕾体验。除此之外,微生物在乳制品中的应用除了可以发酵形成酸奶外,还可以用于奶酪、马奶酒、酸性奶油等的制作过程中,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乳制品,将微生物发酵更好地应用在传统发酵食品中[2-5]。
  2.3 酒精饮料
  微生物在传统食品发酵中的一个普遍应用是酒精饮料中的应用,在生活们常见的酒类以及大多碳酸饮料都是需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制成的。如米酒、白酒、葡萄酒等,米酒又可以称之为酒酿,主要使用糯米进行酿制,在米酒的酿制过程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越纯熟,所酿制的米酒会越醇厚。米酒是中国汉族以及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一种特产酒类,酿制工艺相对简单,一般在江米中添加酒酵,然后进行发酵便可以完成,含有的酒精量相对比较低。相对而言,白酒的酒精度数则较高,主要是由大米进行酿造,在进行酿造的过程中,大米中的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从而转化成酒精。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离不开微生物发酵,将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的过程离不开各种不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效果,主要包含酵母菌、乳酸菌以及霉菌等,酿造的过程中,酵母菌会将糖类物质转换成酒精,乳酸菌则会将苹果酸转换成乳酸。不过在葡萄酒的酿制中,对微生物发酵工艺的要求会更高,若对微生物的了解不足,或者酿造过程中出现差错,会导致醋酸菌的形成,产生葡萄酒酸败现象。
  2.4 食品添加剂
  目前,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除了调味品、乳制品及酒精饮料外,在食品添加剂中也逐渐使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从而为不同的食物增加口感。在食品制作中,使用柠檬酸能够达到增加酸度、抑制细菌、延长食品的有效期等作用,而柠檬酸的制作则主要先由原料中的淀粉产生葡萄糖,然后经过发酵转变成丙酮酸,最后在柠檬合成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柠檬酸。柠檬酸的发酵工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固态发酵,还可以采用液态浅盘发酵或者深层发酵的方式。由此可见,在柠檬酸制作过程中,对于微生物发酵有着全面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对柠檬酸的使用时要注意适量,食品添加剂只能用于适量调味,过量添加不仅会影响食品口感,也会影响健康。
  3 结语
  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相互作用已经广泛應用于食品工业,不过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对微生物形成理解,制约了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和发展。由此,基于当下微生物的了解以及认知,对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协同以及拮抗作用进行分析,对协同作用充分利用,防范可能出现的拮抗作用,促进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更好地应用。目前,微生物主要应用在调味品、乳制品、酒精饮料及食品添加剂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应对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深入剖析,强化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另外,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更好地应用,不仅有利于对我国传统发酵技术进行传承,还能够利用现代化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其进行改善与发展,真正做到对传统工艺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许伟,张晓君,李崎,等.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12):521-525.
  [2]马万平,郝亚琴,李福美,等.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7(11):54-55.
  [3]宋佳锟,张灏,赵建新.乳酸菌对老面团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256-259.
  [4]任聪,杜海,徐岩.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7,57(6):885-898.
  [5]解万翠,尹超,宋琳,等.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44(10):
  253-259.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高效完成小麦中呕吐毒素的精准检测,本文通过多维度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和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种设备检验操作过程中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快检仪适合快速定性筛查,酶标仪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可进行精准检测和定量复核。综合分析得出,在实际应用中,3种设备可以配合使用,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各种设备优势,可高效完成各种检测
期刊
摘 要:枣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红枣酒是陕北利用优势红枣资源将红枣酿造的具有低酒精度和保健功能的饮品。本文从酒厂建厂设计中的工艺和设备选择以及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降低酒精中甲醇含量的方法。  关键词:红枣酒;甲醛;工艺优化;陕北地区  1 红枣的概况  红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1],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具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统计我国有700多个品种[2]。红枣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酶解法对核桃青皮多酚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对核桃青皮多酚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油脂酸败的作用。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温度为60 ℃、最佳提取时间为  120 min、最佳提取酶浓度为30 U/mL、最佳提取pH为5.5。核桃青皮对抑制油脂酸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桃青皮;多酚;油脂;抗氧化  我国是全世界核桃产量最大的国家,
期刊
摘 要:煎炸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手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超市购买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3种植物油进行煎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油中的酸值均逐渐增大,极性组分也随之增大,且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植物油;煎炸;品质;极性组分;酸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风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煎炸食品由于香脆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食用
期刊
摘 要:以香菇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料液比、压力、提取温度和保压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香菇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00 MPa,提取温度60 ℃,保压时间8 min,料液比1∶30(g/mL)。在该工艺条件下,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8.62%。  关键词:香菇;香菇多糖;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  香菇在世界食用菌中排行第二,属担子菌纲、伞菌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环流系统与运行机理,分析环流熏蒸的基本处理,并以立筒仓为例,探讨环流处理技术的优化方向,进一步阐述此类技术的现实应用。以期该项技术能得到有效运用。  关键词:超高大粮堆;磷化氢;环流熏蒸;工艺优化  环流熏蒸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通过内外部连接的导管与风机等设备,让熏蒸气体借助风机进入仓内,构成闭合循环的气体回路。熏蒸药剂利用风机推动,传播到储仓中,杀掉害虫。  1 环流熏蒸简
期刊
摘 要:包装是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护食物,方便运输,还能美化食品环境,提高商品档次,促进销售,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在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到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检测技术。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
期刊
摘 要:目的:改变还原剂浓度,提高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量饮用水中铅曲线线性及测量精密度。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测量标准方法GB/T 5750.6—2006,提高还原剂硼氢化钾浓度,多次测量标准曲线及样品,与国标法对比曲线线性和样品测量精密度。结果: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将还原剂浓度提高至3.6%硼氢化钾时,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9,样品测量RSD0.999,而且样品测量RSD<1%。当使用还原剂硼氢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对市售山茶油的真伪进行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植物油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检测市售山茶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并对4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成分分析比较。结果:GC可以很好地分离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同时山茶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其油酸含量高达79.3
期刊
摘 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行葡萄籽软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麦芽糖醇︰麦芽糖浆=4︰7,质量比),胶凝剂用量4.5 g(明胶︰卡拉胶=2︰1,质量比),柠檬酸用量0.5 g。以此配方研制的葡萄籽软糖酸甜适口,软硬适中,咀嚼性良好,具有独特风味。  关键词:葡萄籽提取物;软糖;工艺研究;正交实验  葡萄籽提取物(G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