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软糖的工艺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行葡萄籽软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麦芽糖醇︰麦芽糖浆=4︰7,质量比),胶凝剂用量4.5 g(明胶︰卡拉胶=2︰1,质量比),柠檬酸用量0.5 g。以此配方研制的葡萄籽软糖酸甜适口,软硬适中,咀嚼性良好,具有独特风味。
  关键词:葡萄籽提取物;软糖;工艺研究;正交实验
  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是从葡萄种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其中的原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1]。研究表明,葡萄籽提取物是目前来源于植物中最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对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其强大的清除能力[2]。此外,葡萄籽提取物还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及多种分子机制表现出抑菌、降脂、抗癌等生理
  功能[3-5]。
  软糖是一种质地柔软、口感柔韧爽滑的糖果,因咀嚼性好,入口即化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传统配方的软糖含有大量白砂糖,因此过多食用易导致肥胖和龋齿。所以低卡又富含营养的功能软糖成为研发趋势[6]。针对现在葡萄籽提取物产品剂型较少的情况,本文改进了葡萄籽软糖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以葡萄籽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新型功能性甜味剂麦芽糖醇来代替白砂糖,满足了消费者对“低糖低热”型功能软糖的需求,也为葡萄籽提取物产品的研发提供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葡萄籽提取物(产自法国)、明胶、卡拉胶、麦芽糖醇、麦芽糖浆、柠檬酸,纯化水,均为食品级。
  1.2 实验仪器
  BSA2235-CW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HSR-500型糖度测试仪,日本ATAGO公司产品;TC-15套式恒温器,海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
  1.3 实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葡萄籽软糖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3.2 操作要点
  (1)溶胶。称取实验用量的明胶、卡拉胶,明胶用5倍的水浸泡10 h以上,充分吸水溶胀,卡拉胶用20倍的水浸泡,小火加热至完全溶解、无颗粒存在,备用[7]。
  (2)熬糖。将溶解后的麦芽糖醇糖、麦芽糖浆充分混合,加热溶化,过滤去除杂质。熬糖温度在100~105 ℃,用糖度计测定糖浓度,当达到一定糖度时,停止加热,冷却到70 ℃保温[8]。
  (3)调和。为避免高温下酸对胶体的影响,应先将糖液冷却至测定温度在70~80 ℃时加入柠檬酸溶液,然后逐步适量加入葡萄籽提取物溶液,搅匀,通过静置除去气泡[9]。
  (4)干燥。将浇注自然冷却成型后的软糖置于环境温度20~28 ℃,湿度为40%~55%,保持其含水量在25%左右,干燥终点含水量<0.7%[10]。
  1.3.3 单因素实验
  实验选取葡萄籽提取物、总糖、胶凝剂和柠檬酸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软糖品质的影响。
  (1)葡萄籽提取物用量。设定总糖用量75 g,胶凝剂用量4 g,柠檬酸用量0.4 g,葡萄籽提取物用量分别设定3 g、4 g、5 g、6 g、7 g进行单因素实验。
  (2)总糖用量。设定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胶凝剂用量4 g,柠檬酸用量0.4 g,总糖(麦芽糖醇︰麦芽糖浆为4∶5、4∶6、4∶7、4∶8、4∶9)用量分别设定65 g、70 g、75 g、80 g、85 g進行单因素实验。
  (3)胶凝剂用量。设定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柠檬酸用量0.4 g,胶凝剂(明胶︰卡拉胶为2.5∶1、2∶1、1.5∶1、1∶1、1∶2)用量分别设定3.0 g、3.5 g、4.0 g、4.5 g、5.0 g进行单因素实验。
  (4)柠檬酸用量。设定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胶凝剂用量4 g,柠檬酸用量分别设定0.3 g、0.4 g、
  0.5 g、0.6 g、0.7 g进行单因素实验。
  1.3.4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葡萄籽提取物用量(A)、总糖用量(B)、胶凝剂用量(C)和柠檬酸用量(D)4个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实验。
  1.3.5 葡萄籽软糖感官评价
  邀请20名接受过感官评价培训的人员对葡萄籽软糖进行评定,得分取平均值,评分标准见表1[10-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葡萄籽提取物用量对葡萄籽软糖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知,葡萄籽提取物用量影响着软糖的色泽和风味。当葡萄籽提取物用量为5g时软糖颜色适宜,风味适中。因此,正交实验选择葡萄籽提取物用量为4 g、5 g、6 g。
  2.1.2 总糖用量对葡萄籽软糖品质的影响
  麦芽糖醇与麦芽糖浆的配比对软糖品质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知,麦芽糖醇与麦芽糖浆的比例影响着软糖的硬度、酸甜度和黏牙度。麦芽糖浆占比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感官效果较差。因此选择麦芽糖醇与麦芽糖浆为4︰7。
  总糖用量对软糖品质的影响见表4。筛选出麦芽糖醇与麦芽糖浆的比例后,对总糖用量进行优化。从表4可知,在总糖用量为75 g时,软糖的感官效果最好。正交实验选取总糖用量为70 g、75 g、80 g。
  2.1.3 胶凝剂用量对葡萄籽软糖品质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明胶的纤维状蛋白容易发生变化,对保水性有很大作用,因此明胶的用量决定着软糖的弹性和持水性,卡拉胶对软糖的弹性、透明度有很大影响[13]。为了避免胶体单独使用的缺点,使软糖表现出良好的产品特性,本试验选用明胶、卡拉胶复配作为胶凝剂,依据表5确定明胶︰卡拉胶为2︰1。   确定胶凝剂配比情况下对胶凝剂用量进行优化。由表6可知,胶凝剂用量为4 g时感官评价最好。正交实验选取胶凝剂用量为3.5 g、4.0 g、4.5 g。
  2.1.4 柠檬酸用量对葡萄籽软糖品质的影响
  从表7可知,柠檬酸用量对软糖酸甜度、硬度和弹性有着一定影响。柠檬酸添加量在0.5 g时感官评分最高,酸甜风味最好,增加柠檬酸用量后酸感越来越大,接受性降低,综合考虑,选定0.4 g、0.5 g、0.6 g作为正交试验中柠檬酸的用量。
  2.2 正交实验
  采用表8中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4种因素的最优组合,结果见表9。由表9可知,影响软糖品质的因素顺序为B>C>A>D,即总糖用量影响最大,胶凝剂用量次之,柠檬酸用量的影响最小。这是因为总糖用量所占比例高,对整个糖体的硬度、酸甜度、黏牙度等直观因素影响明显;而胶凝剂可明显影响糖果的组织形态及口感,因此影响作用也很突出。从表9直观结果分析表明理论上的最优配方组合为A2B2C3D2,即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胶凝剂用量4.5 g,柠檬酸用量0.5 g。
  2.3 验证性实验
  按照正交试验得到的各因素最优水平进行验证实验即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胶凝剂用量4.5 g,柠檬酸用量0.5 g。感官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0.1)分,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得分,效果较好。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葡萄籽软糖进行工艺配方优化,得到葡萄籽软糖最佳工艺配方为葡萄籽提取物用量5 g,总糖用量75 g(麦芽糖醇︰麦芽糖浆=4︰7,质量比),胶凝剂用量4.5 g(明胶︰卡拉胶=2︰1,质量比),柠檬酸用量0.5 g。在此配方下制作得到的葡萄籽软糖,糖体软硬适中,富有光泽和弹性,酸甜适宜,不黏牙,咀嚼性良好,在感官上达到最优效果,且该软糖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易操作。
  参考文献
  [1]杨秀兰,石其宇,彭俊森,等.葡萄籽提取物对采后猕猴桃青霉病的抑制效果与机理[J].核农学报,2021,35(10):2319-2327.
  [2]FOSHATI S,ROUHANI M H,AMANI R.The Effect of Grape Seed Extract Supplementation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21,144:69.
  [3]PIYADA E P,PORASUPHATANA S.Comparis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ape Seed Extract and Fruits Containing High β-Carotene, Vitamin C,and 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2013,16(1-3):643-648.
  [4]DU H,WANG Q,LI T,et al.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Reduced the Overweight of C57BL/6J Mice through Modulating Adipose Thermogenesis and Gut Microbiota[J].Food & Function,2021,41(8):1246-1255.
  [5]ZHU F,DU B,LI J.Recent advance on the antitumor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ape seed ex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Research,2014,7(1):63-67.
  [6]卞疆,熊晓辉,姚丽丽.低糖凝胶果汁软糖的工艺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5):19-22.
  [7]王小敏,张文慧,张林婷,等.连翘叶凝胶软糖的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24):98-103.
  [8]杨娟,戴家宁,梁楚彤,等.杜仲凝胶软糖的制备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3):147-152.
  [9]田其英.猴头菇琼脂软糖的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0):228-230.
  [10]甘玲,谢林娟,卢婷凤等.百香果软糖制备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139-143.
  [11]田婷,刘彬彬.蔓越莓营养凝胶软糖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3,34(12):111-113.
  [12]王国强,位思清,李宁阳,等.生姜红枣软糖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8,39(12):26-29.
  [13]武玉艷,李汴生,李威,等.青梅软糖感官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65-668.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研究一种可行、适用、准确的霉菌检测培养方法,来解决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干裂、环境污染、菌落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方法:对膜包裹法、培养盒法、直接培养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价3种方法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采用直接培养法培养的空白和样品出现较大程度的污染及干裂现象,膜包裹法、培养盒法培养的样品未造成污染,培养基未干裂不影响菌落计数。结论:采用隔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培养基干裂和污染的问
期刊
摘 要:为高效完成小麦中呕吐毒素的精准检测,本文通过多维度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和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种设备检验操作过程中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快检仪适合快速定性筛查,酶标仪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可进行精准检测和定量复核。综合分析得出,在实际应用中,3种设备可以配合使用,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各种设备优势,可高效完成各种检测
期刊
摘 要:枣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红枣酒是陕北利用优势红枣资源将红枣酿造的具有低酒精度和保健功能的饮品。本文从酒厂建厂设计中的工艺和设备选择以及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降低酒精中甲醇含量的方法。  关键词:红枣酒;甲醛;工艺优化;陕北地区  1 红枣的概况  红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1],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具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统计我国有700多个品种[2]。红枣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酶解法对核桃青皮多酚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对核桃青皮多酚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油脂酸败的作用。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温度为60 ℃、最佳提取时间为  120 min、最佳提取酶浓度为30 U/mL、最佳提取pH为5.5。核桃青皮对抑制油脂酸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桃青皮;多酚;油脂;抗氧化  我国是全世界核桃产量最大的国家,
期刊
摘 要:煎炸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手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超市购买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3种植物油进行煎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油中的酸值均逐渐增大,极性组分也随之增大,且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植物油;煎炸;品质;极性组分;酸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风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煎炸食品由于香脆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食用
期刊
摘 要:以香菇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料液比、压力、提取温度和保压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香菇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00 MPa,提取温度60 ℃,保压时间8 min,料液比1∶30(g/mL)。在该工艺条件下,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8.62%。  关键词:香菇;香菇多糖;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  香菇在世界食用菌中排行第二,属担子菌纲、伞菌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环流系统与运行机理,分析环流熏蒸的基本处理,并以立筒仓为例,探讨环流处理技术的优化方向,进一步阐述此类技术的现实应用。以期该项技术能得到有效运用。  关键词:超高大粮堆;磷化氢;环流熏蒸;工艺优化  环流熏蒸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通过内外部连接的导管与风机等设备,让熏蒸气体借助风机进入仓内,构成闭合循环的气体回路。熏蒸药剂利用风机推动,传播到储仓中,杀掉害虫。  1 环流熏蒸简
期刊
摘 要:包装是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护食物,方便运输,还能美化食品环境,提高商品档次,促进销售,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在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到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检测技术。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
期刊
摘 要:目的:改变还原剂浓度,提高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量饮用水中铅曲线线性及测量精密度。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测量标准方法GB/T 5750.6—2006,提高还原剂硼氢化钾浓度,多次测量标准曲线及样品,与国标法对比曲线线性和样品测量精密度。结果: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将还原剂浓度提高至3.6%硼氢化钾时,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9,样品测量RSD0.999,而且样品测量RSD<1%。当使用还原剂硼氢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对市售山茶油的真伪进行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植物油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检测市售山茶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并对4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成分分析比较。结果:GC可以很好地分离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同时山茶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其油酸含量高达79.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