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专项贷款的四点弊端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首先,该项业务与国家赋予的人民银行的职责有所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十二项职责中,无一项与此项业务直接有关,人民银行开办此项业务给人一种超越职责的感觉。其次,制度上的权、责、利相结合与实际工作中的权、责、利分家。虽然在专项贷款管理文件中明文规定了对项目的审查和承担责任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人民银行审查定项,人民银行承担责任;二是由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审查定项,受托行承担责任;三是由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共同审查定项,共同承担责任。可实际上,却是由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共同审查定项(其中:主要是由人民银行审查定项),专业银行承担责任。如专业银行不能按期主动归还贷款,
其他文献
<正> 同其他事物一样,货币政策目标也有一个质和量的规定性。其质的规定性就是判别货币政策目标是与非的原则、标准;其量的规定性则是货币政策目标的数量界限。无论是从其质的规定性来说,还是从其量的规定性来说,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本文试图根据一般经济政策目标设计原理,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问题,作一些进一步地探讨。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货币政策目标量的规定性——究竟是单一目标,还是多元目
<正> 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世界各国少有的特点,仅就其成因而言,除了国际共有的因素外,就有着绝无仅有的强迫机制。本文拟对这直接威胁货币稳定、酿成通货膨胀的强迫机制,从它的系列、基础及其铲除诸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货币过量供应,非央行所愿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一般而言,货币供应的职能,非中央银行莫属,因此,社会就有其充分的理由,将通货膨胀的责任归罪于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亦似乎无推卸责任的余地。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货币供应的职能与货币供应的权力
<正> 企业兼并近两年来已在我国悄然出现,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议论。有人甚至认为:企业兼并的出现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1989年4月23日至27日,江苏省中青年金融理论研究会在江苏省南通县召开了第二次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60余名代表就"企业兼并"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企业兼并的内涵及其可行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兼并是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而并非市场经济国家所特有的产物。我国的企业兼并正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
<正> 困扰之一:国家产业政策受地方区域性利益驱动发生扭曲,产业政策地方利己化,加之国家产业政策不够清晰和缺乏一个权威部门具体督导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地方政府的意愿往往决定当地银行的行为。银行屈从于多方压力,资金多被用于加工工业和一般工业,使得"五小"企业刹而不止,基建投资失控,把基础工业、重点工程硬缺口留给国家。
<正> 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上千亿元的证券存量与各地证券交易业务的相继开办,标志着证券市场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实际运行中的证券市场机制,由于缺乏内在的、健全的生成条件,以及存在明显的人为性、行政性表层诱导,致使非市场化现象蔓延,严重制约着规范化、竞争性、有效性市场的发育。深刻辨析证券市场的现状特征,探寻其非市场化现象滋生的因缘及其后果,从而矫正其偏差,是使证券市场健全发育的现实方略。
<正> 外汇兑换券自1980年发行以来,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入境旅游者手持外币高价换成人民币和被直接套走的情况也有发展。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最近,我们对陕西外汇券和外币的流失情况作了一些实地调查,感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替代外汇券以前,应当改变外汇管理上软弱无力的状况,对管理办法作一些改革。
<正> 十年间,消费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相比,严重不协调年年都是前者高于后者。最高的高出17.6个百分点(1980、1986年),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而在消费上却普遍存在短期行为。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反映消费基金收支状况的两指标:职工工资总额和银行工资和对个人其他现金支出。有的同志用职工工资总额年增长率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年
<正> 当前,清仓利库、清资挖潜已成为解决资金紧张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但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困难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前清后增,前清后乱成为清仓挖潜的通病。以哈尔滨市为例,一九八八年哈尔滨市共挖掘物资、资金潜力13.2亿元,而新发生沉淀资金高达6.4亿元,净挖潜只有6.8亿元。二、企业间拖欠贷款成风,工业企业之间、商业企业之间、工商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多角债",困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给清仓挖潜工作带来了极其复杂的困难。
<正> 我国信贷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成长和改革全面深化的羁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济政策效应传导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并探索其相应的对策。一十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促使国民经济急速增长的经济政策,取得了伟大的成果,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由于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严肃性、连续性,协调性不够等缺陷,故对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正> 英国经济学家吉布森(A·H·Gibson)发表于英国《银行家》杂志(1923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用一张统计图列示了一个似与理论发生矛盾的现象:英国政府公债利率与批发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在没有考察这些统计数据之前,人们从理论上假定,货币量增加必将导致利率下降和商品需求增加,而且新增加的货币量引起了商品价格的上升,于是商品价格上升必然会伴随着利率的下降。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好象是确立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客观事实是,利率、货币与价格的变化是正相关的。如果中央银行想用增加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