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们的树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祖辈开始,我们家就喜欢种树了。
  老家有一片“长林”,狭长而拥挤,郁郁葱葱,五十来棵,间距不大刚好能容人。老辈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人,不正是“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祭祖的时候,我曾偷偷摸过舅舅的树,树干板结坚挺,略显粗糙,质感并不平实,甚至纹理略显凌乱,但树长的倒是十分茂盛,不蔓不枝。这种触感让我想起了2012年的冬天,欠款、外债纷至沓来,境遇惨淡,但舅舅毅然将工资发给工人,让他们能够回家过年。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舅舅的树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挺立。
  隔着低浅的河流,“长林”对岸就是老屋。老屋周围都是田,大有被庄稼包围了的气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通向低平的房屋。橘黄色的砖墙顶着枯黄的茅草,屋前长着应景的蔬菜,屋侧的一个大大的水缸蓄满了水,上面漂着用葫芦做的水瓢,颜色有些黯淡。进入屋内,空气里湿漉漉的,有一股低低的霉味,唯一通光的就属那扇门了。屋内陈设也是极简单,灶台与床铺在同一个空间暴露了年代,一张小桌,几把板凳,大件似乎就是这些。这便是太婆晚年生活的写照。
  印象里的太婆却是极爱笑的,笑对生活,泛着晚年的余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所带给我的并没有什么大道理,更多的是简单的践行。我已经忘记最后一次见她是什么时候了,通过大人们语气里透出的悲伤,对太婆笑的印象偶有萦怀……
  懂事了,我便喜欢看着老屋发呆,它在這漫长的岁月里以身后的“长林”为背景,也不孤单了。屋外长满了杂草,很久没人来过的凄凉样子,门是紧锁的,门板已经泛白了,许是怕我们这些后辈打破这种宁静吧。如血的夕阳照在这片土地上,石板间的草越长越高,树也日渐挺直了。
  像这荒废了的老房子,是存不过几年的,估计有人盯着这块地很久了吧,屋子是被推倒的,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路。但那“长林”还在,只觉深深扎眼,眼前的世界有点模糊了。太婆幽幽的话总能落在耳边:“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笔直的白杨捅破了寂静的夜,却给土地无穷的慰藉,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我的祖辈们,亦如这白杨树一样坚定地守护着这片沃野,而这千百次我想逃离的地方,却给了我深深的慰藉,说来讽刺,却真实存在。仓惶出逃,在暗夜里徘徊,却摆脱不了对这片故土的留恋……
  泥土的芳香,桔梗的味道,还有炊烟袅袅……北风呼啸而过,树叶飘累了,便抱紧了树根,安稳入眠。彼时的白杨,微微枯了,笔直地安身在这片土地上,在人们深情的眸光中,以野蛮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很多东西不再见了,我们却继续奔跑……地还在,像树一样坚实。
  祖辈们虔诚地种树,我默默地看树。
  (编辑 思智)
其他文献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女子,含蓄、细腻、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典雅、美丽。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之王,温润、洁净、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  想象中,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将实用、优美和艺术融为一体,让人坐在小小的书斋中,面对这样一块小小的墨,一颗心竟如走进一片艺术的月光中,蹁跹起舞;如一朵墨梅,淡然开放
有一些人尽管生活在普通民众中间,也一日三餐,但是心灵却被掩盖在苍凉的虚假里。  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俗和高雅,在书斋里闭门不出或者遁迹山林,与世隔绝,或者仿效古人峨冠博带,常常做隐逸出世状。  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我最欣赏陶渊明。他有很大的学问,却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得到朋友的提携做了彭泽令,可是当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去见督邮的时候,他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就写下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运营公众号之难,起初实未料到,彼时,心血来潮,见文友们都在开开心心打理公众号,好玩一样,我也就玩上了。2016年8月底,赶在我秋季开学之前,微信公众号“陈志宏美文馆”悄然开馆,上线运营。自己是第一个粉丝,第二个在哪里,茫然不知,且先不管它,把图文上传再说。  真是激情澎湃。公号徒有其表,竟然对仅有的一个粉丝(还是自己)信誓旦旦,“每日推送一篇!”一个人要做到“日更”,其难度到底有多大,我像鸵鸟一样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等职,近期主要从事儿童编程教育、计算思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计算思维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实践》以及儿童编程系列读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传统的学科如数学、统计学乃至20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科学
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文引领的A-STEM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笔者积极探索在A-STEM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生人文体验的有机融合。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杯水琴声》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例,充分展示人文引领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过程与效果,并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四大内在原因。  ● 以劣构问题为导向,探索有挑战性的跨越科学与艺术的项目  《杯水琴声》A-ST
林郑月娥于7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有人说她的“铁娘子”作风成就了她,我却认为是她的“妇仁之心”成就了她。    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于英属香港湾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由上海而来的移民,林郑一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要和其他六户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破旧的公寓里。小时候林郑没有自己的书桌,只能把双层床的上铺用作书桌,站着写完功课。生活不方便,而且家境困难,能洗上一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  ● 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对称的美》一课,在以前的课堂上,笔者会综合运用录像、投
一  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  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  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宁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 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