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贯通方显“功”效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机械功》的抽象概念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应用.本节又是能量一章的开篇,如果这一节打不好基础,学生会觉得以后的学习内容艰涩难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内容,笔者在讲授本节之前,认真比较了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两种教科书的相关章节,现从本节知识体系的呈现特点、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例题方法的指导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1知识体系的呈现特点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先讲“动能”的概念,在探究 “动能定理”时提出了“机械功”的概念.这样呈现知识体系符合物理学发展史,再现了科学发展过程.物理学家们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来寻求功的概念,先是发现动能的改变与力和位移有关,再定义功的概念,最后得出功与能的关系.这种编制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但也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人教版教材先讲“功”的概念,再讲“动能”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方式得到动能定理的方程.这样呈现,考虑到了学生在初中已建立起功的初步概念,便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因此,人教版教材强调将物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建构扎实的物理基础.
  2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情境创设上都是从生活情境出发,然后提出探究的问题,由问题提炼出本部分要研究的物理模型.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物理:原理与问题》教材选用小球下落至沙盘的实验讨论了物体做功的能力及其具有的能;利用人推车的例子进行物理模型的建立推导了功的公式;结合投手投冰球和水手拉船的例子给出例题的详解;为了课后巩固,创设了两位同学推车、攀岩者负重攀岩等7个场景的习题.人教版教材在讨论做功引起能量变化部分运用了起重机吊起重物、牵引力对动车做功、手握握力器三个场景,在例题设置上采用拉雪橇的生活情景;在课后巩固的习题部分设置了滑雪运动员自斜坡下滑、起重机做功两个生活情景.这样设置的目的与两个版本教材编写的立足点不同有关,前者注重STS教育,注重了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生活的物理问题.后者注重知识的建构的逻辑性结构,注重学习过程中物理模型的建立.比如用模型图推导恒力做功公式;用模型图讨论与计算力与位移成不同夹角时各力做的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思维模式.
  3例题方法的指导模式
  从教材比较可知: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在例题之前,先严谨正式地给出了计算“机械功”的解题策略:(1)画出系统所受力的简图;(2)画出系统所受的力与位移;(3)找出每个力与位移的夹角;(4)应用功的公式;(5)计算功并从功能转化的角度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再在下面的冰球例题中应用上述解题策略,严格强调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解题步骤——“已知”、“策略”、“计算”、“检查结果”.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经过长期的问题解决过程的策略教学,可使一个新手转变成一个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的专家.
  人教版教科书在例题解题策略的设计上显然还有所欠缺.人教版教科书淡化了“已知”这一环节,没有提供给学生如何审题、确定己知量和未知量的过程;也没有出现“检查结果”这一环节.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要成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表征”即“已知”、“设计解题计划”即“策略”、“执行解题计划”即“计算”、“监控”即“检查结果”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环节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程序和解题思路.
  4对课堂设计的启示
  课堂教学是对教材深加工的过程,是有效整合各种版本的教材,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的过程.通过对两种教材的深入比较,笔者在建构《机械功》的课堂体系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4.1根据学情建构合适的知识体系
  是选择用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探究 “功能转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问题的同时将所需的基本物理量渗透其中;还是像人教版教材那样,选择先讲基本概念,再展开功能关系,要视学情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以依据《物理:原理与问题》的知识体系,再现科学家探究“功”、“能”概念的艰辛过程,注重物理知识间的关联和渗透,培养学生物理探究思维;学生基础薄弱,则可以按照人教版教材的设计,先讲“功”的概念,再讲“能”,然后是功能关系,一步一步地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
  4.2创设生活情境展现物理探究问题
  普朗克说过:“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机械功》这节抽象的教学内容中,非常有必要引入大量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
  本节课所有的环节都可以用生活情境提出物理问题:如在引入“机械功”概念时,可以用实物图片呈现水滴石穿、踢球、举重三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定性理解做功导致物体能量的变化;用推书包(或书)的情境计算当力与位移同向时的功;用拉行李箱的生活情境探究当恒力与位移方向成某一夹角的功;用推购物车的生活情境探究功的正负值及含义;用拉雪橇的生活情境为例题练习功的计算公式……
  4.3注重将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
  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物理问题后,还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去解决问题,对复杂的事物简化,进行抽象后,从而建立起物理模型.比如在拉行李箱的生活情境中,行李箱的形状并不规则,该如何表示?能不能简化?行李箱前进时若路面不平整,行进路线若不完全是直线,能不能简化?人拉行李箱的力的大小和倾角也会有微小变化,能不能简化?这种简化过程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将刚才所提出的所有生活情境按上述方法简化后,建构模型图,突出物理情景问题的主要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景,使物理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4.4提供正式详细的解题策略
  《物理:原理与问题》在美国范围内的使用率高达49%,与它的鲜明特点是分不开的.它严谨正式地给出了每个例题所使用的解题策略,这是它鲜明特点之一,也正是我们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因此,在计算人教版教材拉雪橇时各力做功的例题以及习题时,非常有必要给出正式详细的解题策略.
  (1)分析及作简图
  建立一个坐标系 ☆显示物体的初状态 ☆画出矢量图
  (2)运算过程:应用解题策略
  应用力与位移成某一夹角时功的公式
  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时功的公式
  (3)检查结果
  单位正确吗?功的单位是焦耳,1 J=1 N·m.
  符号有意义吗?正负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引起了雪橇怎样的能量变化?
  功的大小合乎实际吗?
  4.5提高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度
  来自生活情境的物理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做功了吗?你做的功引起了什么能的变化?”请学生举例说明做功的过程及能量的转化:比如拖地、搬水、骑车来学校、把书包从宿舍搬到教室等.
  可以请同学做小实验:把粉笔头放在塑料管中靠近嘴的位置,用力水平吹出,看谁将粉笔头吹得最远.在做实验之前请学生思考:用长管还是短管好?请力气大的同学还是请力气小的同学能吹得更远?
  再如,在习题设置环节,请每位学生从生活情境中选出某一场景,出一个巩固本节知识的习题,运用解题策略求功,并讨论各力做的总功引起了研究对象怎样的能量变化.
  总之,教材资源的整合决不是N种教学元素的无序组合,而应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最优秀的教学元素的有序排列.
其他文献
1  当东方写出第一缕曙光,当太阳咬碎无边的夜色,当晨风吹去田野的梦境,当朝霞擦亮蓝天的脸庞,啊,早晨,你终于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了!  沉睡的大地,在你那温柔、湿润的巨手抚摸下,悄然苏醒。  早晨,最有力量——因为你使躺在黑暗中的世界站了起来!  2  牧童把羊群赶进早晨,农民把田地犁进早晨,商人把货物运进早晨,学生把书本读进早晨,晨练者把脚步踩进早晨……  早晨,是每天站在大地上的一幅巨大、立体
摘 要:文献[1]提出一个力学问题后,多篇文献[2][3][4][5]提出高中学生能够接受的解法.其中文献[5]提出了转换参考系的方法,但是,文献[5]论证了“A球相对B球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是多余的;没有触及动力学问题,使得对物体的运动分析较为繁琐,高中学生不易接受.转换参考系后,引入惯性力,用圆周运动的动力學方法解题的过程简洁明了,学生易于接受.  关键词:小球;脱离;参考系;圆周运动;惯性力
〔摘要〕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经验的“范本”。全国各级出版发行机构通过研究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学方法的翻译出版,确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当性,增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推动了苏联学习经验的普及化和转化,拓展了中共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发行  〔中图
〔摘要〕学术话语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主题,也是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和历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但是中国学术话语尚不能充分解读中国实践,也未能彻底抓住国际受众,为此,中国学术话语必须不断创新,以更好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最大合力。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应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在回答好中国之问的前提下回答好时代之问;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静电演示实验需要高压静电静电。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电视机会产生高压静电的现象(高压包打火),提出利用电视机废旧元件设计制作“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设想,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利用废旧的的黑白电视机元件设计制作了“高压静电发生器”。可以用于我们上物理课的静电实验演示和我们的学生课外静电实验研究。“高压静电发生器”制作简单,成本较省,操作容易。  关键词:电视机元件;
〔摘要〕 把握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关系需明确:公共政策为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女性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公共政策要满足不同利益群体包括女性群体的需求,公共政策要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利益。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坚持性别平等与公正原则,要尊重两性在社会领域的平等权利,尊重两性自然的生理差异,尊重两性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公共政策制定中考虑性别因素,需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审视,从女性的经验出发提出政策建议,从后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对体育免费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体育免费师范生创新能力包含器材与教具创新、教材创新、教学创新、课外知识拓展创新、研究应用创新5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体育免费师范生创新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测量工具。当前刚入职的体育免费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回归分析表明:专业能力、教学环境、专业精神、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考查了多用电表内电池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总电阻的测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完成了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并利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方向基本不变,主要体现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迁移、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创新实验的
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在隋唐时代,国家成立了培养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专门机构——“算学”,它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数学系,教学用书有《孙子算法》、《五曹算经》、《九章算术》等算术书。从19世纪起,西方的一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相继传入我国,西方传
摘 要:2017新课标颁布后,新高考倡导情境化试题,试题以情境为载体,立足核心素养,着力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情景化试题体现学生从“解题”变为“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人的培养,试题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还具有考试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情景化试题;素养考查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9-003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情境化试题是指以自然界及生活、生产、社会中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