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研究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镇林业的面积非常大,但因为所在区域大部分比较险峻,路途比较陡峭,不易于大规模的进行车辆和人员通行,对护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针对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涉及的概念、林场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对策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187-02
  乡镇林业具有面积广,缺乏人员管理等特征。由于这一特征导致乡镇林业为最易发生火灾的高危区域。一旦在乡镇林业发生火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并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面对这样的问题,广西乡镇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护林防火制度以及体系,以便全面确保乡镇林业的安全。此外,还要应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观念,将现代化的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融入到相应的防火工作当中,以便将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1 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涉及的概念
  在乡镇林业当中,对于护林防火的相关研究,需要在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基础之上,实施动态化的监视管理,这样才能实现相应的护林防火工作。简单来说,防火工作人员需要对监控区域进行严格的监控,一旦发现有任何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将其中的火灾问题汇报给防火管理的指挥部门[1]。在相应的处理之后,将火源出现的位置进行灭火处理,这样可在火灾刚发生的初期,对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对火情进行遏制之后,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迅速进行总结,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以便为后续的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帮助。
  2 林场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势险峻,不利于工作人员和车辆大规模通行
  乡镇林场一般都位于比较偏远的山区,这样的区域地势比较险峻,路途非常陡峭等非常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作人员和车辆通行。所以,对灭火设备的应用比较困难,大规模的灭火工作很难开展,所以一旦发生火灾,灭火工作面临的问题非常多,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 就地取水比较困难
  由于林场所在的区域比较险峻,附近可能没有非常大规模的湖泊或者储藏水源的区域[2]。所以如果有火灾发生,就地取水是非常大的问题,为快速灭火工作,有很大的困难。
  2.3 森林防火检查站工作效率低
  在一些乡镇当中,尽管设置了相应的森林防火检查站,但是由于人员缺乏设备,现有的配置配置比较落后,加之长时间的缺乏管理,相应的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等,导致了一些森林防火检查站形同虚设,工作效率非常低[3]。例如:有些检查站是由当地的群众构成的,在长时间没有火灾发生时,会产生一种松懈的心理,所以对于森林防火工作会有所疏忽,在出现隐患的时候,也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加之一些设备长时间没有使用,出现了老化以及陈旧等情况。所以,一旦出现火灾,会非常忙乱,没有秩序,灭火工作就出现了困难。
  2.4 林场与当地居民交错,增加灭火难度
  在一些乡镇林场当中,附近会有一些居民居住,其日常生活与林场有很大的联系,如放牧和种植等等,这样对于火源的管理会存在一些难度,其安全隐患会加大。因此,一旦有火灾发生,灭火工作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不会非常快速的进行灭火工作。
  3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3.1 提升宣传工作,并增强防火意识
  对于乡镇护林防火意识的提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做好防火宣传工作。在相关的宣传工作当中,不但要在林业部门当中进行宣传,还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对防火工作进行宣传,以便让群众明确森林防火对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性,并学习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珍贵性,以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其愿意主动加入到乡镇防火护林工作当中。在宣传工作当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什么是地表火,树冠火以及地下火,并根据地表火的特征制定相应的防火计划,如从地表面地被物以及近地面根系、幼树、树干下皮层开始燃烧,并沿地表面蔓延的火灾应该怎样预防和进行灭火工作。针对树冠火,地表火遇到强风或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烧至树冠,并沿树冠顺风扩展的火时,应该怎样预防以及进行灭火工作[4]。针对地下火,容易发生在干旱季节的针叶林内,火在林内根系、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泥炭层燃烧,蔓延速度慢,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大量树木枯倒的火灾应该怎样预防,以及进行灭火工作。需要当地的群众自觉做好防火的相关工作包括: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不准在山上烧木炭;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等等。相关的宣传方式,可利用标语,农村广播以及电视节目等进行。此外,在群众当中,还需要构建相应的监督以及火灾报警渠道,如有群众发现有火灾隐情,需要第一时间上报给当地的林业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可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可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提升。
  3.2 加强乡镇护林防火队伍的建设
  如果有火灾险情发生,护林防火队伍为最关键的保障,因此对于防火队伍的建设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但需要对当中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灭火技能和很强的自救意识,还需要对灭火设备有明确的了解。此外,对其的培训不能光應用理论,还需要与实践进行结合,因此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以便将防火队伍战斗力进行提升。这样构建出来的队伍,在出现火灾时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及时将火灾进行控制,迅速扑灭火灾,以便保障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3 加强乡镇林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乡镇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极大的限制了灭火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始着手:①对于道路的建设要逐步开展,对林场周围的道路建设进行完善。因为在发生火灾的时候,道路的畅通便是生命线的畅通,所以只要保证道路的畅通,便可提升灭火的有效性,在第一时间对火情进行及时控制,减少火势的蔓延速度,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②乡镇林场需要建设防火带,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提升,在森林区域一定要构建相应的防火带,这样对于防火工作的提升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③还要建立相应的森林立体防火带以及生物森林防火带,对于火情的蔓延控制非常关键,可确保森林全面覆盖在监控系统之中,这样管理人员可对森林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進行处理;④加强灭火装备建设。当前乡镇林场当中的一些灭火设备已经老旧,并且老化,所以一定要对设备进行更新,使用现代化的先进灭火设备,并配置相应的防火车辆,定期对设备以及车辆进行更换和检修;⑤加强巡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定期对护林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加强巡视工作,建立严格的护林工作制度等等,对防火工作可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森林火灾的发生会对森林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并且能够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护林防火工作,是不可掉以轻心的重点工作,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利益的关键性工作。因此,对于山林防火工作,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部门的责任、构建高质量的防火队伍、并提升乡镇林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防火护林的相关工作,以便对国家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许文华.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106.
  [2]张建军.浅谈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J].农家科技旬刊,2014(5).
  [3]戈德平.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7(26):180.
  [4]冯建兰.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16(18):219.
  收稿日期:2018-5-24
  作者简介:陈瑞超(1967-),女,汉族,广西桂平人,助理政工师,本科,主要从事会计工作。
其他文献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速,渠道更加多元.在实现言论自由的同时,强大的信息渗透和强势的舆论导向也随之产生,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随着
目前,切削加工技术朝着高加工精度和高加工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刀具状态是直接影响产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刀具状态的检测技术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研究
本文以ZL10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型凝固过程施加振动力场,研究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对ZL101铝合金金属型铸造充填性能的影响,以及振动对ZL101铝合金铸件减小冒口、浇道的
近年来,人类对海洋的利用与争夺呈愈演愈烈之势,各临海国家也都越来越重视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加紧入役各式舰艇.但有矛必有盾,舰艇的死敌——水雷,近年来也正逐步更新换代.特
期刊
开展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扩展机器人的应用背景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机器人的模块结构对于自重构以及整体运动功能具有重
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的学习对于我们今后探索社会,走向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为我们美好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过程.新课标的改革对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
期刊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是以新型功能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致动元件的一类微位移执行器,具有输出位移和力大、响应速度快、温度范围宽、低压可操作等突出优点,已在精密、超精密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颁布实施五年来,高校现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与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入党积极分子的新变化、党员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