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互动齐飞,评改共写作一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命题、指导、行文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说,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者以注重主体性、多元化、赏识性、阶段性等原则为基础,把作文评改理解为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评”以教师为主导,“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与互动相结合,具体探究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作文评改 有效性 提升策略
  
  纵观初中作文教学过程,除了写作前的指导外,更重要的还是写作后的评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是对命题、指导、行文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环节。从某种程度说,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去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言“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所以,许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的评改,并且在作文评改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尝试,以期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评改这种语文教学活动古亦有之,它是指老师、师生共同或学生个体对作文命题、立意、材料的选择使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的酌斟批改及评价,评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让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传统的作文评改往往以教师为主,这种作文评改方法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传统作文评改方法的“利”在于教师能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在写作态度、写作方法、写作能力等方面与学生交流,在思想认识、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与学生交流,便于因材施教。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甚至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作文评改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把“批”的主导作用和“改”的主体地位混为一谈,让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独揽了大权,在幕后舞台上唱了一曲不受学生欢迎的独角戏,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传统作文评改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现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去做。我认为传统作文评改模式中的“精批”是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至于“细改”大可留给学生自己去做。试想,倘若教师把“细改”的工作也做了,那学生怎么来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作文呢?哪还有什么素质培养可言呢?
  (三)传统作文评改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传统作文评改模式由教师一改到底,学生无须思考,无须修改,滋生了学生的惰性。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说得再透彻不过了。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呢?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不行,只能靠学生自己。
  综上所述,传统作文评改模式既有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又有其必须剔除的诸多弊端。怎样才能吸收其精华,革除其弊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理解为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评”以教师为主导、以家长为辅助,“改”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阶段互动;两个环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
  二、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应遵循的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真情实感的、有创意的表达应鼓励,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因此评改学生的作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减弱。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这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参与自主性作文的评改,学生由被动的“被评判者”变成主动的“评判者”,会产生一种“我的作文我做主”的主人感,“自我的风采、个性、自由就能得到张扬,作文评改就不再是一种枯燥的‘练习’,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了”。
  (二)多元化原则。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多元化的作文评改策略,是作文评改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作文评改必须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学生也就理所当然应该广泛参与作文的评改。
  (三)赏识性原则。著名教育家雅卡尔说:“如果学生感受到一种信任,便会在心中把它树立起来,在他的个人能力上重新找到希望,并努力使自己进步。”在作文评改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不吝惜表扬和鼓励,到学生的作文中努力寻找学生值得表扬的一点一滴,树立他们对作文的自信,使学生有勇气完成语文学习之旅。
  (四)阶段性原则。由于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状态具有阶段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作文评改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初中作文评改的有效性策略是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的,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互动的教学过程。
  三、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新课标更是倡导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经验和理论在这个问题上不谋而合,共同要求我们必须从包办代替、精批细改的“单一”模式中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成长为目的,把作文评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采用自主、互动评改的方式。教师要想在作文教学上走出新路,走出活路,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及最大限度地激发互动的参与意识。
  (一)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师生互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作文评改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下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理应注重师生互动。
  1.教师赏识、培养兴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作是一种释放、宣泄和自我展示,谁都希望自己写的作文能得到回应,引起反响,产生共鸣。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作文评改中,赏识是师生互动的具体体现之一。
  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加以充分肯定、赞扬、鼓励。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所以语文老师不必吝惜鼓励之词,不必担心鼓励会捧杀学生,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教学目的。对他们习作由衷地称赞和欣赏,不仅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能使他们收获自信、胆识、自尊、激情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2.教师示范,学生評改。教师在作文评改活动前应予以示范,在活动中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指导中慢慢学会批阅评价作文。具体的操作步骤应这样:可选择二三篇典型的作文,由教师用投影仪影出,当堂批改。在批改中,教师边改边讲清评改作文的步骤方法;教师可就被批的作文设置一些批阅方面的问题,如选材、立意、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在这样的作文评改中,师生都处于积极思考交流的互动状态之中,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章修改能力。随着这种训练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可由台前转到幕后,让学生唱主角。请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依次到讲台上按老师评改作文的方法步骤,领着全体同学共同批阅作文。在学生上台评改时,教师可站到学生中间,与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这种的活动,并适时对台上的同学进行指导、评价;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向评改者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达到作文评改的预期效果。这种活动刚开始时肯定不是太得心应手,但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活动就会驾轻就熟,写作水平和作文评改水平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合作提前奠定思想基础,也为即将实施的“生生互动”的作文评改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师生合作,制定标准。通过教师的示范点评及引导,学生们已就点评的角度、方法、技巧有了一定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评价意识和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具备独立评改作文的能力,师生应合作制定一套《作文自评、互评细则》,让学生从格式、文字、语言、标点、选材、结构、表达方法、字数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有据可依,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生互动。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文教学也应牢牢抓住这一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开放。作文评改标准已经制定好了,作文评改正式进入“生生互动”状态。
  1.小组互动。对在作文评改中掌握了“点金之术”的学生,应给他们自主互动实践的机会——互相评改作文。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一般以三至五人一小组为宜。每小组好、中、差搭配组合,并确定一名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为组长,小组长为主评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集合本组同学的意见,完成对本小组以外的其他同学作文的评改。完成批阅后,由组长向教师汇报本小组作文评改的结果,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评点、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体会作文成功的写作之道和评改之法,从中体会别人作文的优劣,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在学生互改作文时,教师应巡视其间,为学生答疑释惑、排忧解难。
  小组互动式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知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这种互动式作文评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作文主体作用,使作文评改由静态的听变为动态的评,每个学生都有口头、书面表达的机会。小组互动不仅使学生发现自己及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而且使学生对习作要求把握得更准、理解得更深,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评好作文、写好作文。
  2.个体互动。在小组互评中,学生已就如何评改作文有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见解,乐于就别人的习作来评论一番。教师顺势大胆放手,让学生个体间展开互评互改活动。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学生写的批语都在150字以上。针对学生的评改情况,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二次互换评改。每次批改尽量不重复,每次都换人,这样评改的人才有新鲜感、有兴趣。被评改人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作文的评语,当然也会有新鲜感,有积极性。这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而且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经过多次评改实践,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在写评语时,他还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多同学在评价作文时感慨道:“评改别人的作文,就像照镜子一样,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犯的同样的错误。”
  3.班级互动。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加强评改者与被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对话。既要在小组之间交流,还要在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同时互推佳作,其意义在于形成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誊正张贴;二是集体性。张贴前,作者必须按初评、复评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为此,佳作的“出台”有了更多的“互动”效应。
  班级互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行再次撞击,各种独特的甚至是标新立异的思想都会迸发出来,从而点燃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缺陷,对于在作文评改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可能处理欠佳,这就需要教师在总结时结合学生的汇报发言,有意挑起新的“战争”,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并有的放矢地就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探讨,使互动得以升华。
  4.自我互动。自我也是可以互动的,即在思想上,写作的“我”与评改的“我”前后互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自我评写互动——自改作文是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中最难的活动,也是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最高境界。这种活动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这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必须以教师引导、学生互改为基础。
  叶圣陶先生关于让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话值得我们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肯定了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新方向。
  (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家校互动。关注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责,而且是学生家长的职责。家长参与评价也是语文教师尝试的评价方式,要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搭建家校互动的桥梁,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要求学生回家把作文给家长阅读,让家长做学生的热情读者,指出褒贬,或是书面的,或是口头的,学生肯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帮助,进行必要的修改。教师要注重与家长沟通,逐步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并客观地评价孩子的作文。
  在家校互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家长和子女在情感上的互动,家长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子女提出了写作建议。虽然家长由于文化的差异,不一定都能从专业的角度来点评,但无论水平如何,都是对子女文章的鼓励鞭策,都是与孩子情感的交流沟通,都是对孩子精神的影响感染。这种家校互动的方式激励了学生写作,推动了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又为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阶段互动。由于初中各年段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状态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作文评改水平的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是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的,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互动、完整的教学过程。
  1.初级阶段为整个七年级。这个阶段的作文评改以教师的精批细改为主,目的是给学生以作文评改的示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作文应该如何评,怎样改。同时交给学生作文评改的一般标准,引导学生试着按一般标准改一两篇作文,以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认识,积累经验,为顺利过渡到中级阶段做好准备。
  2.中级阶段为整个八年级。这个阶段以学生的互评互改为主,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为辅。适当放手学生互评作文,但一定要做好学生互评后的检查工作,并且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逐步让他们学会丢弃“拐杖”、自己“走路”。
  3.高级阶段为整个九年级。此时,学生在前两个评改阶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评改经验,语文素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把作文评改的大任放手交给他们。
  四、结语
  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以学生的“动”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媒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学校与家庭形成多种交流,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年段互动”。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师的作文教学与作文评改中,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成为作文教学的最大参与者和最大收益者。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导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顾明远.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2004.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5]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其他文献
摘 要: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我实现理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中学英语教学 启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学困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不招人喜欢。对于学生的缺点,用简单、粗暴,批评、训斥的方法来纠正,常常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问题生”,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缺点,那就是用优点来点击他们的缺点,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改正缺点。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恰恰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前不久我下乡听课一位老师教《青蛙看海》(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刚读了两遍课文,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位同学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近似于复述课文,老师不满意。第二位同学干脆从头开始背诵课文,老师很不高兴地打断了他的背诵。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要用自己的话说,语言要简洁,但是很明显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课后老师抱怨学生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其实,这不能怪学生,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是教师随意拔高了
摘 要: 博大精深的《论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课堂,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儒家经典呢?作者从《〈论语〉选读》的教学感悟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论语〉选读》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为国学经典和儒学源头,《论语》一书所折射出来的儒学思想深邃而丰富,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都不会过时,即使到了今天,《论语》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各部门彼此相连的系统工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育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不是太紧密,中学和大学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理论和实践之间也彼此割裂。我们主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田野作业,关注弱势群体,唯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育的和谐,也才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破解“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 安龙一中 钱学森之问 留守儿童    以下是我去贵州省兴义市安龙第一中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他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
摘 要: 公共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学公共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本文结合《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校公共课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校公开课 《心理学》 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不足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
摘 要: 辛弃疾作词能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语言虽简洁,却极大地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辛词 一典多用 “莼羹鲈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援引典故,诗家所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善用典故的大家。稼轩(辛弃疾号)用经用史“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辛稼轩词序》),无论是用典数
优化课堂教学节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节奏的三要素是:(1)教学进程的紧张度(即教学速度)的快慢张弛。(2)教学进程层次的阶梯性。(3)紧张度和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节奏分为四个阶段:导入—铺陈—高潮—终结。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越是跌宕起伏,越能引人入胜。文章如此,课堂也如此。讲究课堂节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和智能的活动,也是感情的抒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