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小学三年级起点英语课程的开设,我们面临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越来越突出。如何帮助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走出困境,引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农村英语教学首要任务之一。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农村小学毕业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1)自身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小学四年的英语基础掌握不牢固。升入初中后,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新老师和新教材。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跟不上学习进度,很快就成为英语“学困生”进而放弃学习英语。
(2)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加,遇到的困难、挫折较多。使得英语学习难以应付,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畏惧心理。
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跟着老师参与课堂互动,更谈不上参与小组探究合作活动;有的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很差,得不到老师、家长和优等生的及时合理的指导、帮助,学习中的困难不能及时排除,妨碍了下一步的学习;有的学生上课从不做笔记,从不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等等。
(二)农村英语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
(1)农村小学英语未能作为一门像语文、数学一样的重要课程对待,与城市学校相比各方面差距很大。
(2)农村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的素质不仅仅包括拥有的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能力。这就说明英语教师决定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合理性,更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
(3)非专业老师担任英语课;有的学校英语课形同虚设;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处于落后、停滞状态。
(三)家庭因素也是产生“学困生”的温床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绝大部分“学困生”面临着相类似的家庭状况:有的父母双亲忙于自己的工作,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不骂就打,导致孩子形成畸形心理,不愿与家长交流。
总之,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学习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上几种原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近几年“学困生”的大量增加,我就如何转化、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摸清“学困生”的情况,全面正确地认识、分析“学困生”是转化工作的起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时显而易见的,可对于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的认识就难了。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这些学生身上不易被发现的可贵之处,开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潜能。这些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克服困难,由差转优。
(2)以情动人,要深情地帮助、热爱“学困生”,使他们找回克服困难的信心。热爱学生是教育道德的一个规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进步的巨大情感力量。此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
(3)改进教法、指导学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近几年,为了适应教改的需要,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把“学困生”的数量降低到10%以下,我积极进行教改时间,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英语培训班,去外地学习先进学校学习经验。这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学困生”转化有了一些更细致的方法。当今的“学困生”之所以落后,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①预习。坚持课前预习对增强学生主动性和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而“学困生”通常没有这样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他们掌握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能坚持之,我在每次上新课前都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列出预习提纲,明确小组内预习内容;二是熟记单词表的相关单词和词组,上课前必须由组长听写检查;三要通读对话、短文,试着回答相关问题,四要挑出不认识的单词,通过求助解决之,其余的留待课上提问;②课上提问。课堂上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关键。上课时遇到简单问题,经常提问“学困生”,鼓励点滴进步。比如,有的“学困生”胆小含羞,不敢开口,教师通过鼓励他们大胆讲,不要怕说错,许多“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逐步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③作业。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工程中,布置适合于他们、能使他们按时完成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措施有以下:独立完成,不许抄袭;按时交作业,不许拖拉;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改每次作业,都有不同的鼓励话语。对于“学困生”的作业适当简单化,并且当面批改,及时进行信息反馈;④经验介绍。检测后,由进行快的学生和优等生进行方法介绍,给“学困生”支招。⑤对待失误。多宽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时解决,提高学习效果。⑥团结互助。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采取组长带动,组内“一优带一差”的活动,通过“一帮一”带动作用,使“学困生”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的目标,也使他们感到英语越学越容易。
(4)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召开家长会、家长来访、打电话询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英语学习条件,告诉家长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共同督促和引导“学困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老师和“学困生”家长之间的情感融合,便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对转化“学困生”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正确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要求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心,注意沟通师生感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增强“学困生”的上进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恢复学好英语的信心。做到这些,我相信“学困生”现象定会大有改观。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农村小学毕业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1)自身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小学四年的英语基础掌握不牢固。升入初中后,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新老师和新教材。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跟不上学习进度,很快就成为英语“学困生”进而放弃学习英语。
(2)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加,遇到的困难、挫折较多。使得英语学习难以应付,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畏惧心理。
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跟着老师参与课堂互动,更谈不上参与小组探究合作活动;有的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很差,得不到老师、家长和优等生的及时合理的指导、帮助,学习中的困难不能及时排除,妨碍了下一步的学习;有的学生上课从不做笔记,从不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等等。
(二)农村英语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
(1)农村小学英语未能作为一门像语文、数学一样的重要课程对待,与城市学校相比各方面差距很大。
(2)农村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的素质不仅仅包括拥有的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能力。这就说明英语教师决定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合理性,更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
(3)非专业老师担任英语课;有的学校英语课形同虚设;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处于落后、停滞状态。
(三)家庭因素也是产生“学困生”的温床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绝大部分“学困生”面临着相类似的家庭状况:有的父母双亲忙于自己的工作,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不骂就打,导致孩子形成畸形心理,不愿与家长交流。
总之,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学习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上几种原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近几年“学困生”的大量增加,我就如何转化、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摸清“学困生”的情况,全面正确地认识、分析“学困生”是转化工作的起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时显而易见的,可对于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的认识就难了。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这些学生身上不易被发现的可贵之处,开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潜能。这些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克服困难,由差转优。
(2)以情动人,要深情地帮助、热爱“学困生”,使他们找回克服困难的信心。热爱学生是教育道德的一个规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进步的巨大情感力量。此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
(3)改进教法、指导学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近几年,为了适应教改的需要,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把“学困生”的数量降低到10%以下,我积极进行教改时间,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英语培训班,去外地学习先进学校学习经验。这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学困生”转化有了一些更细致的方法。当今的“学困生”之所以落后,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三方面:①预习。坚持课前预习对增强学生主动性和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而“学困生”通常没有这样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他们掌握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能坚持之,我在每次上新课前都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列出预习提纲,明确小组内预习内容;二是熟记单词表的相关单词和词组,上课前必须由组长听写检查;三要通读对话、短文,试着回答相关问题,四要挑出不认识的单词,通过求助解决之,其余的留待课上提问;②课上提问。课堂上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关键。上课时遇到简单问题,经常提问“学困生”,鼓励点滴进步。比如,有的“学困生”胆小含羞,不敢开口,教师通过鼓励他们大胆讲,不要怕说错,许多“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逐步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③作业。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工程中,布置适合于他们、能使他们按时完成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措施有以下:独立完成,不许抄袭;按时交作业,不许拖拉;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改每次作业,都有不同的鼓励话语。对于“学困生”的作业适当简单化,并且当面批改,及时进行信息反馈;④经验介绍。检测后,由进行快的学生和优等生进行方法介绍,给“学困生”支招。⑤对待失误。多宽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时解决,提高学习效果。⑥团结互助。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采取组长带动,组内“一优带一差”的活动,通过“一帮一”带动作用,使“学困生”有自己的偶像,有自己的目标,也使他们感到英语越学越容易。
(4)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召开家长会、家长来访、打电话询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英语学习条件,告诉家长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共同督促和引导“学困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老师和“学困生”家长之间的情感融合,便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对转化“学困生”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正确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要求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心,注意沟通师生感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增强“学困生”的上进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恢复学好英语的信心。做到这些,我相信“学困生”现象定会大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