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种植设计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在实地调查杭州市13条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水生植物的种类、配置、现状问题等进行相关分析,并选取上塘河、珊瑚沙河两条典型河道,对其水生植物种植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基于调查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提出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设计要点,强调了解河道特点是前提条件,植物选择是关键因素,配置形式是最终载体,目的在于为城市河道的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工作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水生植物;城市河道;种植设计;配置;杭州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197-04
  杭州市区河网密布,其中绕城公路以内 1 km 以上的城市河道有291条。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实施,水生植物的大范围应用,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成为市民休闲游赏的好去处。然而,相对于风景区来说,由于城市河道的水体形式相对单一,水深、驳岸坡度、通航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限制,所应用的水生植物基本上局限在黄菖蒲、再力花、水生美人蕉、旱伞草、香菇草、粉绿狐尾藻等十几种,加上配置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形成的景观效果雷同,季相变化不明显,冬季景观萧条[1]。
  目前,涉及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的研究不多,同时国内外针对水生植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生植物资源调查、植物景观营造以及水质净化等方面,而对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配置方式单一,景观效果相似,物种多样性不足等现状缺乏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此,深入开展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在杭州市13条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水生植物种植设计要点分析,包括水生植物选择及配置,以期为城市河道的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工作提供相关建议。
  1 研究方法及调查分析结果
  1.1 样地选择与外业调查 考虑杭州城市河道所处的五大水系分布情况、驳坎形式、通航、水质等因素,选择五常港、余杭塘河、上塘河、珊瑚沙河、东河等13条城市河道为调研河道。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分春、夏、秋、冬四季对上述河道选取样点进行抽样调查。样地面积为15 m×60 m,观测记录水生植物的各个特征,包括植物名称、生长期、高度、生长势、观赏性、耐阴性、耐水湿性、耐寒性、驳岸形式、水深等指标,分析其抗风浪、保持水土、固岸护坡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研究适宜于城市河道建设的水生植物选择及配置要点。
  1.2 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杭州市城市河道已应用的水生植物共53种,其中,冬绿5种、落叶48种、湿生木本12种、湿生草本10种、挺水19种、浮叶6种、沉水6种(表1)。野生的水生植物以鳢肠、喜旱莲子草、虉草、水毛茛等为主,水位变动区以水杉、枫杨、美人蕉等为主。一些不耐水淹的植物,如金森女贞、桃等种植在水位变动区。另外,配置方式简单,以行植、丛植为主。
  1.3 两个样点(上塘河、珊瑚沙河)的分析结果及建议 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上塘河、珊瑚沙河两条典型河道的样点,分析水生植物的种类及配置模式,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
  1.3.1 上塘河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分析。上塘河的河道特点:河岸为块石驳岸;河道的水位变化较小;河岸边架设曲桥,以供游览与观赏;河道比较宽,选取样点在内凹的水体中,通航对水生植物影响较小。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穗状狐尾藻+水烛+茭白+芦竹+黄菖蒲+美人蕉+香蒲(图1)。
  配置模式存在问题:①样点内选用的水湿生植物的体量及观赏性比较接近,配置在一起难以产生层次以及外形的变化。②水生植物未及时养护,水面布满水烛、芦竹等水生植物,缺少空间关系。同时杂草蔓延极快,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③河道主观赏面应为曲桥,但从该视角看,背景是单一的水杉林,水杉林前水生植物的配置手法过于单一,大部分为简单的一种植物,少部分有两个层次。④曲桥与植物景观没有关系,停留空间、转弯等处缺乏相应的景观视角。
  1五常港块石护岸Ⅳ再力花、五节芒、美人蕉、梭鱼草、花叶美人蕉、黄菖蒲、水烛、慈姑、金鱼藻、云南黄馨、南川柳、垂柳、枫杨、柿树缺乏常绿水生植物,整体景观仅在夏季表现较好,11月之后仅再力花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5月之后,由于梭鱼草和黄菖蒲快速生长,景观开始改善,慈姑生长势弱;由于水体流速较快,且水深,金鱼藻不能起到很好的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2余杭塘河景石与松木桩护岸Ⅴ蒲苇、姜花、旱伞草、花叶芦竹、紫芋、水鬼蕉、千屈菜、黄菖蒲、垂柳、南天竹、无刺构骨常绿水生植物较多,4~5月景观最好,但姜花有倒伏,紫芋生长势不强,千屈菜夹杂在岸边的云南黄馨中,生长受挤压;由于是景石驳岸,水生植物全部种植在景石以上,大部分时间不与水面直接接触,水生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3电厂热水河块石护岸劣Ⅴ类千屈菜、花叶芦竹、旱伞草、梭鱼草、野茭白、云南黄馨、海滨木槿等水生植物数量较多,但种类较少,几乎没有常绿水生植物;夏季千屈菜出现病虫害,有少量死亡;野茭白种植过密,40%的植株发黄;旱伞草长势弱;梭鱼草长势非常旺盛;在水位消落带间垂柳、无刺构骨和海滨木槿长势较好,桃树和匍枝亮叶忍冬死亡,靠水面近的红叶石楠和棣棠发生死亡,南天竺、茶梅和杜鹃在淹水后长势明显弱
  4上塘河块石驳岸Ⅴ芦竹、美人蕉、水烛、野茭白、黄菖蒲、粉绿狐尾藻、水鳖、荇菜、慈姑、浮萍、美人蕉、黄菖蒲、垂柳、水杉、水葫芦、鳢肠、喜旱莲子草、虉草、水毛茛等水生植物种类虽然多,但部分种类数量极少,如水鳖、荇菜、慈姑等,均只有少量几株;芦竹和水烛占主要部分,生长量巨大,浮萍占据了很大水面,对河道景观影响较大
  5东河块石护岸Ⅴ千屈菜、再力花、美人蕉、花叶美人蕉、蒲苇、慈姑、石菖蒲、香菇、水葱、黄菖蒲、垂柳、枫杨、美人蕉、千屈菜、萱草等水生植物种类较多,部分水葱与再力花种植在一起,造成水葱生长差;慈姑和香菇草数量少,难以形成景观;千屈菜在夏季时略有倒伏现象;两岸景观主要由水位变动区植物构成,河道西侧石砌驳岸离水面较高,基本不会水淹,东侧的水位消落带植物主要是水生植物,水淹不会造成死亡,河道两岸景观较好   6长桥溪1景石护岸Ⅲ花叶芦竹、芦竹、紫芋、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慈姑、水烛、梭鱼草、野茭白、睡莲、菹草、垂柳、千屈菜、金钟花、水杉、墨西哥落羽杉、紫芋、花叶杞柳、碎米荠、虉草等水生植物数量和种类都相对较多, 4~5月植物景观最好,冬季水生植物枯落物收割及时,水体整体观赏效果良好,水质佳;紫芋的长势弱,千屈菜挤压野茭白;慈姑种植在香蒲边,生长势不如香蒲,第二年春季调查时未发现慈姑
  7长桥溪2草坡入水式护岸Ⅲ水蒲苇、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慈姑、水烛、水葱、石菖蒲、野灯心草、菹草、金鱼藻、浮萍等、垂柳、水葱、石榴、蒲苇、榔榆、云南黄馨等植物搭配比较合理,夏季各水生植物生长势良好,冬季常绿水生植物仍有较好的景观;初春,蒲苇的花序未及时修剪,留有枯萎花序;苔草属植物和石菖蒲均出现一定数量的枯叶,影响整体景观;慈姑生长势弱;黄菖蒲、水烛、水葱和石菖蒲在急流区也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具有较好的抗急流冲击性
  8杭州花圃水系自然原型护岸Ⅲ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慈姑、梭鱼草、睡莲、菹草、香蒲、水葱、狐尾藻、黑藻、垂柳、云南黄馨、紫萼杜鹃、蒲苇、常春藤、日本柳杉、南川柳、香樟、水松、美人蕉、喜旱莲子草、虉草等夏季香蒲生长过快,大面积占据水域,在大雨后发生倒伏,影响景观;千屈菜长势很好,将黄菖蒲挤压,造成黄菖蒲部分死亡,大雨后也发生倒伏;11月以后,水生植物进行过收割,观赏效果保持良好
  9大浦河直立式浆砌块石护岸Ⅴ黄菖蒲、欧洲大慈姑、梭鱼草、睡莲、蒲苇、水烛、水葱、浮萍等各种水生植物生长良好,密集占据河道两侧;欧洲大慈姑、水车前混杂生长在一起,相互挤压,但生长势都较强;水烛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现象;浮萍生长势非常强,占据较大面积的水域,影响河道景观
  10珊瑚沙河生态袋护岸Ⅳ黄菖蒲、旱伞草、香菇草、美人蕉、水烛、芦竹、芋、木芙蓉、垂柳、水杉等河道整体景观较差,植物种类比较缺乏,植物配置形式相对简单;河道养护管理差,春季东侧河道全部为杂草;河道西侧驳岸上植物生长较好,其中香菇草长势非常强,几乎占据靠近河道的全部生态带范围,水烛和旱伞草生长也较好
  11下沙五号渠直立式浆砌块石护岸Ⅴ黄菖蒲、香菇草、黄花美人蕉、梭鱼草、香樟、粉绿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应用种类较少,采用浮岛的形式,以管道构建基架,以种植砵的形式进行种植;每个浮岛上种植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配置形式过于简单,且因收割不方便,浮岛上的植物生长过于密集,成单一种类的浮岛;春季在黄菖蒲前新种花叶芦竹,配置出现问题,会影响后期景观
  12下沙高沙渠景石护岸与松木桩驳岸Ⅴ黄菖蒲、芦竹、水烛、蒲苇、美人蕉、无刺枸骨、云南黄馨等冬季仅芦竹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和观赏性,黄菖蒲和水烛长势较弱,稍稀疏,观赏性不强,水位变动区植物长势一般,加上水体发黑,河道整体景观差;春季植物生长情况良好,水质变清,河道观赏性明显提升
  13西溪湿地植物园区块自然原型护岸Ⅳ芦苇、五节芒、旱伞草、梭鱼草、香菇草、黄菖蒲、浮萍、水杉、垂柳、枫杨、喜旱莲子草、虉草整体景观一般,水、湿生植物种类不多,水面浮萍生长量大,严重影响水体景观,养护管理较差;春季在水岸交接带,野生杂草喜旱莲子草、虉草和香菇草混杂,破坏景观进一步优化建议:①增加不同高度与不同叶形的水湿生植物,如荷花、花叶芦竹、玛格丽特鸢尾、再力花、水葱、蒲苇。②根据背景水杉林的厚度以及曲桥的形态,将该水域分为两个观赏空间。其一为西面休息亭至中部曲桥方形停留空间,将该空间的主要观赏植物调整为睡莲,曲桥种植睡莲,北侧密实,南侧稀疏。西南面利用厚实的水杉林背景,在水面应用不同形态、高度与色彩的水生植物,玛格丽特鸢尾、水葱和再力花,形成睡莲与水杉林的过渡。另一空间为东面水域,该水面以荷花为主要观赏植物。由于该位置的绿地较薄,水杉林前配置香蒲与玛格丽特鸢尾,将空间自然过渡至荷花池,同时在曲桥的南面与东面也配置荷花,将部分桥隐于荷花内,增添曲桥上行走的变化感与乐趣。③在水杉林最薄处配置蒲苇与美人蕉,减少园路对曲桥的干扰(图2)。
  1.3.2 珊瑚沙水系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分析。珊瑚沙河的河道特点:驳岸为硬质驳岸与生态带相结合的方式;河道驳岸线基本为等宽的平行线;水位变化在100 cm之内;河道不通航。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 旱伞草+黄花鸢尾+芦竹+木芙蓉+美人蕉+垂柳+水杉(图3)。
  配置模式存在问题:①因河岸平面布置以线性为主,因此乔木的种植和水湿生植物的种植也呈线状排列。大多数的景观元素呈线性排列后,导致空间模糊甚至没有空间的概念。②植物种类比较单一。③植物配置欠周全,具体表现在:植物群落的立面层次单一,空间大多是一层植物景观,少量应用两层,导致植物群落的观赏性趋同,空间异质性低;植物配置时,未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充分展现每种植物的特点。如芋的个体观赏价值比较高,适合与其他水湿生植物配置形成叶形与体量的变化,而该空间中的芋呈长条状种植,表现不出芋的观赏价值;搭配的植物体量、比例不合适,如芦竹与水杉的配置,芦竹过高,不能与水杉形成合理的比例与尺度搭配,同时影响游人行走;落叶植物应用过多,影响冬季的观赏效果。
  进一步优化建议:①由于河岸线性无法改变,建议将生态袋呈局部弧形变化排列,使得水湿生植物的可种植范围为块状,改变水湿生植物线状种植的情况。②增加植物种类,木本植物重点增加常绿种类,如香樟、桂花,与垂柳和水杉配置,形成树形、体量以及天际线的变化,增加冬季的绿量与观赏价值;水湿生植物重点增加观赏价值高的种类,以及1~2 m高度的物种,如玛格丽特鸢尾、矮蒲苇、蒲苇、花叶芦竹和花叶美人蕉,提高春季的色彩亮度;增加浮叶植物睡莲,既有季相变化,增加春夏时期的观赏性,还可在局部收拢,有缩小河道宽度的作用,改变河道岸线僵硬的现状。③调整植物种植方式,调整乔木与大灌木的位置,营造开敞的活动空间与密闭的林下空间,特别是水杉和垂柳,调整为片状、林状的种植方式,与桂花、木芙蓉、蒲苇等植物搭配,形成围合空间。④在河道岸边或用大灌木往水面倾斜种植,或将水生植物延伸至河道内,形成河岸线的变化,同时有缩小河道宽度的作用。⑤将水湿生植物搭配种植,如旱伞草、花叶芦竹、玛格丽特鸢尾、芋、睡莲等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立面与色彩的变化(图4)。   2 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种植设计要点
  2.1 了解河道特点是前提条件 河道绿地属于园林绿地,但与一般的园林绿地相比,不论在护岸形式、植物选择,还是植物配置上,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河道的植物配置时,需要特别关注该条河道的特殊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配置植物。
  2.1.1 河道的基本情况。在进行河道水生植物的设计之前,需要了解河道的地理位置、护岸形式、宽度、水质、水深、土质情况、年水位变化情况、是否具有通航要求,以及该河道绿地的功能定位与风格要求。
  2.1.2 河道岸上植物的基本情况。河道岸上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方式是形成河道植物景观的重要因子。在进行河道水生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之前,必须了解河道的整体风格、岸上植物景观的定位与观赏要求。
  2.2 植物选择是关键因素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与立地条件(水位、水质、土质等)以及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物种选择。选择适合河道立地条件的乡土水生植物,以及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并已广泛应用的外来物种,避免应用未经引种驯化或可能产生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2]。
  在不同季节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应该先确定水生植物种植的时间范围,再以该时间范围内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活习性为主要依据选择植物,防止在栽种后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越冬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现象;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观赏特性和观赏价值,选择水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在不同季节都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选择合适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完善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河道水位变动区内建议选用湿生植物;常水位至50 cm水深处建议应用挺水植物;常水位以下50~80 cm处应用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种植在水体能见度1.5倍以内的水深区域内;浮水植物在流动的河道内极易快速扩张,避免使用[3]。
  根据河道功能及总体设计风格选择水生植物。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河道,主要选择净化水质能力强的乡土水生植物,适当应用观赏性较强的园艺品种。以观赏、游憩为主要功能的河道,主要选择观赏性较强的乡土水生植物与引进的水生植物,适当应用观赏与净化水质兼备的水生植物。有历史文化特质的河道绿地,主要选择历史上曾经应用或者与该地域文化特质相关的水生植物,适当配置其他水生植物。
  2.3 配置形式是最终载体
  2.3.1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种植位置及种植密度。一个水生植物的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抗性与生长速度应相对一致,避免种间竞争太厉害导致某物种的逐渐消亡[4]。
  2.3.2 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立面层次、色彩搭配与季相变化,营建诗情画意的水生植物景观。①平面种植形式以小面积片植为主,适当丛植点缀,边缘线要有曲折变化,切忌沿岸线均匀、等距地带状平行栽植。②立面配置错落有致,从河道绿地至水面总体由高至低配置,挺水植物内可适当穿插浮叶植物,丰富群落层次。③注重色彩的搭配,着重考虑春季萌发时的叶色变化,以及叶色和花色的组合,丰富水景的色彩。④充分考虑季相变化,适当配置常绿水生植物。
  3 结语
  杭州市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现状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存在选用种类偏少,配置方式简单,且不能充分结合河道自身特点等问题。因此,针对现状问题,有必要结合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将水生植物种植设计研究进一步在实践中试验及推广。
  该研究建议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设计时,应结合城市河道自身的护岸形式、水质、水深等环境条件,以及生态、功能定位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生活型适宜的水生植物。同时,配置方式以片植为主,结合色彩、立面、季相变化等要素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杭州风景园林学会.水生植物在城市河道中的筛选与示范应用研究[R].2013:3-35.
  [2] 赵可新,钱萍.水生、湿生植物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5(7):73-75.
  [3] 顾佳清,张智奇,周音,等.树种耐水湿筛选研究综述验[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66-69.
  [4] 闫晖敏,漆志飞,程花,等.基于基底修复的退圩还湖区水生植物配置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221-223.
其他文献
摘要:重点探析目前农业科技中介体系的不足,并从信息化建设、机构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政策与法规4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升农业各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中介体系建设,以及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促进农业各主体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业;中介;体系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247-03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
期刊
摘要利用曹县1966~2015年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9点二次平滑、累计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曹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日照时数变化与山东省的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56.59 h/10 a;夏季和秋季减少极明显,冬季、春季显著减少;5月份减少趋势最大。1982年是曹县日照减少
期刊
摘要 采用列表形式综述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的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极小种群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极小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 S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031-04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和全球变化使得许多野生植物面临灭绝的风险成为极小种群,目前,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云
期刊
摘要:以鞍山为例,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高的Ⅰ型;市辖区、立山区、海城市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较高的Ⅱ型;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中等的Ⅲ型。为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
期刊
摘要:以古浪县为例,根据当地基本农田现状,运用ArcGIS10.2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数据进行有效核查比对。通过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确定了保护目标,落实了空间位置,实现动态管理,为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永久性基本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S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259-03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
期刊
摘要:以龙泉灵芝孢子粉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总结了龙泉市灵芝孢子粉产业现状特征及规模。在结合龙泉市灵芝孢子粉质量安全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灵芝孢子粉质量安全溯源制度的主体框架和功能结构,运用HACCP危害分析技术,分析了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过程中影响灵芝孢子粉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符合灵芝孢子粉产业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使其能够对产品供应链中反映灵芝孢子粉质量安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追
期刊
摘要针对“中心—边缘”理论构建的城乡二元体制不断被解构,乡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基于企业管理中的期望理论,延伸搭建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市场、社会三个主体的合作方略集,并以江苏昆山市为例,对方略集进行融合性验证,总结昆山市乡村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和推广性意义,以期为相关地区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环境治理;期望理论;合作方略集;昆山市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水稻、草莓、茶叶、柑橘等4种主要作物生产成本和成本结构调查,明确了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40%~79%,列首位,劳动力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此,提出大田粮油生产适宜规模性生产,草莓、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宜家庭式经营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思路,并通过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关键词 农业生产;成本;成本结构;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广泛搜集资料,从扁豆的起源与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生产概况与栽培技术、遗传育种、化学成分以及扁豆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综述了扁豆的研究进展,为扁豆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扁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S6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059-03  扁豆(Lablab purpureus (linn.) Sweet)别名
期刊
摘要 总结“广阳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广阳模式”产生的主要利益及基本经验,提出发展建议。以期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筹谋项目实现突破、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举措,发展和推广“广阳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和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阳模式;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机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275-03  “广阳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