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rcGIS建立县级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古浪县为例,根据当地基本农田现状,运用ArcGIS10.2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数据进行有效核查比对。通过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确定了保护目标,落实了空间位置,实现动态管理,为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永久性基本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S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259-03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1]。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正逐步形成,数据库建设已经启动。但数据库标准不统一,建设平台不一致,数据库成果不规范,迫切需要统一标准、明确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基本农田数据库。笔者以古浪县数据为例,运用ArcGIS技术,探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库建设过程,并结合现势遥感影像进行数据精度检查。
  1古浪县基本农田现状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南分别与甘肃省景泰、天祝2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坐标为102°38′~103°54′ E、37°09′~37°54′ N,东西长约102 km,南北宽约88 km,总面积5 046.54 km2。古浪县是甘肃省4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8个干旱县和“三北”四期工程国家级示范县之一。
  根据《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基本农田数据,全县规划目标年基本农田面积106 286.00 hm2,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按地类划分,水浇地49 140.88 hm2,旱地57 060.02 hm2。古浪县基本农田各坡度级别面积结构见图1。
  在规划实施的几年间,古浪县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点民生能源项目的投入力度,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需求量增加,部分工程不可避免的占用了基本农田。根据2014年古浪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2010~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减少1 356.43 h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达到60%。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2建立县级基本农田数据库技术方法
  2.1基本方法
  采用ArcGIS10.2软件叠加2014年古浪县土地利用年度变更数据和《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分析,将已变为非耕地的图斑剔除,面积过小的图斑合并,人工甄别、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块边界。图斑确定后,对其进行编号、录入信息[3],并挂接2014年完成的耕地质量调整完善成果,获取地类等别信息,根据基本农田划定图斑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库互联互通。
  2.2具体步骤
  2.2.1资料收集和整理。
  收集经批准的《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成果[4]、2014年古浪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5]、2014年古浪县耕地质量调整完善成果[6]、古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16年建设项目批复及立项等其他相关资料。
  2.2.2调入调出分析。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矢量成果为Shape格式,将矢量数据基本农田调整层(GHJBNTTTC)的属性项调整类型代码中为“00”“01”的保留,“02” 的删除,将基本农田调整层(GHJBNTTTC)与2014年年度变更调查数据、2014年耕地质量调整完善成果层套合,内业进行数据分析、判断。
  经核实确认,古浪县无大于25°以上坡地、梯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集镇和村庄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7]。可以保留的基本农田地类有:耕地、可调整地类、确定为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其他农用地,集中连片的耕地全部划为基本农田。
  对古浪县调入调出地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调入地块主要为耕地质量较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的耕地。调出地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地类为非耕地调出的,
  面积320.43 hm2;二是因质量等级过低调出的,面积54.32 hm2;三
  是由于耕地过于零星调出的,面积100.24 hm2。
  形成的基本农田调整图上,用红色标出调出地块,绿色标出调入地块,最终共调入地块58宗(932.25 hm2)调出地块132宗(474.99 hm2)。
  2.2.3图斑核实。
  在内业处理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为依据,通过不同侧重点方式显示,形成工作调查底图,并在图上标识出实地与数据库不一致地块。为确保基本农田划图斑划定准确性,结合DOM核查筛选出疑问图斑,实地核实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见图2。
  现状数据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基本农田划定要求且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不得划定为基本农田。其中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包括依法批准的(无论是否实际占用)、规划预留的(如露天采矿用地)、违法查处后不能复垦的[8]。实地核实时,对已被占用、毁坏的位置和面积进行记录,并拍摄实地核查照片。
  2.2.4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生成。根据图3所示的技术流程,
  提取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所对应的地类图斑现状信息;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获取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对数据进行拓朴处理。修改完成后,依据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基本农田属性结构。   2.2.5数据库建设。
  将各数据图层及基本农田图层导入建库软件,对数据格式和数学基础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基本农田要素图层数据内容是否遗漏、是否符合要求,属性数据结构是否合理,各图层要素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各图层要素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是否一致,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外业责任调查表导入是否完整。
  2.2.6基本农田划定结果。
  划定后古浪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06 743 hm2,其中水浇地39 724 hm2,旱地67 019 hm2,在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最多的为黄羊川镇,其次干城乡,面积最少的为十八里堡乡,各乡镇基本农田划定面积见表1。
  2.2.7成果核查。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过程中执行四级检查和三级验收体系。四级检查包括作业小组经常性自
  检互检、项目组阶段性检查、作业单位成果检查和县级国土
  资源部门跟踪检查,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自检和跟踪检查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修改并做修改记录。三级验收包括县级自验、市级初验和省级验收[9]。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外业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定进行自检、初检和验收。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划定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初检按照县域内不低于新划定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抽查;验收应按照不低于新划定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5%的比例进行实地检查核实。
  3结语
  近几年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压力巨大,为有效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该研究以古浪县为例,提出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方法,总结了基本农田划定的建库流程,并提出结合DOM进行核查的方法,确保了基本农田图斑划定的准确性。古浪县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建立,做到了图、数、地一致,为县级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合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11.
  [2]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A].2009.
  [3] 唐永航,孙世宏,孙健.基于GIS的县级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数据库建设:以鄞州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10):83-87.
  [4] 甘肃省人民政府.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R].2011.
  [5] 古浪县国土资源局. 2013年古浪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Z].2013.
  [6] 古浪县国土资源局. 2012年古浪县耕地质量调整完善成果[Z].2012.
  [7] 李轶平,鲍文东,吴泉源.采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实现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J].农机化研究,2008(3):20-23.
  [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明确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有关事项的函国土资厅函〔2013〕1078号[A].2013.
  [9] 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使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平台和甘蔗切根刀,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刀具滑切角、削切角、斜切角、切割速度和甘蔗直径对切割力最大值和切割冲量的影响,并找出相对较优的参数组合。研究发现,对切割力最大值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滑切角、甘蔗段直径、削切角、斜切角、切割速度;对切割冲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切割速度、甘蔗段直径、斜切角、滑切角、削切角。为了在保证切割质量的同时使得切割力最大值和切割冲量二者保持最小,需贴
期刊
摘要在总结《佛山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整治潜力、空间布局安排等主要任务,明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探讨规划工作重点难点及对应措施,为规范有序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地,科学和合理推进“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
期刊
摘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结合绥化市2006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情况资料数据,分析了绥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提出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力度,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修改评价机制,提升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加大规划实施执法检查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绥化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及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为提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及植物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设6个采样点,于2014年9~12月和2015年6月测定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氮(NO-3-N)、氨氮(NH+4-N)含量,2014年10、11月及2015年6月测定湿地部分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研究水质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的特征,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横断山小江流域生境质量,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优化土地利用现状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采用InVEST模型,利用道路、农田、城市、乡镇及土地利用等数据,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横断山区小江流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江流域生境质量普遍偏低,流域中部区域退化严重。②土地利用类型和覆被对生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还林还草政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绿色消费”浪潮席卷而来,绿色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该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引入健康意识、社会影响2个变量对原模型进行扩展,认为健康意识、社会影响分别对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施以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消费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共同解释行为意向。  关键词绿色食品;计划
期刊
摘要:重点探析目前农业科技中介体系的不足,并从信息化建设、机构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政策与法规4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升农业各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我国农业科技中介体系建设,以及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促进农业各主体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业;中介;体系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247-03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
期刊
摘要利用曹县1966~2015年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9点二次平滑、累计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曹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日照时数变化与山东省的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56.59 h/10 a;夏季和秋季减少极明显,冬季、春季显著减少;5月份减少趋势最大。1982年是曹县日照减少
期刊
摘要 采用列表形式综述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的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极小种群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极小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 S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6-031-04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索取和全球变化使得许多野生植物面临灭绝的风险成为极小种群,目前,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云
期刊
摘要:以鞍山为例,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高的Ⅰ型;市辖区、立山区、海城市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较高的Ⅱ型;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中等的Ⅲ型。为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