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实施初中地理教学的变化创新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sj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对教学的重视不够或其他原因,把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给淡化了。主要表现为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这样以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去进行教学。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一切为了学生”应该是课改下每一位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其次,开放教学思维,赋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充满创新的色彩,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愉快教学,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一)用多种方式引入,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从教学实际看,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始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地理学科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应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要求引入方式上不拘一格,因此在进行引入时应精心设计不断修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入时,应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新引入,提高教学的层次性和饿逻辑性。一些教师认为,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很多内容安排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也是对教师“教”的一种解脱,于是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死背”,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知识的突破口,结果不能使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用多种方式引入还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地理课”变“游戏课”。
  游戏课从很大程度上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生活泼的青少年,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如通过拼版游戏,让学生很快能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和全世界。在讲天气预报的符号时,符号又多又不好记,同学之间不防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让学生自己做气象预报员,发布天气预报,同学们各自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去努力做得最好,这样可以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了,作为一位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解答、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应该尊重没个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氛围,进行培养出学生的好学心理。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问题式”。例如:在讲述“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怎样让学生去总结出这些规律呢?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出问题(1):观察南北两个半球从低纬向两极气温有何变化?问题(2):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气温有什么不同?依次提出,问题(3)问题(4),让学生观察,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低纬区气温高些,高纬区及两极地区气温低些;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在夏冬季节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的是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要求教学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及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重视对地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处理地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在地理情感上强调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意识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关心周围环境地域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在科学态度上强调把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与负责的态度相结合,能认识到各种科学的方法的用途和局限,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尊重自然的态度,关心环境质量等等。价值取向趋向于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处理好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一)让学生走进初中地理教学,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
  例如:教师在讲到“天气与气候”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根据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洪涝等,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到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让同学们知道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地理课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地理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出发,不能再停留于机械地介绍地理知识和阐述地理原理,而是密切联系实际,反映社会的需要,反映时代的信息,又具有实用价值,这样能让学生很好地把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地理知识的广度。
  (二)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开放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如讲“人与自然关系”时,先让学生走向自然,看看生活中的污水任意排放,满街垃圾,化工厂的废气污染等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自觉地提高环境意识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改变写作,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他的话告诫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写作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从大量阅读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写作。  一、集体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首先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
期刊
摘要:班主任转化潜能生的有效措施:全心献出自己的爱心;教育潜能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努力培养学习兴趣,保护其自尊心;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赏识潜能生的优点;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树立信心;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潜能生 转化  潜能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如
期刊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
期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产生着巨大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究和实践,下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与反思。  一、“整合”的探究  1.内容的“整合”是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写作能力是人才素质之一,但许久以来写作是学生的难事,每次写作文时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生憋硬挤,结果文章或干瘪无物,或扎乱无章,或内用陈旧,究其根本,一是由于学生不会积累材料,导致无素材,二是不会遣词造句,即使心中有话也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好。三是缺乏写作知识。针对上述三种原因,我初试把积累练笔传授写作技法三者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
期刊
一、探究的起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差的实验,抽象物理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至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一些重要的现实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将声、画、文为一体呈现出来,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二、四种教学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也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并把“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列入语文学习总目标。那么,如何引领区域性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笔者谈谈这几年的探索与思考。  一、经典诵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