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色革命 印度农业期待市场化复兴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k213071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但食品匮乏依然是这个国家的主要问题。印度期望一场以科技和市场化为驱动力的新绿色革命,根本改变印度农业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
  印度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弹性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在2011-2012年度(注:印度财年是每年的4月到来年的3月),其经济增长率下滑至6.5%,为9年来的最糟表现。目前印度经济仍然萎靡不振,但增长率仍处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羡慕的水平,同时还很有可能出现复苏。
  尽管印度整体经济发展令人刮目相看,但其农业部门却未能跟上这个步伐。印度过去几年的农业增长率仅有3%左右,有时略高,但通常低于3%,而且始终未能实现4%的目标。1.42%的粮食复合年增长率(CAGR)落后于1.66%的人口复合年增长率。
  农业增长率不尽人意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对此表示了担忧。他在“十二五”(2012年至2017年)计划中要求印度每年实现4%以上的农业增长率。印度政府认为要想保持9%的经济增长率并消灭贫困,就必须实现这种农业GDP增长率。虽然印度在“十一五”规划中也制定了4%的目标,但最终远未实现。实际上,印度自“九五”计划(1997年)以来的农业增长目标一直都定在4%。
  印度政府在2000年的《国家农业政策》(National Agriculture Policy)中也要求农业部门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4%的增长。去年的《联邦预算报告》(Union Budget)将农业增长作为重点。该报告从“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呼吁中汲取了灵感,而第一次绿色革命(以选种高产良种为特点)在1969年至1974年的“四五”规划中就已经启动。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所(NCAER)预计,2013年农业部门将实现3%的增长,并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能达到这个水平就算不错了。
  物产丰富的大国,食品价格却不断飙升
  印度农业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和批评,食品价格的飙升削弱了家庭购买力,拉大了普通居民的供需缺口。印度工商联合会(ASSOCHAM)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称,自2011年9月以来的一年里,由于调味品、豆类、小麦、糖、食用油、茶叶、咖啡和牛奶这8种基本商品价格上涨,印度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8%。
  印度12亿人口大多吃素,这既是一种自愿的选择,也是迫于无奈的结果,因为传统上蔬菜价格低于肉类和禽类的价格。由于调味品、豆类、小麦和糖的价格分别上涨30%、29%、19%和18%,居民家庭预算受到严重冲击。各种食用油价格也逐次上涨了25%至65%,同时牛奶、印度酥油(经过提纯的黄油)、洋葱、小麦、精面粉等商品价格上涨了10%至60%。
  考虑到印度粮食批发价格指数过去13年间的个位数增长(大多低于5%),目前的这种涨价状况令人震惊。即便在2002-2003年度印度大灾荒期间(当时粮食产量从前一年度的2.12亿吨骤降至1.742亿吨),由于印度政府成功地控制了粮食价格,消费者受到的冲击也没有如今这么严重。
  印度民众因购买力疲弱而让吃饭成了问题,加上在解决粮食供应方面的系统性失败,这些对印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尽管印度牛奶产量全球最高(1.085亿吨),全球平均每人消费牛奶为265克,但印度人均只有258克。而且由于供不应求,牛奶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26%。
  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印度也是谷物和蔬菜作物的主要生产国。
  中国的大米和小麦产量全球最高,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同时还是包括洋葱和卷心菜在内许多蔬菜的最大生产国。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腰果、椰子、茶叶、姜、姜黄和黑胡椒生产国,是第二大小麦、大米、糖、落花生和内陆鱼类生产国,同时也是第三大烟草生产国。印度拥有的牛的数量全世界最多,大约为2.81亿头,水果产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同时还是最重要的香蕉和印度人参果生产国。
  因此,印度农业形势让人费解,一方面物产丰富,另一方面吃饭问题日益严重。令人担忧的是,过去多年的产量日益增长(除了有几年偶尔产量下降),但民众越来越买不起糧食。
  在2008-2009年度,印度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3447亿吨,原因是在2005-2006年度至2008-2009年度期间拥有良好的季风降雨周期。尽管在2009-2010年度干旱导致粮食减产至2.1819亿吨,但仍足以增加缓冲性储备。2011年粮食产量为2.5256亿吨,而前一年度是2.4478亿吨,但2011-2012年度的豆类、粗粮、落花生、大豆和芥菜型油菜的产量则低于前一年度。
  与亚洲其他国家一样,印度农业生产体系正在从温饱导向转为商业导向,导致资本向农业领域密集投入,集约耕种。然而,大规模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
  此外,由于农产品储存能力严重不足,印度粮食在收获后出现了巨大损失,其中谷物损失为10%,易腐烂食物损失达25%至30%。加之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普通民众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在印度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42%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此外,在吃饭成问题的印度人当中,有许多人本身就是农民或是依赖农业的人。
  低产旱地是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
  印度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中心的数量向来不少。印度政府相信,要想提高农业生产率,就必须建立一个全国农业科研体系。印度政府目前承诺,到“十二五”计划收官之年(2017年),农业研发支出将增加一倍,目前研发支出占到GDP的1%。印度政府认为,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农业、工业和科技的整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当被问及为何研发如此盛行,但农业生产率却仍极低时,印度农业部长沙拉德·帕瓦尔(Sharad Pawar)说:“印度多个邦的小麦和大米生产率堪比全球最高水平。许多邦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同样如此。然而,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仍是旱地,许多作物的平均产量往往较低。”   印度粮食产量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而旱地则严重拖累粮食产量。并且由于资源使用不恰当、耕种技术落后和投资不足,导致可耕土地普遍退化。虽然历史上(第一次绿色革命)农业增长是印度脱贫最大的推动因素,但是干旱地区却依然贫困。
  在印度国家农业研究项目(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中列出的127个农业气候区中,旱地多达73个,分别占到净播种面积的60%和总种植面积的55%。将近一半的粮食作物面积和逾三分之二的非粮食作物面积属于旱地。旱地生产了40%的谷类粮食、60%的棉花、75%的油籽、85%的豆子,并养活了40%的人口和60%的家畜。
  在农业区较大份额是旱地的地方,民众的贫困程度最为严重。在奥里萨邦(Orissa)、恰蒂斯加尔邦(Chhattisgarh)、中央邦(Madhya Pradesh)和贾坎德邦(Jharkhand)的农村中,逾5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印度最穷的100个县几乎全是旱地。
  在印度3.28亿公顷(合328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区域内,逾一半的土地——1.59亿公顷(合159万平方公里)为可耕地,仅次于美国的1.67亿公顷。印度可耕地比例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3.53%,而美国的可耕地比例仅为18.22%;中国是16.13%;巴西是7.82%。虽然印度可耕地面积排名全球第一,但印度水稻产量仅为每公顷3303公斤,而中国是6422公斤,巴西是3826公斤,全球平均为4233公斤。印度小麦产量稍好,每公顷达到2704公斤,而美國是2705公斤,全球平均2829公斤。印度甘蔗产量达每公顷7.2555万公斤,全球平均为6.9998万公斤。
  印度政府将低产归咎于多项因素,比如小块和边际土地在耕地中占主导地位、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以及农业上下游缺乏衔接,从而拉低了农场收入等等。
  印度农民如今的境遇更为糟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投入成本超过了产出的市场价格。为了弥补这些成本,乡村的穷人不得不借贷度日,其中84%的贷款来自非正规金融渠道。他们的家庭农场也遇到规模经济的挑战。在1960-1961年度,农场平均规模还有2.69公顷,但到了1995-1996年度,却降至了1.41公顷。目前印度有1.156亿家农场,可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增长,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在进一步下降。
  印度政府的农业复兴战略
  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相信,有必要对农业进行改革。该委员会表示,农业要高速增长,不能仅盯着粮食生产和种植,乳业、渔业等非粮食部门对农业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私人资本、外资参与到农业中,是一个完整价值链所必须的重要环节。印度现在启动了一个公私合营发展集约农业的计划,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中引入私营企业和市场化发展模式。
  目前已包括Godrej消费品公司、ITC Ltd以及Marico这样的大型私营企业的37个企业,有意在17个邦种植12种大宗商品,投资总额达到700亿卢比(13.9亿美元),瑞士雀巢公司也表示有兴趣在印度东北部的旁遮普启动一个乳制品项目。
  按照《印度宪法》(Constitution of India)规定,农业发展是地方各邦,而非中央(或联邦)的职责。所以,这个农业合营计划一旦获取各邦的批准,三年之内,每个由私营企业管理的项目将给每位农民至少投资10万卢比(约1904美元),其中中央政府负担一半,另一半由企业负担。每个企业需要对至少1万个农户在产量、基建和收入等方面做出照顾。如果企业能完成指标,则会收到项目金额8%的运营补贴。
  通过私营企业管理,中央政府更有效率地向农民发放农业补贴,这在印度是第一次。除此之外,印度计划委员会一直敦促所有邦致力于农业发展,努力强化农业推广体系,促进微量营养素的使用,提高优质种子供应,减免农业税收并确保农业生产多样化。
  实际上,农业复兴的一个关键举措,是改变目前既剥削了农民也掠夺了农地的掠夺性农业发展方式。现在进行的集约耕种模式,不加区别地使用杀虫剂、化肥和杀菌剂,盲目使用地下水,从而让土地变得贫瘠,农民变得更穷困。集约耕种的长期效率没能得到体现。
  在谈及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促进农业复兴时,农业部长帕瓦尔指出,政府为了实施“第二次绿色革命”,制定了一项由四部分组成的战略。这包括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浪费、扩大对农民的信贷支持和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印度政府开始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核心是借助全面的现代科技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也被批评者认为是“科技决定论”。我们已经看到,目前科技进步已经不是唯一的推动力,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等新举措,有望根治印度农业积贫积弱的顽疾。
其他文献
据称,明万历首辅张居正眉目轩朗,长须,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而且,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毋庸置疑,如中国古语所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想必当年,张居正正是用这毋庸置疑的简短言辞告诉18岁的万历皇帝,本朝的赋税制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必须实行新法。 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一条鞭法”实施,此法的关键是把各种名目的赋役折合成银两,以附加税的形式遍
期刊
2010年,中国多数地区生态承载力已接近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转型的同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也刻不容缓,以生态适宜度为核心、以县域发展为单元的新型生态发展模式能兼顾转型与转移的双重需要。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占总人口的51.27%,城镇化率首次过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结构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转变,必将带来中国社会经济
期刊
当今世界正迎来这样一个储备货币体系:美元将与欧元以及处于国际储备体系边缘的人民币和其他“非标准”货币一起,分享自己曾经独握的霸权。这种新储备货币体系的状况目前不甚明朗,因为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素以缺乏透明度著称。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努力通过将某些货币(特别是澳元和加元)重新归类为储备货币的方式,来克服信息匮乏的问题。中国也有必要公布其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货币构成情况的更多信息,从而加入到
期刊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当如何推进?从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现实需求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利率市场化等推进相对谨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出发,小微金融服务的改进与上述实质金融服务需求都程度不同地相关,并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  小微金融从其功能来说,其有效发展可以服务“三农
期刊
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全球人口仅为25亿。201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70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地区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往往齐头并进,人口迅速增长、占全球总人口一半的亚洲,势必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仅占全球经济总量四成左右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今后将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七成以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一马当先,年增长速度接近两位数,
期刊
10月27日,巴黎郊区克里希市三个十五到十七岁的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了躲避警察而逃进了一个变电站,酿成两死一伤的惨剧。10月28日,克里希市的非洲裔青年手挽手静默行走,与警察发生冲突,一颗催泪弹鬼使神差地落在一座清真寺门口,造成寺内人群大乱,引起巴黎穆斯林社群的愤怒。骚乱开始。  十多天来,每晚在相对宁静的巴黎南郊家中,看电视上烈火熊熊,恍惚想起两年前,也是巴黎城北,我曾经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格兰
期刊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长期以来更多关注的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或是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有过显赫地位的民族之间的发展关系,少数民族之间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之间历史关系的发展研究则比较薄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与形成,既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彼此交融、互动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各少数民族间自古以来相互交流、彼此互助、相互融聚的历史结晶。可惜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欠缺,纷纭复杂的政治变
期刊
东芝如何能成为一个“地球内企业”?西室泰三通过自己在美国拓展的亲历说明,了解并尊重与你打交道的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的差异,竭力正确地交流,就有可能建立起互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东芝企业文化的基石。  “地球内企业”一词,由现任东芝总裁兼和首席执行官西田厚聪(Atsutoshi Nishida)创造。它从东芝之前的口号——“尊重人类”、“创造丰富的价值”、“为全人类的生活与文化做贡献”
期刊
金融业是走出经济困境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福田康夫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博鳌亚洲论坛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经济学家、媒体领袖探讨解决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紧要问题、共商大计的首选对话平台。论坛致力于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每年4月的年会上,都有2000多名各界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其聚中国海南博鳌——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  论坛近几年荣幸邀请到了来自印度政府的许多演讲
期刊
宇宙是自在的。它在运行和化育的无限扩展中创造了无限多的存在物,人又是迄今所知道的“万物之灵”。何以名之曰“灵”?因为除人之外,任何存在物都没有自我存在的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与他物之关系以及自我、他物与宇宙之关系的意识,一句话,没有自我定位的意识,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凭借宇宙、凭借宇宙中之他物、凭借自我奋斗改善自我存在状态而又同时报答他物及宇宙之恩宠的意识。人则不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以上诸多层面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