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货币 将进入“战国”时代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迎来这样一个储备货币体系:美元将与欧元以及处于国际储备体系边缘的人民币和其他“非标准”货币一起,分享自己曾经独握的霸权。这种新储备货币体系的状况目前不甚明朗,因为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素以缺乏透明度著称。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努力通过将某些货币(特别是澳元和加元)重新归类为储备货币的方式,来克服信息匮乏的问题。中国也有必要公布其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货币构成情况的更多信息,从而加入到这一共享更多数据的行动中来。
  澳元与加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IMF要求,从2013年开始,各成员国要在其央行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统计数据中,纳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交易货币澳元和加元的信息。该要求听上去属于技术性规定,但反映出全球10.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正日益多样化。这个步骤非常重要,标志着一个多货币储备体系和世界货币新时代的正式到来。
  假以时日,IMF此项举措还将对全球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产生广泛的影响,因为该规定承认,如今在全球资产管理领域,那些通常被认为过于依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货币正扮演着重大、长期的角色。
  在目前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5种储备资产货币的基础上,澳元和加元的加入,意味着储备货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过去15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储备货币:一战之前,英镑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接下来至今的100年里,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了主要储备货币。
  IMF数据显示,英镑仍然是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排名在日元之前。二战以来,英镑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衰落状态。1999年欧元诞生,这种欧洲单一货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各国都承认,美元、欧元正与其他次要货币分享着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过去几年里,即使是与坚挺的美元相比,澳元和加元的走势也相对强劲。各国央行对两者的青睐,反映出澳、加两国经济的稳步增长、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系统较为健康,以及两国大宗商品资源的影响力。据非正式估计,这两种货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大约占到600亿美元。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还需时日
  相对而言,持有中国人民币、韩元和新加坡元的央行数量较少。除日元外,IMF新列表中没有亚洲其他货币,表明亚洲货币作为官方资产的使用仍然很少。作为一种未来可能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仍需要多年时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虽然全球各地10至15家央行持有数量可观的人民币,但就储备货币而言,中国货币不仅落后于澳元和加元,还落后于一些北欧货币。中国当局已承诺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增加人民币在资本账户的可兑换性,但其改革的步伐和最终目标目前尚不明朗。在实践操作中,中国当局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励外国央行购买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通过不具名的方式向IMF通报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情况。采取这种做法又能保守机密的方法之一,就是以交错的节奏向IMF的统计部门通报数据,例如每月逐步增添数据。如此一来,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一年),IMF所谓的“外汇储备构成”(COFER)数据库将囊括中国的总体外汇储备状况,同时也不妨碍中国对外储资产的具体明细加以保密。
  IMF在2012年11月做出了扩大COFER报告范围的决定,标志着18个月高度敏感的准备工作大功告成,也反映出一些主要国家在其外汇储备构成上习惯性地加以保密。IMF已承诺继续对各国外汇储备构成绝对保密,虽然很多以往不愿“抛头露面”的国家——包括瑞士、英国和俄罗斯——已开始透露详细信息。
  外汇储备构成数据库需要“更新”
  自1995年COFER开始发布以来,全球外汇储备总额已增长了7倍多,到2012年第二季度已从当初的1.4万亿美元升至10.5万亿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兴市场和亚洲其他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加。美元的重要性已有所减弱,在2001年全球已公开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到了71.5%,达到了峰值水平。而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62%。除了5種标准储备货币之外,“其他”货币的重要性有所上升,从2001年占1.3%,到2012年6月底占5.3%,总计达到3100亿美元。
  由于认识到COFER体系无法充分反应外储货币的多样化,过去一年里,IMF联络了191个国家,以尝试调整其统计范围,纳入以中国为首、不愿向IMF报告其储备明细的重要持有国。IMF联络的国家中,有63个国家参与了随后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除了五大主要储备货币之外,各国外汇储备资产中还有10种重要的“其他货币”,其中澳元和加元是目前最重要的两种。
  IMF试图说服大量未披露COFER数据的国家公布其货币构成的尝试是失败的。截至2012年6月,由40多个国家持有的所谓未匹配外汇储备总计为4.7万亿美元,占总数的44.5%,这些都是持有人未提供货币构成的储备。目前,IMF未透露上报COFER数据的国家名单,但众所周知,在不愿向数据库提供详细货币构成信息的国家中,中国名列榜首。
  中国认为,如果向COFER提供数据,将显示出其选择偏好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信息,而这一点至关重要。2010年,官方刊物《中国证券报》(China Securities Journal)报道称,中国的外汇储备中65%是美元,26%是欧元,5%是英镑,3%是日元。这部分掀开了中国外汇储备构成的面纱。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下降
  构建一个多货币储备体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近年来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困境。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希望本币在全球金融及货币交易中发挥重大作用,虽然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年大幅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多元化也是对过去15年来全球外汇储备总额激增的自然反应,而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
  如图1所示,1997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增加了3.5倍,从略高于1万亿美元升至略高于3.5万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则增长了11.5倍,由6000亿美元升至近7万亿美元(数据不包括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因为黄金数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主要反映在过去15年中价格的大幅上升。此外,在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出售黄金储备,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开始购买黄金储备)。   美元的重要性略有下降。在2001年全球已公开外汇储备中,美元占71.5%,达到峰值,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不足62%。除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这5种标准储备货币之外,“其他”货币的重要性有所上升,从2001年占1.3%提高到2012年6月底的5.3%(图2),总计达到3100亿美元。
  未匹配储备反映了中国等国家的做法,它们不向IMF提供具体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此类未匹配储备在1997年仅为3440亿美元,占总额的21%;到2012年,此类储备已升至近4.7万亿美元,占总额的44.5%(图3)。
  多国的本国货币正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体系整体发展背后的一个主题是:当所有主要货币看起来都丧失吸引力的时候,央行正像普通投资者那样,努力寻求收益率和安全性。这正是“其他”货币重要性日益增加的原因。
  就IMF外汇储备数据的不足之处而言,各方对于建立多货币储备体系的见解零散。因为信息是持有者和发行者所透露的,通常是非系统性的,或带有传闻的意味。
  众所周知,由于美元和欧元出现的问题,亚洲国家——东盟(ASEAN)的10个成员国以及中国、印度和韩国——正加紧推动一项筹划已久的共同货币合作计划。它们正逐渐允许本国货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储备管理,包括在中国自己的外汇储备中。东盟各国中央银行正在自己的外汇储备中加大成员国货币的比重,以降低西方货币波动对它们的影响。除了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也持有东盟的货币。作为亚洲最保守的央行之一,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一直在探索扩大其储备货币的战略选项。
  这些做法并不局限于亚洲地区的央行。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是各国央行中的一个异数:居然定期发布其外汇储备构成的明细情况。该行拥有价值100亿美元的加元,以及大约120亿美元的澳元、瑞典克朗、丹麦克朗、韩元和新加坡元。芬兰央行(Bank of Finland)公布了一份外汇储备明细表,包括加元、瑞典克朗、挪威克朗、丹麦克朗和新加坡元。其中数额最大的是瑞典克朗,约为2亿美元。波兰央行(National Bank of Poland)持有金额不到60亿美元的挪威克朗。瑞典央行(Riksbank)则持有价值80亿美元的挪威克朗和价值40亿美元的加元。
  此类信息往往以传闻轶事的形式出现。例如,尼日利亚央行(Central Bank of Nigeria)行长告诉《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该行有意提高其人民币储备,达到该行350亿美元外储的10%(目前的人民币储备远低于这个总额,其部分原因在于,尼日利亚的法律要求外汇储备须以可兑换货币持有)。新闻报道表明,2012年年中,挪威和中国购买了韩元债券;目前挪威声称拥有价值接近20亿美元的韩元债券。
  数据还来自于货币发行者对他国持有情况的猜测。澳大利亚央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曾试图提供有关澳元持有者的见解(澳元是交投最为活跃、持有范围最广的货币之一)。根据一项针对其他中央银行的调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有15家央行在其外汇储备中肯定持有澳元,另外8家央行也可能持有,但没有提供具体数字。芬兰和巴西等国提供了澳元在其总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波兰等国公布了相关储备的美元数额;其他国家(如瑞典)则公布了以本币衡量的澳元储备。基于澳大利亚央行的数据,官方肯定持有的澳元价值略低于400亿美元。如果计入其他持有澳元但未提供明细的经济体(如马来西亚和香港),我们可以大胆地估计,各国央行持有的澳元价值在600亿美元左右。
  根据掌握信息较为充足的估计,加元的储备状况可能与澳元类似。芬兰和瑞士称所有外储中持有的加元比例高于澳元,瑞典稱两者所占比例大致相同。瑞典国家债务办公室(Swedish National Debt Office)称,外国央行正大量购买瑞典债券。媒体援引挪威和丹麦当局的话报道称,其本国货币在其他国家央行储备中的累积数量值得警惕。
  外汇储备多元化前景还不够清晰
  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总体状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最近发生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源于有意识地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决策?在美元和欧元显然面临不确定性、区域经济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多大的变化可以被视为正常的?目前而言,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IMF决定扩大央行对所持外汇币种的报告范围,无疑是可喜的一步,这将增加全球经济中一个重要领域的透明度。然而,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里,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好的统计信息。在这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向IMF通报更多的外汇储备细节,做出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1859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创作了小说《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并付梓。该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通过对比伦敦和巴黎这两座自己熟悉的城市的演变,狄更斯得以对当时的大社会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洞见。同样,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通过对比中国的两座边陲重镇—地处西南腹地的昆明和遥远西部的乌鲁木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亚洲大陆内部的互联互通正日
期刊
1938年,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墨西哥城圣卡洛斯美术学院的教师布拉沃正排队领工资,有人来电话自称是安德烈·布勒东的代理人,称想请他为布勒东拍摄一张照片,用作这位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教父”将在墨西哥举办的超现实主义大型展览图录的封面。正巧,布拉沃摄影课的人体模特阿丽西娅也在排队领工资的人中,布拉沃当即请求阿丽西娅来到学校的屋顶拍摄。布拉沃喜欢强烈的顶光,对大多数摄影师而言,直射强烈的顶光通常会使照
期刊
2010年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上,韩国提出建设多层级全球金融安全网,重点是充分发挥在金融危机后脱颖而出的区域融资协议的作用,预防并应对危机。  多层级全球安全网更加强大,因為各层级之间形成互补,而不是相互冲突。  区域融资协议有效运转,可以帮助新兴市场经济体降低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  过去,我们经历过多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莱因哈特(Reinhart)和罗戈夫(Rogoff)教授在著
期刊
“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犁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  这是《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对尼波罗国即尼泊尔的记载。现在,尼泊尔依然是那个亚洲秘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地理奇观、古老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  这个位于亚洲两个大国之间狭长地带的小国,北面与中国共享尊贵、神圣的喜马拉雅山脉,拥有世
期刊
2013年6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68比3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S.744法案—《边境安全、经济机会和移民现代化法案》,即“2013年移民改革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这是美国两党在移民改革方面取得的一项历史性成果。该法案目前正在等待众议院审议,如获通过,将大大提高可以合法进入美国、暂时或永久性在美国工作的非美国公民人数,并让许多满足某些条件的无证移民获得合法地位。此外,该法案还将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和
期刊
1992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投资经理赴巴西考察期间,我参观了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BNDES)。BNDES将银行业理念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方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BNDES的银行业模式是一种专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影响力贷款的国家开发银行模式,运行效果良好。  然而,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导向型银行与跨国运营的银行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区别。建立多边开发银行的复杂性令人望而生畏,而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
期刊
银行家的诞生取决于经营环境的市场化  博鳌观察:国内银行家中有不少是官员出身,银行也是由职能部门转化而来的,在这种背景下,能诞生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吗?  郭田勇: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家群体已经在时代的舞台上出现—但凡能在一家中型以上商业银行担任行长或其他高管,应该都可以称之为银行家。然而我认为,中国目前仍然缺少真正的银行家。因为真正的银行家应该在完全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历经商业历练和竞争的洗涤,成
期刊
当前,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都处于动荡之中。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导致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投入都在减少。与此同时,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却趋于上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估计,未来10年国际学生流动总量将翻一番。研究型大学在保持质量和竞争优势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相应成本不断上升。在教和学的方面,新方法、新技术也越来越昂贵。此外,人才匮乏,资深的、有经验的学者和研究带头人难寻。
期刊
据称,明万历首辅张居正眉目轩朗,长须,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而且,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毋庸置疑,如中国古语所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想必当年,张居正正是用这毋庸置疑的简短言辞告诉18岁的万历皇帝,本朝的赋税制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必须实行新法。 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一条鞭法”实施,此法的关键是把各种名目的赋役折合成银两,以附加税的形式遍
期刊
2010年,中国多数地区生态承载力已接近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转型的同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也刻不容缓,以生态适宜度为核心、以县域发展为单元的新型生态发展模式能兼顾转型与转移的双重需要。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占总人口的51.27%,城镇化率首次过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结构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转变,必将带来中国社会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