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合作会议观点集萃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是走出经济困境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福田康夫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博鳌亚洲论坛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经济学家、媒体领袖探讨解决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紧要问题、共商大计的首选对话平台。论坛致力于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每年4月的年会上,都有2000多名各界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其聚中国海南博鳌——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
  论坛近几年荣幸邀请到了来自印度政府的许多演讲嘉宾,以及印度知名工商届领袖。遗憾的是,博鳌亚洲论坛从未“登陆”印度。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是论坛创始会员之一,应其邀请和大力支持,论坛得以首次在印度、在孟买召开会议。
  亚洲金融合作会议正值亚洲国家探索如何保持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亚洲经济界全力应对次贷危机,使之影响减至最小。毋庸置疑,亚洲金融体制需要更多革新和良好的监管,而不是过度监管。亚洲金融产业应更具开放性,而不是门户关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本国开放,而且要对国外开放。仅仅汲取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我们需要对彼此开放。金融业应成为该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中印携手,世界中心将转到喜马拉雅山
  Jayant Patild
  印度马哈拉什特拉邦财政、计划、乡村发展部长
  印度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国家,拥有高技能、低成本的劳动力,对于许多知名企业投资设厂具备良好条件。20年来,马哈拉什特拉邦始终引领着印度经济的增长。印度的服务行业是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其增长率高于工业增长率。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加之印度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印度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产业人员。服务产业在印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度服务业的成功、私有化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金融业的革新使印度逐步迈向成功。
  孟买的经济与世界各国紧密相连,而且在亚洲投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又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亚洲拥有中国、日本和印度这样的经济大国。在亚洲经济体间,目前已经签署了多个多边经济协议。亚洲部分经济体具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亚洲各国为减少贸易壁垒,签署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协定。印度于1992年成为东盟行业对话伙伴,双方正在探讨服务产业和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
  相信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不断走向深入。印中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满足了各国国家人民的需求,也满足着世界的需求。印中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重要使命,在促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应发挥更多作用。
  马哈拉什特拉邦是一个开放的邦,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那些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在马邦投资一方面可以促进马邦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可得到良好的回馈。马邦鼓勵邦内新城镇的发展,并为之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便利。同时加大了对邦内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亚洲开展自贸区合作,可逐渐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亚洲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促进亚洲各国共同发展。
  印度仍需通过不断调整以解决自身上万亿美元的缺口。对于印度政府、监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来说,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满足融资需求。金融市场的稳健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马邦政府仍在不断改进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为更多基于服务产业的增长奠定基础。这就需要通过良好的合作框架规避风险、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为印度工业及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
  中国改良换代的能力很强,比如磁悬浮技术,它来自西方国家,但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中国的高铁技术也与西方国家的不分伯仲。我相信,通过亚洲国家携手合作,我们完全可以搭建将亚洲各国紧密相连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使亚洲各国能够共享繁荣、共同发展。如今,世界将目光投向亚洲,看好亚洲市场。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都是人口大国,这也是我们的优势。非洲地区当然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其矿产资源丰富,但技能人口却相对贫乏。只要亚洲各国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强合作,亚洲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口优势。
  人们常说,喜马拉雅山阻隔了印度和中国。我希望,印中两国能够通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共同克服这个屏障,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使印中关系更加美好。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全世界的中心将转移到喜马拉雅山,而不是其他地方。
  中国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
  张平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已进入第五个年头,至今仍未走出困境,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加明显。2012年以来,受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同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季度经济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相当于2011年全年的回落幅度。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加大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力度,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宏观经济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的态势日益明显。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幅逐季收窄,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9、10月份企稳迹象更加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货运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所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开始回暖,受外需疲软影响较大的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也普遍企稳回升。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5%以上。在经济筑底企稳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由1月份的4.5%逐步回落到10月份的1.7%,全年能够控制在3%以内。   国内需求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受全球贸易增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难以实现2012年10%左右的预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立足于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的政策措施,努力挖掘国内市场,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7%,均保持了较高的增幅。而且内需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投资,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作用下调整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政府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進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比较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趋于优化。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历史性地实现连续9年增产。2012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航天、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重大创新成果。节能成效明显,2012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减速背景下取得新的成效。中国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就业岗位稳定增加,2012年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12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9.8%和12.3%,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尽管面临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但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充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中国拥有广阔的内需空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更多的国内需求。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3%,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据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城镇化是未来带动和支撑中国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中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迅速,这是我们加快发展、成功应对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坚实物质保障。
  中国拥有较大的宏观政策调控余地
  目前,中国的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依然较大,具备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控能力,这些都为我们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既能够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又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得以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其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亚洲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也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机。我们真诚希望,全球,特别是亚洲的有识之士敏锐捕捉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拓展互利合作的新空间,在美丽中国新愿景中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印经济对比
  “印度经济:以15年的差距跟随中国的脚步”
  Indranil Sengupta 美银美林印度经济学家
  亚洲所有主要经济体都会强劲复苏。中国的复苏才刚刚开始,印度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中国在未来的10-15年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在印度农村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发展。印度将跟随中国的脚步,二者间的差距大概有15年左右。
  “印度经济潜力未能发挥的三大因素”
  Sanjay Nayar KKR 印度总裁
  印度经济没有充分发挥潜力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缺乏投资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印度有34%-36%的储蓄,但主要是为政府赤字进行融资;第三,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包容性增长。印度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必须要让流离失所的人有地方住,要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
  金融监管与创新
  “改进中国金融体系:降低中小银行市场准入门槛”
  金立群 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
  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它的效率需要提高,实体经济对融资的需求和准入需要革新。因为中小企业融资很难,所以中国的地下“影子银行”非常发达。改进的一个选项就是降低中小银行进入市场的门槛,以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金融监管体制要符合国情”
  张红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亚洲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多层次,结构化,但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还相对有限。亚洲仍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监管就和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怎样考虑目前亚洲地区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设计亚洲金融机构和银行所需要的、适合他们发展的監管体制,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基础设施融资
  “印度基础设施融资是万亿的机会”
  Sanjay Reddy 印度GVK副董事长
  印度在上一个5年计划当中,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500亿美元,而未来的5年计划中,基础设施投资或会达到1万亿美元。
  基础设施融资在印度有巨大的、近万亿级的机会,但也存在着挑战,包括政府政策和监管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印度政府去年组成了一个包括来自私营部门的委员会,这是印度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委员会,将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政府和政治家的问题”
  童继生 上海建工副总经理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银行家和企业家的问题,还是政府和政治家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愿不愿意开放市场,愿不愿意吸收外国投资、外国技术和管理越发重要。亚洲大部分国家都不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问题,更多是资金和准入问题。在亚洲,政府层面比较开放的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得很快。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蓝图
  “亚洲区域金融发展的蓝图需重新设计”
  隆国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
  亚洲大部分的经济体都是发展中的经济,一方面实体经济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亚洲地区已经开展的区域金融合作是沿着防范风险,而不是支持发展这条路径演进。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和设计亚洲区域金融发展的蓝图,更多着眼于如何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推动亚洲金融合作的动力
  “外部竞争压力是推动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力”
  隆国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
  第一个大的动力来源于外部的竞争压力,随着多边经济合作、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放慢,现在全球出现了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化合作,将会被这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浪潮边缘化。所以外部的竞争压力是推动亚洲区域合作非常重要的动力;第二个动力源于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反思;第三就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贸易与基础设施需求是推动亚洲金融合作的两个主要动力”
  Hemant Contractor 印度国家银行执行董事
  贸易和亚洲基础设施的需求,是推动亚洲金融合作的两个主要动力。如果有《清迈倡议》安全网的话,亚洲国家就可以在区域内贸易方面采取更加大胆的步伐。
  货币互换
  “地区性货币互换机制是对IMF机制的重要补充”
  Andrew Khoo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局长
  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能够提供额外的资源库,使国家在必要的或有需求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资源。地区性货币互换的协议国互相帮助和借贷,解决一个国家的问题,就会防止问题传染、延伸到其他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及信誉是地区性货币互换机制无法比拟的。但是IMF的一些附加条件,一些地区的国家很难接受,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地区性的货币互换机制是对IMF机制的重要补充。
  “人民币互换协议提供流动性并促进贸易和投资”
  王丹 中国人民银行副司长
  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作为G20的成员之一,中国觉得有责任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是向IMF提供资金,但在国内引起了争议。
  第二个选择是双边的货币互换,到现在为止,中国签了18个本地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到1.6万亿人民币。虽然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兑换,但这种互换的协议,不光提供短期的流动性,也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洲经济一体化困难诸多”
  申凤吉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有很多困难,包括:经济规模的多样化、目前发展阶段不同,大家的预期也不太一样,具体机制建设的战略和指导思想也有分歧。中日韩三边合作是次区域的合作,三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不少。   能源与金融和贸易
  “2013年布伦特的油价将在110美元左右”
  张国宝 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油价受两种因素的制约,比如中东问题。而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发达国家的需求没有增加,甚至还在降低。新兴国家的能源需求,虽然在上升,但受到国际经济下行的压力,增长有限。2013年的油价,还会保持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布伦特的油价会在110美元以下。
  “新能源技术和资本的瓶颈需要创新与合作来解决”
  李小琳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要大力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需求,发展过程当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风能需要长距离的输电,风电并网的问题等尚待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通过创新与合作来解决,应该建立一種机制,用对话来代替贸易制裁,用合作来代替不应该有的恶性竞争。
  “欧美针对中国光伏双反调查本质上是贸易保护”
  Dennis Bracy 中美清洁能源总裁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调查,大部分参与太阳能的企业都反对美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对于新能源产业,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现在美国、欧洲、中国互相之间的争端,究其根本是贸易政策问题。这是打着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的名义来搞贸易保护主义,其实与环保和减排目标背道而驰。
  “技术、制度和气候推动全球能源形势改变”
  Lars Bergman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院长
  技术、制度和气候推动全球能源形势改变。第一,由于开采页岩气以及新的采油技术成为可能,美国在油气资源方面能够自给自足,并逐渐成为天然气的出口国;第二,能源消费主要增长都来自于经合组织国家之外,中国和印度推动能源消费的增长;第三,可再生能源成本在下降,政府的补贴也呈下降趋势;第四,高能效技术,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提高能效。
  中小企业融资
  “台湾经验:担保基金给小企业贷款提供贴息”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台湾设置了一个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基金,负责给小企业贷款提供贴息,如果企业还不了款,由这个基金偿还一部分损失。由于坚持不懈的支持,现在台湾的小企业数量多,都是外向型的,而且成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上升为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的外向型实体。
  “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政府政策弥补”
  Sushil Munhot 印度小企业发展银行董事长
  从融资的角度来讲,大的商业银行照顾不到中小型企业,市场上有很多的缺口,需要有政府的政策弥补。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措施,包括风险投资基金,并允许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来共同解决问题。或者也可以专门成立中小型企业的交易所,使中小型企业也能够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来发行股票和债券。
其他文献
银行家的诞生取决于经营环境的市场化  博鳌观察:国内银行家中有不少是官员出身,银行也是由职能部门转化而来的,在这种背景下,能诞生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吗?  郭田勇: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家群体已经在时代的舞台上出现—但凡能在一家中型以上商业银行担任行长或其他高管,应该都可以称之为银行家。然而我认为,中国目前仍然缺少真正的银行家。因为真正的银行家应该在完全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历经商业历练和竞争的洗涤,成
期刊
当前,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都处于动荡之中。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导致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投入都在减少。与此同时,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却趋于上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估计,未来10年国际学生流动总量将翻一番。研究型大学在保持质量和竞争优势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相应成本不断上升。在教和学的方面,新方法、新技术也越来越昂贵。此外,人才匮乏,资深的、有经验的学者和研究带头人难寻。
期刊
据称,明万历首辅张居正眉目轩朗,长须,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而且,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毋庸置疑,如中国古语所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想必当年,张居正正是用这毋庸置疑的简短言辞告诉18岁的万历皇帝,本朝的赋税制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必须实行新法。 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一条鞭法”实施,此法的关键是把各种名目的赋役折合成银两,以附加税的形式遍
期刊
2010年,中国多数地区生态承载力已接近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旧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转型的同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也刻不容缓,以生态适宜度为核心、以县域发展为单元的新型生态发展模式能兼顾转型与转移的双重需要。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占总人口的51.27%,城镇化率首次过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结构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转变,必将带来中国社会经济
期刊
当今世界正迎来这样一个储备货币体系:美元将与欧元以及处于国际储备体系边缘的人民币和其他“非标准”货币一起,分享自己曾经独握的霸权。这种新储备货币体系的状况目前不甚明朗,因为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素以缺乏透明度著称。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努力通过将某些货币(特别是澳元和加元)重新归类为储备货币的方式,来克服信息匮乏的问题。中国也有必要公布其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货币构成情况的更多信息,从而加入到
期刊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当如何推进?从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现实需求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利率市场化等推进相对谨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出发,小微金融服务的改进与上述实质金融服务需求都程度不同地相关,并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  小微金融从其功能来说,其有效发展可以服务“三农
期刊
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全球人口仅为25亿。2011年,这一数字已突破70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地区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往往齐头并进,人口迅速增长、占全球总人口一半的亚洲,势必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仅占全球经济总量四成左右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今后将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七成以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一马当先,年增长速度接近两位数,
期刊
10月27日,巴黎郊区克里希市三个十五到十七岁的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了躲避警察而逃进了一个变电站,酿成两死一伤的惨剧。10月28日,克里希市的非洲裔青年手挽手静默行走,与警察发生冲突,一颗催泪弹鬼使神差地落在一座清真寺门口,造成寺内人群大乱,引起巴黎穆斯林社群的愤怒。骚乱开始。  十多天来,每晚在相对宁静的巴黎南郊家中,看电视上烈火熊熊,恍惚想起两年前,也是巴黎城北,我曾经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格兰
期刊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长期以来更多关注的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或是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有过显赫地位的民族之间的发展关系,少数民族之间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之间历史关系的发展研究则比较薄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与形成,既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彼此交融、互动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各少数民族间自古以来相互交流、彼此互助、相互融聚的历史结晶。可惜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欠缺,纷纭复杂的政治变
期刊
东芝如何能成为一个“地球内企业”?西室泰三通过自己在美国拓展的亲历说明,了解并尊重与你打交道的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的差异,竭力正确地交流,就有可能建立起互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东芝企业文化的基石。  “地球内企业”一词,由现任东芝总裁兼和首席执行官西田厚聪(Atsutoshi Nishida)创造。它从东芝之前的口号——“尊重人类”、“创造丰富的价值”、“为全人类的生活与文化做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