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与回归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世界观所具有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理性主义认知路线等特征左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致使幼儿园课程背离幼儿生活。消除这一弊病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转变教育哲学观,坚持以生活教育哲学指导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让幼儿园课程立足幼儿生活、适应幼儿生活、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关键词: 生活教育哲学 生活世界 幼儿园课程
  每一种哲学观针对世界、人生、知识和价值等都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会直接或间接制约课程理论,影响课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近代哲学呈现的是一种科学世界观,认为世界是某种外在于人的、与人无关的、可计算的、本质既定的存在。罗蒂把这种非人的哲学称为“镜喻哲学”,即人心只是一面镜子,人心应当是一面镜子,镜子是人心的理想状态,它的任务是纯客观地、不变形地映照出客体的模样。科学世界观的实质是信奉实体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造成对人的现实生活或现实生活中人的遗忘、忽视和漠不关心,以及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抽象化和简约化,同时割裂人的现实生活的完整性,使人的认识成为对客观世界的被动机械反映,否定人的主体性地位。①现代教育之趋势是主体性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由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现代哲学家们都在以不同方式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正是在生活中,个体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必须直面儿童的生活,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依据儿童生活的本质特征。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所说:“要实施自由的全人教育,教育者尤其要懂得儿童的生活是什么,要懂得儿童的本性。”②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确立使幼儿教育更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毕竟,生活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离开生活世界就失去存在的条件,人也就不复存在。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实现从近代科学世界观到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之转换。生活教育哲学③应成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
  一、生活教育哲学概述
  (一)生活教育哲学的内核
  探究生活教育哲学内容的关键是理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起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将导致教育的种种弊病,因此,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历史的洞察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经历了“融合—分离—回归”三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命题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哲学的命题,也就是教育重新回到其栖居地,向原来的家园“寻根”的过程。④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历经融合、分离之后,这次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扬弃。不是复古到日用教育阶段,而是一种批判性的、超越性的回归,是通过一种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反思,正确地回归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追求教育的真义。此外,现实生活世界始终是一个对人来说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就是向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的回归。⑤可见,生活教育哲学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其内核就是关切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
  (二)生活教育哲学的特点
  整体性。哲学家斯马茨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性意味着对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机械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简单的分解和还原,因为分解与还原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对整体性的一种抽象和切割,均丧失了原有的部分关系和属性。生活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生活的整体。⑥况且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本真的教育就是使人发展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生活教育哲学崇尚教育的整体价值,反对片面的、机械的、畸形的教育。
  体验性。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然而生活是繁复的,各种因素纵横交织,这就需要人们自己去体验。那么,何谓体验?“体验是在一定的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是知、情、意的全面投入,是心灵的感悟、经验的升华、生命力量的体现”⑦。可见,体验强调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重视个体直接经验的获得。生活教育哲学推崇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民主性。生活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什么是教育的本真状态?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天性。”⑧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参与交流的双方地位理应平等,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存在孰高孰低之分。
  开放性。“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它既不受时间限制,又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何处,教育总是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⑨。这正是生活教育哲学的特征之一,要求教育在宇宙上无限开放,要求处处是教育之所,时时是教育之机,人人是学习之人。
  生活教育哲学为幼儿园课程走向现实世界,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由近代科学世界观转向现代生活世界观,是现代社会与人类理性的一个发展趋向。在生活教育哲学视野下,如何看待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这涉及认识论问题。认识论是哲学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课程领域的理论基础,课程认识论是课程设计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从近代科学世界观走向现代的生活世界观,幼儿园课程论从传统的科学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幼儿园课程的视界应关注幼儿生活和生命全域,并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课程价值和生活意义。
  二、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存在把整个课程按学科分科进行教育的现象,即各科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从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选择,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进行教育。这种幼儿园课程设计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着重关心教师教什么,却漠视幼儿愿意学什么、能够学什么,势必严重背离幼儿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背离幼儿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至今仍然盛行于广大幼儿园中,尤其广泛地存在于未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其实,即便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到了大班、学前班也会开设分科课程。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背离了幼儿生活?表面上看,原因有二:一是受师幼比例、材料设备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二是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教师都希望儿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究其深层原因,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科学世界观在作怪。   科学世界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实体主义的世界观、认知上的理性主义路线、思维方式上的本质主义、知识标注上的客观主义,这些特征从逻辑意义上说,是近代科学的产物。⑩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必然导致我国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这集中体现在:
  第一,课程目标远离幼儿生活。科学世界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它来源于客观世界,主体应注重认识客体的固有属性与本质规律。在这种被动、单向的认识论指导下,幼儿园课程目标过多地注重让幼儿占有知识,而与幼儿生活毫不相干。2009年5月19日笔者在浙江金华一所私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看到,教师要求幼儿反复跟着录音背诵加法口诀,幼儿直接与“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也许凭借幼儿的好记性,他们能够知道数字相加后的得数,可这样做又能给予幼儿多少有益的经验?无非是记忆力的操练罢了。第二,课程内容疏离幼儿生活。客观知识本身成了目的,课程内容成了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如此一来,自然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相去甚远。在幼儿的心里,“2 2=4”成了真理,不可亵渎,却忽视了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第三,课程实施中异化幼儿重要生活方式——游戏。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其本体价值是让幼儿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而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成了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更多地掌握知识。游戏失去了本质属性,被异化为教学手段。笔者2007年11月在一次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曾经听到幼儿发出这样的声音:“等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去玩自己的游戏!”幼儿区分出了“老师的游戏”和“自己的游戏”,并表现出了对“老师的游戏”的应付、无奈。这种游戏显然失去了游戏的本质属性,严格说来,已经算不得游戏。第四,课程评价中鲜见对幼儿生活的参照。课程评价过多关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不问课程能否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否提升幼儿的生活乐趣。观念决定行为,观念改变行为。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这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生活教育哲学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幼儿的生活世界
  杜威认为,儿童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在生长,但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儿童生活世界将来是要向成人生活世界发展的,但在他们没有成人之前,学校教育就应该保持这种相对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独立性。因此,幼儿的世界首先是生命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幼儿生活应该是愉悦的、有着童真童趣的、自由的、令人满足的生活,是幼儿体验生命的历程,这是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目的。幼儿作为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生命、有体验,而这些不能因为知识的重要而被轻视或者忽视。因此,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的设计目的应当是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二)幼儿园课程应适应幼儿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又是可能性的存在。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首先认识到教育对象是现实性的存在,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是可能性存在,积极建构他们完满的可能生活。正如克伯屈所主张的,要关心每个人都具有的“最完满和最佳生活的可能性”。已经获得了什么和将来获得什么成就的可能性总是不确定的,因此,要不断取得进步就需要理智上的努力。教育就是教导儿童怎样生活。{11}显然,教导幼儿怎样生活只能基于对其生活的充分体察,既要知晓幼儿的可能生活,又要充分了解幼儿过着怎样的现实生活,以便弥合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幼儿的生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他们通过接触自然、社会,学会交往,并认识自我。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生活世界为幼儿成长提供了全部共同的、基本的要素。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适应幼儿的生活,并逐步指导、引领幼儿从现实生活迈向可能生活。
  (三)幼儿园课程应注重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幼儿生活是整个的、完整的,不仅包括园内生活,还包括园外广阔天地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幼儿教育不是禁锢,幼儿园课程应完全走出幼儿园,在宽松与平等的环境中,在参与广大范围的社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使幼儿沐浴生活的阳光,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这正好符合生活教育哲学的两个特征,即民主性和开放性。幼儿园课程应是连接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是幼儿个人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杜威相信个体应该被当做社会人来教育,因为社会人有能力参与并主导自己的社会事务。这意味着社会群体之间更为自由的相互影响,也意味着关注个体进一步成长所需要的全部潜能的发展。{12}这样看来,注重幼儿社会生活其实是解放个体的一种途径。所以,幼儿园课程既要合乎幼儿的发展需要,又要合乎社会的发展需要,把两种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两种需要结合起来,就不仅是回归生活、面向生活,而是要超越生活。回归生活、面向生活,是希望幼儿能学得自在、学得自由、学得幸福,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超越生活,是期望幼儿获得更广阔的成长天地,充分开发其潜能。
  注释:
  ①⑤⑩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9-32,71.
  ②小原国芳.小原国芳论著选(上卷).刘剑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51-352.
  ③“生活教育哲学”的运用,其观点主要受到张建平的硕士论文《“遮蔽”与“澄明”——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回归》的启发。
  ④⑥张建平.“遮蔽”与“澄明”——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回归[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2,27.
  ⑦郭娅玲等.体验理念在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中的体现[J].基础教育研究,2004(3):35-36.
  ⑧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3.
  ⑨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王静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22.
  {11}{12}奥兹门,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邓敏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41,142-143.
  参考文献:
  [1]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张建平.“遮蔽”与“澄明”——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回归[D].2007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奥兹门,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邓敏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洪汀.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视野及其启示[D].200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常丽丽,郭芬云.建构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7(7-8):64-67.
  [6]邵燕楠.走向“情境”与“问题”——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D].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际化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学风现状,从院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三个等方面提出了高校院系加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学风建设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 国际化 学风建设  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特色,探求国际化教育的道路。另外,随着研
摘 要: 人称指示作为交际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人称的相关指示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突出它们的功能,使我们在日常交往和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人称指示语,保证言语交际和教学的顺畅进行。  关键词: 人称指示 第一人称 语用移情 汉语教学  一、人称指示现象  指示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明显。本文详细记录并评析了崔老师上的一节习作教学课,本节课既“秀”出了老师灵活细腻的教学风格,又“秀”出了学生积极自信的表达状态,师生共享了习作乐趣。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自我展示 课堂实录 课堂评析  一、解“秀”审题,范例引导  1.谈话导入,揭示题意。  师:同
[摘要]“艺术辩证法是艺术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克服艺术创作和艺术品鉴中的片面性,简单化,提高艺术的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艺术辩证法在电影艺术中的具体运作具有很大的丰富性,电影《霸王别姬》中内含了锁定与突变、共时冲突与历时矛盾、一语双关与一举双意、视听张力与情景场力和思维取向不一致等具体的艺术辩证法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锁定与突变 共时冲突与历时矛盾 一语双关与一举双意
摘 要: 近年来,英文电影大量引进,字幕翻译成为中国观众理解英文电影的唯一途径。但是,目前关于字幕翻译的理论不够完善。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实践,以迪斯尼最新电影《冰雪奇缘》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电影艺术的特点,并提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一般策略。  关键词: 功能主义目的论 字幕翻译 《冰雪奇缘》  电影艺术已经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英文电影得到大
摘 要: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和《活着》都是讲述在苦难面前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不同之处在于面对苦难,索克洛夫顽强反抗,而富贵则更多地呈现出淡然和超脱的姿态。本文在分析两位主人公性格和经历之后,从文化背景、作家个性和写作背景等方面分析两位主人公面对苦难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活着》 苦难 人生态度  1956年至1957年之交,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真理报》上发
三星  Galaxy K Zoom  “跨界”是当下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它既代表了两种不同领域的合作,又代表了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在手机、相机的跨界之路上,三星无疑是起步最早和势头最猛的。继去年推出Galaxy S4 Zoom之后,三星又为我们带来了新产品Galaxy K Zoom。  主摄像头  感光元件:1/2.3英寸约2070万像素背照式CMOS  镜头规格:等效24-240mm F
[摘要]“第五代”电影有三种含义。一是特指发生于1983到80年代未之间,由“第五代”电影人主导的“新电影”运动中所创作的带有探索性质的影片;二是泛指“第五代”电影人导演的所有电影作品;三是借鉴倪震在《第五代电影前史》的跋中的观点,第五代电影的外延更加宽泛。是什么导致了第五代电影(运动)的终结?主要原因为:1、“第五代”电影理念曲高和寡,反情节、反戏剧化的特征;2、电影体制的改革与审查制度变化的影
影片《后天》因其对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极端天气的刻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触发了人们对生态危机的担忧。作为一部生态灾难片,其实质上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本文从泛生态视角解读电影《后天》蕴含的生态思想,分别就影片有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观及地球整体观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中心主义甚嚣
[摘要]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喜剧影片,创造出了三天上亿票房的巨大成绩。该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和演员的出色表演,片中四个主要人物是影片吸引眼球、使人喷饭的关键。喜剧的春天就在于给人欢愉,让紧张工作的人们在欢乐中暂时忘却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艰辛。  [关键词] 喜剧片 《人再囧途之泰囧》 喜剧片的春天  一、引言  随着玛雅预言时间的推进,日本地震、美国小学枪击事件……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