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帽徽的军帽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哥马利是英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盟军军事指挥官,入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并以50年的军旅生涯而成为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蒙哥马利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不打无准备之仗,在部属中享有极高威信。
   蒙哥马利精通驭兵之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一位身材高大的将领,察看地形,指点部署,与官兵交谈,有时还亲切地拍拍士兵的肩膀。士兵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名将领,因为这位将领戴着一顶与众不同的军帽。别的将领和士兵的军帽都只镶嵌一只帽徽,而这名将领的军帽,却镶嵌着兩只帽徽,一只是将军标志的帽徽,一只是装甲兵标志的帽徽。
   士兵们互相一打听,原来此人是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元帅亲临一线,让士兵们又兴奋又感动,士气大振。蒙哥马利元帅为什么要戴两只帽徽的军帽,大家又好奇地猜测起来。有的说元帅喜欢标新立异,故意猎奇;有的说元帅是以此显示自己特别重视装甲兵的用途。随着猜测的传播,士兵们深刻地记住了元帅,深刻地记住了元帅亲临前线的场景。
   后来,还是蒙哥马利本人揭开了军帽带两只帽徽的秘密。原来,蒙哥马利元帅是出于具有实际价值的动机,才戴这样的帽子的。他认为,一个统帅人物要在部队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须使下级官兵经常能够在前线看到他。这种认识来自于蒙哥马利的亲身经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蒙哥马利担任排长和上尉参谋,一直让他深感遗憾的是,他从未见过自己部队的总司令。蒙哥马利认为这是英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蒙哥马利戴这顶镶有两只帽徽的特殊军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部队官兵能够经常看到他,并记住他。他说:“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后方,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我是和他们站在一起,并肩作战。”
   两只帽徽的小小军帽,成为了蒙哥马利元帅的象征,成为了元帅深入一线与士兵携手并肩的标志,成为了鼓舞士气提振军心的旗帜。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黛安,是全世界第一条裹身裙的设计者,这种裙装曾创下3年内卖出500万条的神话,至今仍然是经久不衰的女装款式。她创立的DVF产品系列,是世界顶级品牌。黛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1969年结婚的黛安,丈夫埃贡是德国王室后裔兼时装设计师,两人在大学时相识,一场盛大的婚礼之后,黛安从平民女孩一跃成了王妃。然而灰姑娘和王子的生活并不幸福,埃贡的家族对黛安犹太人的身份十分不满
雪地冰天的南极,给科考人员造成严重威胁的不是气候恶劣、饮食短缺,而是太阳天天持续照射的“极昼”。长时间没有黑暗,人的生物钟彻底紊乱,纵有时间提示,到了12点,却不知是午夜还是正晌午。反常的光照让人筋疲力竭、焦虑烦躁,甚至神经错乱、出现幻觉、疯狂。为躲避极昼,科考站加厚窗帘遮挡阳光,野外考察携带专用的避光帐篷,极地专家称黑暗是“生命底色”。  许多植物、动物的生存也需要“生命底色”,北极圈岩砾滩上,
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国人与“草木”之间早已有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密码。  “草”是个形声字,我们看甲骨文的“草”字,就像两株小草的形状,这就是“草”的本字。在汉字的构件中,一根草叫做“屮”,两根草称为“艸”,三根草叫做“卉”,而“屮”的古字就代表着一棵向上生长的植物,因此,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汉字都包含这个符号,比如“早”“春”“朝”,等等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表扬了一个叫孟之反的人。孔子表扬他什么?“不伐”。“伐”在古汉语中,是“夸耀”的意思。“不伐”,就是“不自矜”。这与《史记》中司马迁评价项羽恰相反。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大约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回头看看孔子为什么说孟之反不自夸。孔子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有一次,在抵御齐国的战役中,鲁国右翼的军队溃败了,孟之反走在最后,掩护全军,将进城门,便鞭打着马匹
有时候,在我的脑子里常常会出现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我看到我自己坐着长长的列车,悠然地行进在一条横跨大陆的漫长的旅程中,我满怀渴望地品尝着一杯茶,透过车窗,我能看到近处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在十字路口,我能看到向我挥手致意的孩子,在小山旁边,正在吃草的牛群显得那么悠闲,还有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片片连绵不断的麦田,还有秀美的山川和清凌凌的小河。  可是,在我的心目中,目的地才是最为重要的。  
哪个村庄出来的人,必然有那个村庄的脾气和性格,这跟孩子和父母相像是一个道理。  村庄是人造出来的,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工夫,天长日久,慢慢受了人的影响,隨了人的脾性。这时,村庄是像人。待到脾气和性格定了型,又反过来影响了人,这时,是人像村庄。  类似于锄头,人在制作锄头的时候,轻重,长短,头的大小,把的粗细,要不要弯度,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初用是不顺手的,得磨合,得调整,用久了,称手了,习惯了
春天的梦呓  眠声拖着长长的爱与温暖,栖息于大地。  夜,孤独成一双无眠的眼,锁住流动的光明,追寻一片死寂。一缕雨香,湿润了干涸的心田。每一阵风,每一次舒展,每一丝清凉,都令我心中的青翠膨胀。  我伸出手,轻轻抚摸这夜色;我敞开心,紧紧拥抱这静谧。嘈杂的世俗音律歇息了,连同驿动的心。于是,我把困倦关进抽屉,享受无眠。  梦回田园,烟岚水色,阵阵雁鸣,仿佛看到岸拥着海,海吻着天。泥沼掉进往事,一坠就
“日出”是美国最大的老年生活辅助护理公司,经营了多家老年公寓和疗养所。公司允许老人们在公寓和疗养所里从事诸如饲养宠物等个人行为。从开业的那天起,创办者特里·克拉森和保罗就将“日出”的服务原则定为老人们永远是对的,任何情况下的劝说,都要 “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老人。  一天刚下班时,一个员工找到了特里,称有住户赖在公寓的酒吧里不走,怎么劝说都不行。特里于是赶了过去,然后他看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一名住户
是时间的河流,捡拾失败和成功混杂的碎片?然后把它们筛选、收藏并不断地传承?  ———题记  天高任鸟飞  盛夏的午后,蝉歌嘹亮。浓荫密缀的小树林,风吹动叶子,发出沙沙地响声,如同一群绿色的蝴蝶边舞边歌。几声清脆的鸟鸣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观望,绿叶间两只麻雀时隐时现。我毫不犹豫地认定那是母子俩———从那只成年鸟儿的眼神和动作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可替代的关爱。它的嘴里含着一条青虫,正慢慢地靠近它的孩子
提起课本,人们脑中立刻蹦出“权威”“学术”等字眼,与此同时,“枯燥”“无聊”也会跟着出现,这是人们对课本的印象。而一名来自台湾的24岁小伙陈慕天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他自己设计的“呆萌系”课本让台湾的教科书设计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现在小学到初中所有的课本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了,每翻一页都能感受到灵动可爱的气息。  陈慕天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像其他小伙伴那样,大四那年他参与了丹麦与英国的交换计划。在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