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土木工程学科开设跨学科研究生课程“建筑火灾安全技术”为例,探讨如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分析能力、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力、沟通交流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授课模式、结合课内知识和现场工程应用分析、改变传统考核办法等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科研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64-02
  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对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反思和要求。但是目前还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课程教学方法本科化,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缺乏培养研究能力的实践环节,课程信息量小,学科交叉知识少,缺乏创新思想的启发等问题[1]。教师要以课程教学为中介,在课程教学中突出“研究”性,才能使其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中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培养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2]。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是培养研究生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即能够阅读查找与本专业或相关专专业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并发现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和难点;其次是培养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能力,通过现场的调研、参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索;另外还要培养交流表达、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如何与团队合作,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科研成果进行阐释,真正成为具有科研能力同时还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创新型知识人才。因此,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开设了跨学科研究生课程“建筑火灾安全技术”并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实现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兼顾。该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面向土木工程下设的防灾减灾学科、给水排水学科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开设,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专业课程。本文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介绍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实践。
  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和分析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习内容的差别除了所用教材上所要求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如“建筑火灾安全技术”这样的跨学科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城市防灾、消防安全、通风排烟、人员疏散等。结合建筑火灾安全技术发展和行业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方面:(1)本课程所选教材中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国家规范。(2)经过查找学校数据库内的文献,或借阅较新出版的纸质书籍期刊等与本课程相关,较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因此学生教学课程除了所用相应的配套教材外,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文献检索,从教材之外进行阅读学习。在课程中,教师不只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传授,同时将同学们针对自己未来研究方向查找到的相关中文、英文文献,国内外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优秀博士、硕士毕业论文,与基础教学内容进行穿插编排,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实时为学生补充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全方位对研究生期间,所学的课程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不仅补充了学生平时缺乏的广泛的知识外,同时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查找其他文献资料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刚开始无法准确查找与自己所学有用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教师应当在课上对其检索内容进行引导,并对已经找到的文献与课本相关章节做出针对性的对比和筛选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讲解。
  2.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从被动的接受并掌握所学专业课的知识,到自己独立思考,发现其中所存在问题,并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的过渡。所以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再由老师一人完成,而是更多的将教学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从而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增强学生科研的意识。例如,每次课堂上半段经教师进行传统式的理论知识教授,而下半段课时让学生分成小组,对本章节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不同的看法,并在课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查找、自己分析探究等工作。对比较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行小组论文汇报的形式在课上同老师与同学进行汇报。对于做出汇报的和找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的,进行学分的奖励。通过学生自身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研究生课程所需的对多种类型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还在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对比的方式的学习与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而且对于研究生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的选择与探索能力,对于未知领域的学习总结能力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3.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调研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分析能力。在研究生期间,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不光要求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对语言的表达等其他综合能力。本课程教师应当将同学划分成以组为单位的集体,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组织课外调研工作,与设计或者管理建筑内消防系统的设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对真实的系统进行参观学习。将实际中出现的设备或系统形式进行归类,还原成所学知识,并讲解其运行方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以组为单位,对所接触的工程案例与所对应章节的知识串联,进行PPT形式的汇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在一旁进汇报后的点评和指导。这样保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在一个实际工程中,使得学生定期的将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消化、钻研,在以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实际工程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探讨,从而锻炼了科研能力。
  4.通过修改以往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研究生所学课程的考试以往大多是书本内容以卷面的形式进行测试。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虽然可以比较准确的检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但是并不能精确地衡量研究生在所学学科之中所表现出的科研以及其他综合能力。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将会出现卷面形式以外的其他考查形式。如,将对平日所学内容为中心点,向外对更广泛、更新的文献、书籍进行查找。这方面的平时成绩将折合成最后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外,学生的个人成绩将不再与本人挂钩,而是与所分得学习小组进行统一评价,各个小组进行定期的论文汇报所得成绩,将占学生本人成绩的绝大部分。从而激发同学间协作意识,共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发掘与探讨。这种重视平时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去实践探索研究,在文献查找,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强迫学生对多方面能力进行提升,满足学分的要求。同时以组为基准单位进行评分,然后对组内再以此为基础对内部组员进行分数微调。迫使学生在科研探索中加强了协调合作锻炼。
  二、探索和实践的效果
  经过连续3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后,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革新,使得研究生接受到了课本以外的更加新颖、更为广泛的知识,使得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所学知识最新的脉络和动向,在书本基础知识教学之上,对所学专业有了一个更为深远的理解与认识。为研究生未来的成长与发现解决所研究难题能力的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研究生课程教授方法的革新,使得学生不再接受被动模式的知识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3年来,通过课程改革,90%的学生反映通过该课程学习使自己在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完成近9种类型的建筑火灾安全设施和技术的分析,完成调研分析报告近20份,发表相关的科研论文10篇。
  总之,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凸显教学与研究结合并致力于促进研究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学会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要领,最终达到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发兰,汪华,胡承孝.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8-150.
  [2]李昌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及其强化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4):201-202.
  [3]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4):36-39.
  基金项目:本文工作得到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CR2013-B-005)的资助。
  作者简介:李炎锋(1971-),男,河南新密人,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从事建筑防火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大专院校的不断增加,高校与所在驻地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共建共赢的互惠关系。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共建理念,加强校地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培养担当民航强国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发挥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对青年学子的教育引领作用。  [关键词]校地共建;双赢;教学;凝聚力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部分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仍未脱贫。根据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向冉而生”调研组在广西省靖西市爱布村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发现,靖西市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调研组针对当地致贫、扶贫及脱贫现状,从精准扶贫视角出发,大胆融入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弘扬非遗文化,积极宣传“文
摘要: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最大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学校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合格和优秀民族人才始终是民族院校育人的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探索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学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亟须改革。有鉴于此,本文首先简单总结我国农业经济学学科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后以德国农业经济学硕士和博士项目为例,总结德国农业经济学科培养方案的特点,为我国农业经济学科改革提供参考。我们的研究发现,食品经济、生物经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将成为未来农经学科发展方向,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应该转向涉农企业经营管理、食品
摘要:针对高职混合生源班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从生源特点、课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课后巩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混合生源班的基础护理技术学习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护理;混合生源班;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89-02  
摘要:宿舍阵地建设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星级文明宿舍评比这一宿舍阵地建设抓手,总结了开展工作以来的成效及不足。  关键词:星级文明宿舍;宿舍阵地建设;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12-02   学生公寓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
摘要:大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学和科研,还要服务于社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大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审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对上海海关学院审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其进一步的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审计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52-04  一、引言  2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建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为了让高职院校音乐表演(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系统科学地设置发展,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与调整,对其进行必要的深度研究和思考。
摘要:通过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工作现状,通过学院“书记项目”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践,把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的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社区的阵地,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内容,将党建和学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学生社区;党建;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通过以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例,在思想教育宣传、领导干部勤政,专任教师班主任制度与教风改革、和学生日常指纹打卡考勤管理与学风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创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教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68-02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凝集力和向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