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还是先从准确做起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萧伯纳和小女孩》。
  师:萧伯纳一生创作了51个剧本,写过5部小说,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听了老师的介绍,谁来说一说萧伯纳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萧伯纳取得了……取得了……(一时语塞)
  师:你还没有想好,没关系。谁来帮帮他?
  生:萧伯纳取得了诺贝尔奖……写了51个剧本。 (断断续续)
  师:还有吗?
  生:萧伯纳写了5部小说。
  生:萧伯纳取得诺贝尔文学奖。
  ……
  教学中,教师的语用训练点是明确的,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将听到的信息进行表达反馈,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教学实施对象的语言认知特点,忽视了自身语言表达带给学生的示范作用。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还是以模仿为主,而“萧伯纳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是超出了他们的语言认知水平,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取得……成就”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学生的一时语塞、表达断断续续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将提问的语言变换一下,用“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的句式来提问,那学生的表达可能会更加流畅而且自然。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模仿教师的表达方式说话,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让每一句话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学习模仿,杜绝表达的随意和深奥,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而有获、学而易获。
  片段二: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
  教师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
  “李俨来到石锁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举起来。他脸上的皱纹像飞转的陀螺,又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水面。”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这段话写得很好,他用上了比喻句。
  生:我也认为这段话写得好,他用比喻句把李俨的神态写得很生动。
  生: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里面写出了李俨的动作和神态,活灵活现。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我们在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和学生都将表达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上,把“写出动作、神态,用上比喻句等修辞手法”作为评价作文的标准。诚然,写作中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上巧妙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确实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但是这些都只是写作中的修饰手段,写作最根本、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首先是要准确,一切描寫手法都应该是为准确表达而服务的。回到这个片段中,这名同学要写的是身边的一位小能人——“大力士”。那么他的语言首先要能够准确凸显这位小能人的力气大,要能够抓住动作和神态的刻画来反映他力气大。可是在出示的文字中,小作者对大力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个“举”字,而比喻句的描写似乎又对表现小能人的力气大没有太多的作用。但是从学生的评价来看,大家却都没有关注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舍本逐末。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能力的伤害必定是深远的。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时有发生。出现这样的教学现象是值得我们警醒并需要加以改正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可否认,日常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注重表达的意识培养和方法指导。但是,如果忽略了表达的准确性,没有在教学和指导中思考我们要说什么、为什么要说、怎么说,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之路又如何能够越走越宽呢?
  准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保证,是一切语言行为的首要判断标准,在语言表达中树立准确的意识,养成准确表达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因而,我们对语言表达的目标和价值的定位当以准确为本,不能出现半点偏颇。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准确出发,教师和学生把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都说准确、说规范,经过长期的训练和运用,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才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教师的专业特征既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又具有特殊性。在跟踪、课堂观察、访谈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专业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一天,我和妈妈去黄金海岸广场买手表。一来到手表柜台前,我便被琳琅满目的各种手表看花了眼,不知道买哪个好。经过慎重选择,一款卡通式手表深深地吸引了我,“妈妈,这款卡通表好漂亮
一、单元分析《生物的演变》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将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探索生物的进化过程,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
前些时间,各地热映的科幻大片(2012)曾使我的整个课堂陷入一阵混乱。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这部电影实行“拿来主义”,利用这一灾难大片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育学生珍惜
科技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之一,在卷帙浩瀚的知识积累与成就卓著的技术应用背后
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作为柴油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全球公认的颗粒消除技术是采用柴油机颗粒过滤系
特级教师陈伟光所在的学校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校只有9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20多位教师。能够成为年轻
一、任务驱动,导入课题师: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波,也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现在我们一起去他家看一看好吗?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会制订书面的制作计划。3.意识到大胆想象、与同学相互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