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课程中有效利用MOOCs的行动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e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索如何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有效利用优质资源MOOCs的教学研究。笔者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慕课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和动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没有证据表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慕课;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16-02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革命。世界各国都试图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会,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使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从2013年起我国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开展与国际慕课平台的合作,积极将本校的优质数字资源放入国际平台开放。随着优质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教育领域一线的实践者——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呢?
  学术英语写作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以往的教学历程显示,对于选课学生来说该课程挑战大,难度高,学生普遍分数不高;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2010-2020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方向的角度还是从改进实际学术英语能够课堂教学来看,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1.基于慕课的相关研究。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慕课相关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题归类如下:第一类研究聚焦慕课在教与学层面的有效应用。一些学者(胡杰辉,伍忠杰 2014;李红美等 2014;杨劲松等 2014)针对教学模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慕课进入课堂。第二类研究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围绕慕课提供平台和技术环境展开探讨(李明华 2013;王颖等2013);第三类研究围绕学生修得慕课后的课程认证和学分认证展开研究。王颖等(2013)探讨了如何进行慕课质量监控;邓宏钟等(2013)如何开展课程与学分认证方面进行研究。
  2.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相关的研究。目前聚焦于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的研究大多围绕民办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民办高校培养人才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孙超 2013;张正君 2009)。基于上述的文献回顾,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民办高校的通识课程中开展教师有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研究。如果教师能够探索出一套把优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进教学实践的方法,那么既可以解决民办学校课程设置受限制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由项目执行者本人对自己的项目执行结果进行设计、开展、评估和反思。并针对上一轮的行动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它可以提升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增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行动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执行介入措施,并且评估这项介入措施是否有效(Gell 2007)。
  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实验课程为公选课程学术英语写作,授课对象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31名学生,他们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这个班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由笔者任教,每周2次共4课时,研究时间从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历时两个学期。
  2.问题的发现与诊断。笔者常年担任学术英语写作的讲授工作,发现教学中问题突出,如学生期末限时写作成绩普遍偏低,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在学期初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91.5%的学生认为传统方式讲课很枯燥乏味;2)75%的学生对学术写作有畏难情绪;3)67.3%的学生对学术写作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4)68.3%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弱或较弱;5)95.6%的学生希望教授学术写作方法和策略。
  3.研究问题的确立。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成绩低和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策略和写作兴趣。因此,笔者拟通过行动研究解决以下3方面的问题:①通过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成绩?具体哪些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提高?②通过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总体行动方案。根据行动研究的定义和特点,笔者开展了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如下:①把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成绩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设为问题,并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②实施第一轮行动;③收集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数据并分析评价效果;④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⑤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⑥实施第二轮行动;⑦收集并分析数据,观察结果;⑧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改进教学方法。
  四、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1.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笔者从第一学期的第二周起,要求学生每次课前主动观看果壳网慕课学院中的视频课程English Composition.该课程由杜克大学的教师Denise Comer主讲。该课程为高校学术阅读和写作提供入门和基础。学生将在明确的专业学科背景下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开展有效地论证,如何正确理解写作课程。该视频课程一共持续12周,每周观看视频3小时,授课3课时。在课堂上,师生就视频中的议题展开课堂活动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相关练习。
  学生在第三周进行了一次测试作为前测成绩,第16周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作为后测成绩。两次测试都是由笔者除外的两位教师打分。并且这两位教师的评分标准进行了信度测试,保证其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在学期末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兴趣和动机影响的评估等等。
  第一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写作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后测的78.5。使用SPSS19.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成绩的提高不具有显著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访谈的结果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观看视频。然而他们认为课堂活动与课后写作练习的设计与视频内容的关联不密切。视频观看成了一种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此外74%的同学反映视频观看时网速受限制,极大地挫败了其观看视频的兴趣。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虽然两次的写作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78.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兴趣,67.8%的学生认为他们更乐意参与课堂参与度提高。
  2.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针对第一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反思总结改进了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前观看视频,笔者对每次的视频内容进行了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第二为了使得视频讲解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针对每次视频讲解的内容要点设计了探究式任务。在课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任务活动,并要求每位同学就其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反思,以书面形式呈现,计入最后成绩。
  第二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78.4,但是依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提高如下:
  从表中可见,经过改进后的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均大幅度提高。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笔者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活动。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通识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教学实践。笔者经过两轮行动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将慕课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开展探究式活动,可以改善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学校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好用。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政策并未实现。第二,信息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能够将技术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第三,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2).
  [4]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
  [6]孙超.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4,(3).
  [7]张正君.浅谈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之必要性[J].科学教育,2009,(1).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其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景观生态规划课程为例,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摒弃以往课程学习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为研究生更好地开展设计项目与学位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培养;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理念,以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为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寻找出适合的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标准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推动整个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CDIO理念;化工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
摘要: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人健康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Do It Yourself!”做自己,靠自己,是21303班学生发展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DIY;班级文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21-02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DIY
摘要:云南立足传统音乐文化,以旅游为契机、为媒介、为爆发点,把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实行有机对接,形成了资源共享、共拓市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简称“云南模式”)。“云南模式”对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传统音乐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云南的旅游丰富了观赏内容、增添了多姿体验、注入了精神灵魂,为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对接;云南模式  中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农学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提高农业院校科研水平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经验,设计了农学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流程,并提出为保证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农学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0
(溧阳市后六小学,江苏 溧阳 213312)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认识垂线的教学活动中展示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形色兼备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本资源的收集更随心、更真实、更及时;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效果更动态、更情趣、更立体;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灵动、更开放;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的学习形式更现代、更高效、更简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本资源;应用策略 
摘要:为培养具有食品营养特色的本科技术型人才,通过梳理专业核心能力,选择对应的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和建设,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步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实践教学运行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特色;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4-02  一、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的主体。教学模式与方法都需要在信息化影响下逐渐的进行发展完善,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中的应用使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升。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教学形式。在信息化时代下要树立全新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面对信息化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完善的重点体现。本文对博文管理
(南方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渠道之一。然而,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足,教和学的效果不明显。本文试图以教材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效提高、教学升华为目的,将理论和趣味相嫁接,把课堂和课外相结合,使概论课变为学生爱学善用的新亮点,希冀对概论课程改革和同仁教学有所启示。
摘要:杭州是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的“第一大市”,然而长期以来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率不高,职工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维权,劳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职工的观念、工会组建率、工会干部作用发挥及法律法规依据等方面寻找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组建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工作;健全维权机制、推进民主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切实有效维权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