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科研素质创生的内动机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教师要实现“教书匠”教师到“科研型”教师的根本性转变,固然离不开各级教研、科研部门和进修学校对教师的科研培训以及各级专家的科研引领;离不开学校对教育科研提供的优良保障机制,以及学校良好科研氛围等诸多外部机制的驱动,但是,教师能否真正转变成“科研型”教师,主要因素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我们从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悟出优化教师个性科研素质生
  成主要来自八个方面的内动机制。
  1、心理需要的驱动机制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欲望。科研是教师在课改中的一种高级需要。职业惰性人皆有关之,教师也不例外,每个教师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随着婚姻、家庭、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且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势必不同程度不地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或一种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心态。在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教育科研面前,教师更容易产生退却心理。但不论任何人在从事任何职业的过程中,都具有惰性消极和积极需求心理活动的双重性,作为管理者应想方设法驱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科研欲望,鼓励教师迎难而上,消除科研怠惰心态,树立教育科研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根本。
  2、观念更新的内化机制
  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科研,关键要更新观念,真正领悟教育科研的价值。从目前教师结构来看,教师急剧老化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大多数没有受正规的师范教育,缺少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凭经历积累起教学经验,为此越来越难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只能固守在“教书匠”的樊篱中,难以跳入课改的新天地,“穿着新鞋走老路”仍是这类老教师行走的主体方式。而一些师范毕业的教师,尽管科研基础较强些,由于师范学校原学知识与课程改革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也常常在艰难矛盾中被动开展一些科研活动。为此老、中、青教师都存在各自科研观念更新的困惑,“教书匠”模式积累积淀所形成痼癖思维、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怎么办?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要想方设法形成观念更新的内化机制,可引导教师自身通过“问题审视”、“差异审视”、“个案审视”认清老方法、老模式的弊端,加强自我反思和自身学习,在科研中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变。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支撑点。
  3、读书研修的能量机制
  科研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发展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而读书研修是补充能量的最好途径。过去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而在课改的今天教师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教师不读书,观念就会落后,就难以适应当前的课改需要。有道是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行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教师应自觉加强读书研修,要有自觉的读书计划、任务、目标;自定的时间、内容、方法。自我加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基础。
  4、教学反思的实践机制
  教师的科研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离开教学这个主体则科研一事无成。过去认为,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就算完成任务。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学生课堂生成问题、学生作业、考试等缺乏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缺乏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反思,致使教师的科研缺乏原动力。因此应鼓励教师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能力,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主体。
  5、问题思维的自省机制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林林总总的知识问题,也会在自省过程中对种种现象提出许多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教师只有经常性地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进行教育反省并不断提出或发现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源于问题,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源泉。如有所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大力推行学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以往的体运会耗时耗物较多且检验素质教育面不广的问题,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变体育运动会为素质教育运动会,效果非常好。获得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肯定。
  6、个案分析研究的使然机制
  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处处会遇到一些预料之中或始料未及的事件、故事或现象等,这就是个案。教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认真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并能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自然形成良好的个体教育科研习惯。开展个案分析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使然机制。如针对学生中的打架吵口现象,教师可通过调查事发原因,针对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同时依据个案总结出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7、行动研究的方法机制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尽快成为“研究型”教师。然而中小学教师并非专业的科研者,因此应在实践中多进行应用研究,而应用研究又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体。行动研究从教学范畴看有教的行动、学的行动;从人员范畴看有领导行动、教师行动;从学校工作看,有管理育人行动、教学育人行动、
  环境育人行动、服务育人行动等;从教育层次上看有学校行动、部门行动、班联行动、组队行动、个体行动等;从学校人员的活动内容看,有师生教学行动、师生工作行动、师生生活行动等。教师可从实际出发,分别从针对以上范畴不同角度开展行动研究,或采取整体着眼、个体入手,或面上发现、点上入手等等。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主体。
  8、课题研究的承载机制
  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一方面个人自主的课题研究必不可少。问题即课题,教师应时时、处处关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既要开展经常性的个人简便课题研究(写教学日记、教学笔记、教学随感等);也要适时开展个人程序课题研究(有课题方案计划、过程、结果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专家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课题的研究实验,加强师师间的合作,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自身的科研能力,并积极总结,升华出优异的科研成果,真正让科研服务于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教师个体科研素质生成的核心途径。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在生成八个科研内动机制的过程中,既要有拼搏吃苦精神,更要有科研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还要在个人科研财力、物力上舍得投资。如此持之以恒,才有望在“科研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高等院校辅导员承担着教育、管理、引导与服务学生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輔导员的素质建设也需求提高。  一、深厚文化素养的构建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知识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传播和转化的范围更宽更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产生了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所以,高等院校辅导员要适应这种形势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外因。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呢?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制度行为、精神观念的总合。学校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创新、自信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更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灵魂,没有了师德,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加强老师的师德培训,对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有哪些措施,方法可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师自身有哪些要求,下面具体谈谈:  一、铸炼师德从自我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
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事实,而无论从我国的综合实力还是经济实力来看,这种现状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解决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效益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和选择,而实现这一思路和选择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正确而有效地实施义务教育券制度。  (一)义务教育券的制度设计  1)义务教育券实施的范围。首先,教育券发放对象为:所有符合教育券年龄的学生,一般为6-16岁的孩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