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學习中,能够显示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能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系统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能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知识条理化;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学习有效性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记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Mind Mapping) 简单而言是一种统筹归纳的方法,其思维表达具有发散性、可视性的特点,是一种高效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有人将它誉为思维工具中的“瑞士军刀”。
  思维导图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中心主题、关键词、图形、分支、颜色,其外形可以是树是网还可以是章鱼等等网状或树状的形态。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图形,采用的是由中央到四周的发散性结构,以主干为中心开枝散叶的思维模式,将孤立的知识点编织成网,勾画成树,结成一张环环相扣、牢不可破的记忆网络图。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高中历史包括三本必修教材,文科学生还要加一本选修教材,高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加起来既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有世界古代、近现代的历史,时空跨度大,史实多而杂,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杂,导致学生学得越多,脑子就会越混乱。而且高中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知识具有综合性,所以很多学生虽然三更眠五更起成绩仍然不理想。如果能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合一切可用的历史知识,将一章一节内容甚至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历史用图形形象地展示出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控历史知识的全局,又可以兼顾知识的细节。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经历了一次思考的过程,使用不同颜色、形状,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激发右脑的兴奋,图像的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学生可以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联系起来,从而增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学生复习思维导图笔记,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只记忆相关的词,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从而节约了时间。
  在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应用于很多学习环节,例如:记学习笔记,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可以把课本上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大脑容易接受的图像,以便史实的记忆;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整理,根据导图之间的各种关系连线,发现历史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历史信息的整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能帮助学生把零碎的历史事件像零件一样一件一件地装到机器上,了解历史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使学生把握了整个知识结构;还可以用于学生的复习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找出旧课与旧课之间的联系,思考旧课与新课之间的关联从而温故而知新,达到温习课程并且发现课程的目的。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并不复杂,首先我们掌握构成思维导图的九个重要元素:中心主题、关键词、引导线、关系、顺序、感官协同、图形、色彩、空间布局。绘制过程中遵循“一个中心多枝条,枝条围绕中心画。主干略粗分支细,条条相连不分家”的原则,根据选定的主题,依据这九大要素进行绘制。绘制前先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一般做法是将中心主题放在中央位置,围绕中心内容依据自己对这一中心知识的记忆充分联想,找出关键词,画出各级分支,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保留适当的空白,以便随时增加和补充自己记忆不清的内容;整理各级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并要善于运用引导线、色彩、图形等加以表示,形成合理的感官认识。
  我们以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为例,以“专制皇权制度的演进”为主题,准备好A4 白纸、彩色水笔和铅笔、你的大脑和想象就可以开启思维导图学习之旅了。
  “专制皇权制度的演进”这一主题的中心是“专制皇权的演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思想控制、形成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等方面就成为第一级关键词和分支,朝代顺序为第二级关键词和分支,各朝演进的内容为第三级,依据这样的划分逐级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第一步:在纸中央写出或画出中心主题(要注意清晰及有强烈视觉效果)
  第二步:画思维导图中心图分支并写上关键词(想象用网状或树状格式排列知识要点)
  第三步:继续发散联想按朝代顺序细化分支。
  第四步:将演变历程的内容演变成关键词写在朝代旁边(尽量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支的内容,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写在分支上,多使用关键的动词和名词来保持文字的简要)(图略)
  第五步:用线条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并注意留白,以便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在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以下误区:认为思维导图是软件,需要很高的绘画技巧、很难学、只是个框架、用现成的更好等等。实际上思维导图注重的是画图过程,而不是画好的图,没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也没关系。思维导图是个系统思考的工具,帮助你更有效地联想、想象、理解和记忆,用导图整理知识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用导图做发散联想是一个激活大脑、尝试更多选择的过程。利用自己的创意来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且同一主题多画几次能使思维导图更简洁,在重画过程中会把知识牢牢地记住,有助于长期记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成倍提高学习速度,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并能有效地激发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我国正兴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上也应迎头赶上,这必将对我们的学生乃至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2]李爽群.浅谈基础知识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EB/OL].
  [3]陈正婷.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2010(48):159.
  作者简介:唐永芳,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比较稀缺,市场力量的介入和逐步加深,使得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教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美。在这种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开
本文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了新课改三年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力,真正体现以实验为特色的化学学科
摘 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新世纪人教版教育发展纲要及素质教育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素材及本校的校情、学生情况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校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现在根据新校本教材编制及使用的现实意义,和本校编制使用地理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本地的地理素材、地理资源开发的依据及载体,把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反思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方资源;课程开发;理论结合实际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纳米材料》理论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由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转换这一教育理念,并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教学沉淀,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和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承担我院“双证书”制度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
本文讨论如何在配网 GIS 和配电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可以将两个系统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带到野外进行现场定位和巡检的手持系统,从而实现基础信息的共享、野外采集、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和创新的探讨,旨在改善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力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新型的就业指导模式能够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人才结构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模式构建 就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标号]1009-5349(2011)03-0005-02    一、构建和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世纪大学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葩,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创立了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传统,提出了大学理念,为现代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障,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