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的剖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为例,剖析了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的先天属性、总体特征和路线轨迹,同时阐述了由此剖析产生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的先天属性
  传统文化,实质是指人类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优秀遗产和先进足迹,是极具人文色彩的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对小学语文而言最为能够体现传统文化传习的,莫过于对中华文字的学习,汉语言的学习赋予小学语文特有的先天的人文性,这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直接而深入。
  小学语文课是从拼音字母的学习开始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识字和阅读,是最为基础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本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
  除了汉语言文字的学习这种直截了当的渗透方式外,小学语文还从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文化思想这两方面切入渗透。所谓内容,是指通过一些传统文化故事、人文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则是指在内容的基础上,传达某种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和主流的意识形态。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学习编排上,往往是根据小学六个年级的年龄层次,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低年级更重内容性,高年级更重思想性。并且每个年龄层次之间的内容深度也有所不同,思想程度也大不一样。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着重从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思想性这个角度来简单剖析其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的总体特征
  面对不同年级和年龄的学生,小学语文课编写了不同的适龄教材,但这些教材所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其共性的一面,这也表明了小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总体特征,这个特征表现在所有课程的编写都符合全体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有课文、案例都契合了积极、进步、真善美的要求,都十分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以苏教版为例,譬如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想要萌发的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想要表达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六年级上册的课文《钱学森》《詹天佑》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微写作因形式多样、创作灵活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成为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的最佳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当立足微写作,强化对学生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特点;意义;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互聯网时代,人们的生
【摘要】王君老师是当前“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正是因为对语文教师职业的知与爱,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探秘语文世界,在教学的新与变中共享“青春语文”之美。  【关键词】王君;青春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程翔老师说她用青春创造了语文教育的辉煌;韩军老师说她小女人教出了大语文;余映潮老师说她立志高远,拼命实干。她就是王君,工作三个月就主动请缨要上全县公开课,教学第三年获得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学  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七年级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就情境教学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李白,中国文学史上极为夺目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想象力丰富、笔势大开大阖极具盛唐气象,数百年来一直万口相传,而他的人以及他的作品同样也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但这个“了解”并非仅指背过多少诗作,更包括在赏析诗作的过程中从中感知到的属于李白的文化精神,那是一种盛唐气象之下狂放不羁心中自有一番天地之人的思想精神,是一种透过诗作而展现的率性与大气,这种“精、气、神”在他不受拘束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进,丰富了教学方法,实现了视觉和听觉的协调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本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和方法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单边的课前预设不可能变成“万能良药”。其实,课堂的活力往往就是来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现场教学中必须要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一个“也”字使学生分化出了两派意见,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场预设外的辩论,却收获了惊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不确定性;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品质,现如今的基础教育体系紧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时代浪潮而进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高效转接,这是教学理念走向实践、走进课堂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旨在理清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语文基层教学实例,分析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语文课程 
【摘要】景物描写,在作品中的地位看上去是闲笔,与作品的主旨没有多大关系,但其实是作者的精心布局,万不可掉以轻心。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中,考查学生对于“景物描写”作用类题目的鉴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那么,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知识,积累相关术语,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策略便成为考生须关注的要点。本文将聚焦于此,力求为解答此类题目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用;解答策略  【中图分类号】I
【摘要】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结合《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起点、课堂容量、教学视野、教学趣味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深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学科德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学科的德育资源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契机,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字美育、文章德育、文化根育的三级学科德育探究模式,对这一论题或有裨益。  【关键词】学科德育;文字美育;文章德育;文化根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