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而奇妙、有规律可循的心理现象,对思想政治的教学颇具指导意义。
  一、用罗森格效应创造奇迹
  “罗森格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格尔和雅各布森的一项心理实验。他们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是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入选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未入选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更强,与教师相处更加融洽。研究表明,教师的强烈期望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更多地担当了育人的重任,思想政治课老师对罗森格效应的应用更要烂熟于心,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的教育创造更多的奇迹。尤其是对班上的差生,教师决不可有丝毫的歧视,应千方百计用赞美、信任和期待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斗志,帮助他们不断进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90%。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用欣赏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用聪慧的眼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信任的灯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我校地处县城,但收的学生多半是近郊农村的。农村学生不爱回答问题,课堂非常沉闷,这是老师普遍头痛的事情。思想政治课抽象乏味,学生更不爱回答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其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特别研究了罗森格效应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比如与生活联系紧密相对简单的问题我鼓励差点的学生回答,告诉他一定能够答好,并鼓动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差生开始腼腼腆腆、语无伦次,但多锻炼几次后,他们就从容了、流畅了,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变得有条理有深度。然后课上或课下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表扬,差生转变特大。离生活远相对难点的问题,我鼓励学生举手回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差生都踊跃举手,优生就更不敢落后了。去年,有一个学生毕业时送我108颗幸运星,打开一看,全都写着同一句话:“老师,您创造了一个奇迹!”
  二、用鲶鱼效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沙丁鱼被捕捞后很容易死去,渔民们每次捕鱼,就有意识地在鱼舱中放上几条鲶鱼,让沙丁鱼紧张,不停游动,就可以避免沙丁魚窒息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群体是没有竞争力的,教学时也需要培养几条鲶鱼,为学习营造一个适度紧张的氛围,激活竞争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比、学、赶、超”成为学生学习常态。在班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时事知识抢答赛、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比如,教学《合作与竞争》一框,教材中有一则“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人合作的材料”,多数学生看后得出结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与人合作”,可有几个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有些事不需要与人合作也会成功,其中一个优生列举了大作家莫言没和人合作仍然获诺贝尔奖的事例反驳大家。先前许多学生都没有深入思考,这下可好了,一听都认为有道理,随声附和。为了明确结论,让大家心服口服,我组织两方学生辩论。经过一番激战,最后少数学生舌战群儒,缜密地分析了莫言的作品虽是他独自完成的,但他的作品是借鉴和创新别人笔法的结果,是出版商出版的,是别人把它翻译成多国文字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他的成功离不开与人的合作。结论明晰了,学生们心服口服,明显感觉到部分学生的进步。问题本来可到此结束了,但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的一个关键:经过辩论后你有什么感受?问题一抛,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和优秀学生比肩,后来居上。这一刻,我才笑了。
  三、用刺猬法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刺猬法则源于一则寓言: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挤到一起,可因为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只好离开一段距离。可因为实在寒冷,无法抵御,它们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扎到对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刺猬法则”,其实质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师生之间必须要有良好的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但师生关系太近,学生毕竟是爱犯错的,容易给教育教学带来尴尬。比如我刚教书的时候,一心只想和学生搞好关系,交真心朋友。可不久,一个和我关系很铁的学生上课睡觉,我管又怕他说我不给面子;不管又无法向其他学生交代,我好左右为难。最后思索再三,还是下定决心批评了他,可以后他就和我疏远了。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我好困惑。突然有一天,在一本书上读到刺猬的寓言故事,我才恍然大悟,师生之间不能太过亲近,应有一段心理距离,叫“亲密有间”。
  后来我本着“刺猬法则”和学生交往,很好地把师生感情定位在“亲密有间”上,果然教学顺畅了许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师生共舞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这些年轻的心灵,让心理效应为他们的人生搭建起飞的平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腔镜手术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4 kg,随机分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英语自学能力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英语知识.锻
目的探讨参附+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对老年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心肌损伤早期保护及其机制。方法 38例老年AOP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
目的:探讨心电图监测结合脑钠素( BNP)对急性左心衰( ALHF)老年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ALHF急性发作后6 h内及24、72 h血浆BNP进行检测,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出院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结直肠癌(CCT)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有无伴发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摸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DCs)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在该院住院
现行的课堂教学多为大课堂教学,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成绩.怎样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分层次备课.设计能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心肺转流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合并放疗对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老年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各30例。对照组与西咪替丁组都给予直线加速器行外照射放疗,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