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舞带给我的快乐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巴”是拉丁舞的一种,也是体育舞蹈中最有魅力的舞种之一。我第一次看见别人跳桑巴, 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那强烈的节奏、急促跳动的音乐、奔放而热情的舞步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人跃跃欲试。我心动了,很想自己跳,正好在老年大学认识的小傅也喜欢桑巴舞,我们决定一起学。
  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下定主意后,我立即去商店买了一盘桑巴舞的VCD,自己在家里边看碟边反复研究。首先把节奏弄清,它的音乐是2/4拍的,在二拍里走三步,其中还有1/4拍要把重心提起来踮脚做。跳的时候要把膝部的弹性动作表现出来,一开始我总做不好,又仔细看教材,发现拉丁舞的特点是上身稍前倾,重心及时移到前腿上,手臂伸出时要果断地展开,这样才能表现出桑巴的强烈动感。掌握好这些要领后,我再练习扭胯。可年纪大了,人又胖,常常扭不好反而弄巧成拙。我放弃了扭胯,要求自己在手脚动作和节奏上把桑巴的韵味跳出来,这样可以弥补不足,发挥所长。
  我和小傅一起对着镜子练习,相互纠正姿势。学会基本动作后,再学组合动作。这时,一个在深圳工作的老朋友来了,那里流行桑巴舞,他也會跳,而且跳得很好、很活泼。我们赶紧抓住机会请他教舞。因为已经有了基础,很快就把他的一套动作学会了。
  当我们步履轻盈、动作敏捷地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时,感觉年轻了许多。虽然练习时有些累,但我们都心情愉快。看到我们跳得起劲,几个中老年朋友又拜我为师学桑巴,这激发了我们的热情。桑巴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活力和健康。
  新年到了,老年大学班里搞活动,我和小傅自然少不了桑巴舞表演。老年朋友都觉得新鲜,也都喜欢。还有不少同学问我们是从哪里学的,想让我们教他们,我们俩得意极了。
其他文献
2005年年底, 72岁的老伴脑梗塞,造成终身残疾。而这么惨痛的教训,却是因为一根手指关节红肿引起的。   我的老伴自2004年冬天,左手食指中腹部出现两个小红点,然后日渐红肿。擦了许多清凉油和皮炎平也不管用。到了2005年的夏天,已经发展到双手都红肿起来。因为双手红肿,听信别人的土方法治疗,结果问题更加严重,双手手指捏不拢,周身痛疼,四肢乏力,左腿行走困难。  一年来,我陪着老伴四处求医,曾6次
期刊
校长寄语  尹栋年  北京京教老年大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一所老年大学。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要使老年朋友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  我们学校在任课教师的选聘、教学工作的安排、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的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教育部门的办学优势。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有关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门中聘请的,如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教育学院、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期刊
3日:全国爱耳日   4日:元宵节   8日:妇女节  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20日:龙抬头    3月饮食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流行吃爆米花。最好不买街上的爆米花,卫生难以保证。可以到超市买半成品,放到微波炉里几分钟即好。大约几块钱一袋。  ●元宵节到了,有几点关于元宵的常识提醒大家。第一,买来的元宵不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过夜,那样会使元宵里的水分消失变干,煮出来不好吃。倒是放在冷冻室里
期刊
3月21日,“中国俄罗斯国家年”活动拉开了序幕。对于俄罗斯,各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不可否认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文化对一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俄罗斯情结,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标志……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 田青博    “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当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远在杭州的父亲兴奋地告诉我,现场直播,让我赶紧收看……电话的有限时空承担不了他与俄罗斯艺术相聚的喜悦
期刊
添了孩子谁来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似乎是首选。最近,因为一位老人向儿女提出了索要“带孙费”的要求,一时间讨论得沸沸扬扬。你索要过“带孙费”吗?子女对于默默承受“甜蜜负担”的您,有过经济上的表示吗?    这种补贴是子女的本分  ■魏浣莎  老人是不是应该替子女带孩子?这是个很普遍的家庭问题,90%家庭都要遇到。处理得好,全家和睦,处理不好,相互怄气,影响家庭和谐。  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情况。有的老人喜
期刊
是她,把上亿中国人带到了一位年已2556岁的老哲贤面前与大家拉家常。于是,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像一个面目和善、言谈可亲的邻家老头,正和一小群满腹困惑的古代弟子、一大群看书听讲座的现代男女,就我们今天的成长心事及奔小康道路上的遭遇和不平拉家常。   她就是走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女学者于丹,他就是睿智远见、为我们留有许多思考余地的圣贤孔子。谁会想到,一部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
期刊
幼儿园放假,孙儿回家“度假”,我们这个宁静而又安谧的家,顿时喧闹起来。两学年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让孙儿一副“学者风度”,到家行装甫卸,便燕语啁啾地向我口述这一学期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概况,口述能力可以算是“文理清晰,声色并茂”。我听了心中一阵欣喜!“爷爷,您明天和我在一起学习、做游戏、讲故事好吗?”孙孙认真地对我说。“好,好!”我欣然应允。  翌日起床,盥洗毕,孙孙便喊我做早操。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童
期刊
在旨于倡导女性解放的“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想起曾经抚育我的三位母亲,她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女性,虽然她们遭遇很悲惨,但是她们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    忍辱负重的生母练就了我的性格    我的生母叫吴蔼芬,出生在无锡郊区,因为几个哥哥都在上海工厂做工,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处理。纤细的身材,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人人都喊她“麻利小姐”。她19岁嫁给父亲,父亲是宜兴一家店
期刊
母亲永远闭上那双慈祥的眼睛,是在她享年87岁时。临终前,老人家眼含热泪,用地地道道的绍兴话断断续续地对我说:“玲儿,勿可忘记我!”  “妈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永远!”我向她承诺。    母亲是一个极平凡的劳动妇女,出生在浙江绍兴乡村的一个小镇。她老家临街有一条小河,河水滋养,使母亲从小长就了一个聪明的脑袋瓜儿。七岁跟着外公、外婆学会了用梭子织渔网,用麦秸编织草帽,可也没有逃脱掉被裹小脚的厄运。
期刊
果果是我的外孙,自从他出生以后,50多岁的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欣喜,对下一代生命的爱流冲击着我的心。  果果长到6个月的时候,竟然会主动和我玩藏猫猫。有一天晚上,女儿抱着果果哄他睡觉,可是他就是不睡,吃一口奶,又转过来眼睛睁得大大地对着房门,东瞧西瞧想找大人玩。我一走进房子,果果就立刻拧过小脑袋过来看着我。我对果果说:“快睡觉。”我刚一转身往外走,果果急了,猛地伸出一双小手,咯咯地笑起来。我一听,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