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向儿女收取“带孙费”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添了孩子谁来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似乎是首选。最近,因为一位老人向儿女提出了索要“带孙费”的要求,一时间讨论得沸沸扬扬。你索要过“带孙费”吗?子女对于默默承受“甜蜜负担”的您,有过经济上的表示吗?
  
  这种补贴是子女的本分
  ■魏浣莎
  老人是不是应该替子女带孩子?这是个很普遍的家庭问题,90%家庭都要遇到。处理得好,全家和睦,处理不好,相互怄气,影响家庭和谐。
  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情况。有的老人喜欢孩子,孙子在身边,喜欢还来不及,哪会计较费用;有的老人喜欢自由和人际交往,要他们带孩子只能勉为其难;有的老人体弱多病,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老人,退休后依然有追求和目标……所以在带孙子问题上,不能不加区别一概而论。
  我回想当年,感慨很多,女儿降生适逢母亲退休,她高兴地带起了外孙女。平时母亲对孩子宝贝得不得了,可累了也会满腹牢骚,动不动就冲我爆发。我认为,母亲已经在体力精力上大量付出,不能再让她在经济上受委屈。母亲的四季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我全数承包,母亲的家用电器、床上用品我都陆续给她换成新的了。但是母亲不是保姆,这钱也不是买她的付出。这不仅是因为妈妈给我带过孩子,还是我做女儿的本分。所以,带不带孙子,应让老人自愿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应该得到子女的尊重。进一步说,老人为子女带孙子,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带孙费”?试想,如果收入微薄的老人没有足够的“带孙费”,为了孙子自己节衣缩食,那不是子女的过错吗?
  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就算尽到了义务,做子女的没有权利再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一句老话,家中老人帮你是人情,不帮是本分。而子女给老人一些补贴,是必然的,跟带不带孩子没关系。
  
  “带孙费”不光是钱的问题
  ■秀敏
  我的朋友圈子中已有数人升级为外婆或奶奶,可从没听说过索要“带孙费”之类的。据说,如今的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趋势,可是真正想起来给父母“带孙费”的子女却没几个。
  老友为儿子带孩子,起先没注意花多少钱,慢慢发现他们经常给小家伙买东西。零食、水果、玩具……虽然子女也买很多,但小零碎的东西看着没多少,仔细一算,每个月至少几百块钱。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在索要“带孙费”,像我的老友一样,很多老人不但无私地做家庭贡献,还将自己微薄的工资也贴进去。中国的父母,本来是天下最好的父母,做子女的,应该想着自己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以报答老人养育之恩,而不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我想老人们向儿女索要“带孙费”,其意义并不真正是奔着钱去的,因为每一个父母,每一位老人,都是无私的。对于“带孙费”,我的态度是:不主动索要,自愿给就拿着,至于怎么花,应该是老人的自由。
  我觉得主要是子女要有“关爱”意识,只有把老人当“保姆”用了,才会激起老人的愤怒,才会出現索要“带孙费”这种事。
  “带孙费”换一个角度,是一种责任感。有的子女不但在金钱上当啃老族,几十岁了还在家务负担上吃着父母而不害臊,还强词夺理地认为老人该永远做无私贡献,将自己的父母当成了可以任意使用的伙计,那就很不对了。在抚养第三代的问题上,有时是爷爷奶奶的责任感过头了,可是子女的责任感却大大地没有了,最多嘴上对爸妈说两句,你们辛苦了,却对父母的“甜蜜负担”视而不见。
  
  带孙费代替不了亲情
  ■文文
  很多婆婆带孙子向儿子儿媳要托儿费,我个人觉得太不尽人情了。祖孙本是一家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帮儿子减轻一些负担,难道还要有什么要求吗?如果索要托儿费,不仅淡化了亲情,也使母子关系趋于市场化,成了雇佣关系。
  给婆婆“带孙费”的做法值得商榷。其一有悖传统,婆婆帮忙给儿子、儿媳照看孩子,是比较常见的,也是默认的一种生活状态。其二有悖亲情,婆婆带孙子,既是对隔辈人的关怀,也是对子女的爱护,是人间亲情的体现。本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收了“带孙费”,关系就会变了味。其三亲情不能量化。亲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它不好、也不能量化,更不能用“带孙费”的高低来评判孙子带得好坏。既不合情,又不合理,“带孙费”还是不收为好。
  我的邻居家的小保姆请假走了,快过年了,保姆不好找。小两口没办法了,只好向婆婆打个招呼,让她过来帮下忙。没想到婆婆却送来一笔钱,说她现在没时间,重新雇保姆的钱她给出了,就算尽了一份力了。然后不顾子女的推辞,硬把钱留下,就打球去了。婆婆认为给了保姆钱,就去了心病,算是尽了一份力,没想到子女感到很难过,觉得母亲拿来了钱,带走了情。
  所以说,一家人之间不能开口闭口都讲等价交换,其实社会上有许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交换的,譬如亲情、责任、良心、诚信。市场经济发展了,不能不要传统,不能不要亲情,不能不要孝道。
  子女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情况,真实地展示给老人,父母是能够体谅子女的苦衷的,何必非得用“带孙费”来解决问题呢。
其他文献
退休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遇到熟人总要问我:“退休后没找点事干吗?”我想,退休就退休,不是人到年限的一个必然趋势吗?何必再劳神费力地忙碌呢?上班时忙,忙有忙的道理和需要,忙了几十年;退休后闲,闲有闲的自由和乐趣。一个人一辈子只会忙而不知闲,就不会咀嚼和品味人生的情味与艺术,生活会变得粗糙而缺乏弹性。我不愿意退休后再四处奔波,何况人已老,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  退休以后,发现清闲是件很美的事,我可以安
期刊
政策顾问组:  我在政策文件里常常看到“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词句。请问,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如机关、学校、企业、研究所和大集体,各属上述哪个词句范围之内?  读者 刘子英    刘子英同志:  您来信询问关于经常看到在一些政策文件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名词术语问题,现解释如下:我们国家现在的管理体制中,划分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几大块,国家机关的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
期刊
由于一段做外贸工作的经历,我曾走过不少国家。奇怪的是,发达国家那些美丽的喷泉、雄伟的宫殿在我心中日渐远去,而非洲却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无奈  1997年,我被派往非洲从事外贸工作。  飞机还未落地我就觉得燥热。  那是著名的罗安达半岛,又称“伊利亚”,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奔驰”车穿过市区,拐了一个很大的弯,在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前停下,不用说,在我们没有购置房产之前,这是贸易小组第一个落
期刊
大虎是一只花狸猫,也是父亲的挚爱。因它身上带着黄色条纹,叫声低沉而洪亮,大有狮虎之雄风,大家都叫它“大虎”。  论年纪,大虎只有4岁,可是它大概知道自己在家里地位很高,总是“倚老卖老”,从不把我这个晚辈放在眼里。每天在家里昂首翘尾走来走去,如果我挡了它的去路,它就站定不动,向我大叫两声“喵呜”,我不得不让开。我回到家里,它一般看都不看我一眼,拿了鱼干去讨好它,它也总是瞥我一眼。可是父亲母亲一回家,
期刊
我培植了一棵白茶花近10年,名叫“白雪塔”。年年2月开花,花朵洁白壮观,如今因为浙江气候温暖适宜,花期最旺,开了近100朵花。
期刊
西安铁路局安康列车段有离退休职工323名,退岗的87名,老职工遗孀50多名。这些人却分别居住在6个省区11个城市里。可是负责照顾他们的只有季利民同志一个人。大事小事他都得管,这个病了去探望,那个去世要送别,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积极办,不合规定的也得耐心解释。  有的老职工病了,子女都在外地,老两口含着眼泪找到小季。季利民二话没说赶快找车将病人送到医院,挂号、就诊、办手续……老人拉着小季的手说谢谢,小
期刊
2005年年底, 72岁的老伴脑梗塞,造成终身残疾。而这么惨痛的教训,却是因为一根手指关节红肿引起的。   我的老伴自2004年冬天,左手食指中腹部出现两个小红点,然后日渐红肿。擦了许多清凉油和皮炎平也不管用。到了2005年的夏天,已经发展到双手都红肿起来。因为双手红肿,听信别人的土方法治疗,结果问题更加严重,双手手指捏不拢,周身痛疼,四肢乏力,左腿行走困难。  一年来,我陪着老伴四处求医,曾6次
期刊
校长寄语  尹栋年  北京京教老年大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一所老年大学。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要使老年朋友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  我们学校在任课教师的选聘、教学工作的安排、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的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教育部门的办学优势。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有关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门中聘请的,如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教育学院、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期刊
3日:全国爱耳日   4日:元宵节   8日:妇女节  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20日:龙抬头    3月饮食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流行吃爆米花。最好不买街上的爆米花,卫生难以保证。可以到超市买半成品,放到微波炉里几分钟即好。大约几块钱一袋。  ●元宵节到了,有几点关于元宵的常识提醒大家。第一,买来的元宵不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过夜,那样会使元宵里的水分消失变干,煮出来不好吃。倒是放在冷冻室里
期刊
3月21日,“中国俄罗斯国家年”活动拉开了序幕。对于俄罗斯,各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不可否认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文化对一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俄罗斯情结,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标志……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 田青博    “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当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远在杭州的父亲兴奋地告诉我,现场直播,让我赶紧收看……电话的有限时空承担不了他与俄罗斯艺术相聚的喜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