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追忆我的3位母亲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旨于倡导女性解放的“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想起曾经抚育我的三位母亲,她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女性,虽然她们遭遇很悲惨,但是她们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
  
  忍辱负重的生母练就了我的性格
  
  我的生母叫吴蔼芬,出生在无锡郊区,因为几个哥哥都在上海工厂做工,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处理。纤细的身材,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人人都喊她“麻利小姐”。她19岁嫁给父亲,父亲是宜兴一家店铺的学徒,逢年过节才能回无锡。母亲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重男轻女的祖母很不高兴,对母亲冷言冷语,一切家务事全压在母亲肩上,母亲忍气吞声,直到父亲有能力养活妻儿,才把母亲接到宜兴丁山,过上了小家庭的生活。
  母亲三年怀两胎,挨肩生下7个孩子。儿女多,苦煞娘,母亲舍不得花钱找帮手,每天用小扁担挑着两个篮子去河边洗涮,右手扶着扁担,左手牵着孩子。一年四季不得闲。但是母亲爱孩子,她从来没有觉得这么多孩子是拖累。一次,大弟生病,吃了几服药还是不见好,总是哭闹不停。母亲既怕影响其他孩子休息和健康,又担心大弟病情恶化,没有办法,就把大弟抱在怀里,几步一摇,整宿整夜地这样度过。后来,大弟弟的病好了,母亲却如大病一场,她说:“姆妈的背对孩子来说是最安全最舒服的地方。”没有文化的母亲,用最浅显的方法表达了对孩子的爱。即使忙里偷闲,母亲到邻居大婶家玩玩纸牌,也要带上我们,左边站着大弟弟,右边站着我,怀里抱着小弟弟。大家都笑她,玩牌也要挑着“担子”,母亲玩着并不轻松,但是她的脸上还是挂着浅浅的笑容。每当明月把我家的天井照得亮亮,母亲就带着我们在天井里游戏。她带着浓重的乡音教我们念童谣,引得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欢笑,只要母亲一开口,我们都欢快地接上,就像一群小蝌蚪围在母亲身旁旋转欢跳着。
  也许是操劳的生活,练就了母亲刚烈的性格。儿时的我很内向很懦弱,也不合群,被人欺负就经常跑到角落里偷偷流泪……母亲知道了我的情况,告诉哥哥:“把妹妹带到男孩中去,带妹妹一起玩。教妹妹上树、爬墙、下河……”我当时不理解母亲,我怕生,怕水,当哥哥要把我扔到水里的时候,我拼命逃跑,手被石头扎得血肉模糊。父亲还曾为此和母亲争吵。后来,我真的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开朗了。那时候我才懂了母亲的心思。现在看到我手上的小疤,我就会记起母亲特殊的爱……
  1945年前后,父亲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盘下一家木楼的几间房子,红漆地板、朱漆廊柱。我们住进去不到两个月,邻居家宴请引起火灾,滚滚浓烟从楼梯下冒进来。我和二姐随着人逃到楼下。而母亲匆忙中把小弟弟抛到邻人的怀中。再返身回屋去救大弟弟,却从此被大火吞噬。几天后,父亲赶回丁山,已经是家破人亡。
  几年后,父亲重建家园,请人做了一个匾,名曰“重芬楼”,以纪念母亲。父亲说:“要是我早两天回家,你的母亲就不会遭遇惨祸。”这成为他一辈子的愧疚。
  
  和气温柔的奶娘培养了我的宽厚
  
  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孩子太多,照顾不过来,把我寄养到一个农妇家,她就是我的奶娘。奶娘的丈夫是替窑户做黄泥坯子的工人,个子高大,沉默寡言,只知道闷头干活。奶娘除了照顾我,还要帮丈夫干活,做一天赚一天的钱,哪天不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奶娘生过5个孩子,可是都夭折了,他们非常喜欢孩子,就是工作非常辛苦,也时常停下来,抱我,逗我开心。我在她的家里生活了5年,此后少有来往。有一次,我听说,奶娘夫妻两人想起自己死去的孩子,奶娘在屋里哭啼,丈夫在房外抽泣。我幼小的心灵非常思念他们,凭着一点印象,独自一个人走了三四公里,找到了奶娘的家。奶娘见到我来了,非常高兴,急忙从鸡窝里摸出一个鸡蛋,炒了给我吃。可是我却吃不下去,心事重重地告诉她,我没有跟家人说。奶娘急忙把我驮在背上,送回家中。见了我父亲就夸我能干聪明,但是父亲铁着脸不由分说,就把我一把抓过来,狠狠地抽打。奶娘见状,哭着求父亲不要再打了,她再也不让我去找她了。
  我10岁那年,中午放学回家,继母告诉我,奶娘上午来看我了。继母告诉她,我要上学,不在家。奶娘不作声地坐了一会儿,用手帕包着几个荸荠放在桌上,说留给我吃,就走了。
  第二天,家附近的水塘里浮起一具女尸,经辨认是我的奶娘。我常常想,如果奶娘那天见到我,我亲亲热热地叫她一声奶娘,她也许就不会寻死了。
  我的奶娘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她之所以投水,就是因为一些长舌妇议论她没有子嗣的事情。我受了奶娘极深刻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她。
  
  精明能干的继母鼓励我读书认字
  
  我的继母是丁山人,她初嫁在无锡石塘湾,年轻守寡。她和父亲就结识在来往于丁山和无锡的轮渡上。父亲同情她孤苦,而她也体谅父亲艰难。我母亲遇难后,父亲便把上海店盘给他人,和继母结婚。继母从一个悠闲的城市主妇一下子变成了9口之家的主妇。虽然比上海生活劳累得多,继母却游刃有余,为客人做十几个菜不在话下。继母上过学,会读书看报,每当夏天的傍晚,她会我们讲讲《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等。讲得不周全的时候,父亲在旁边笑着补充。
  也许就是因为识文断字,她的气质和邻居的大婶们完全不同,她也很少和邻居搭腔。时间久了,隔壁的邻居就有了意见,逢人便说,我的生母是多么和气、热情,哪像这个小老婆这么陰阳怪气,女人看《三国》,不是好东西。继母为此受了不少闲气,遭人歧视。
  出乎我意料的是,虽然继母因为识字而遭到邻居的歧视,却鼓励我们读书。她微笑着说:“你们都是很有希望的孩子,但是要找到最好的方向发展,念书是最好的途径啊。”继母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就是她这一句话,成为我的动力。1949年,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解放后,父亲失去了经济来源,全靠继母出租房子,支持弟妹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60年代,继母生的两个孩子就业,她的生活才有了改善。继母生的女儿结婚生子,叫继母前去伺候月子,继母精心地服侍女儿从十月怀胎到外孙满月。紧接着她的儿子又来请她照顾刚出生的孙子。当时继母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是她担心不去会引起姑嫂之间的矛盾,只好带病前往,多年的劳累和旅途奔波,让年轻时候精明能干的继母一病不起,在63岁就去世了。
  从我3个母亲的生活经历看,她们都是普通的旧社会的妇女,纯朴善良、历尽苦难。可是,她们不同寻常的个性,却让她们的后代过上天堂般幸福的生活。
其他文献
大虎是一只花狸猫,也是父亲的挚爱。因它身上带着黄色条纹,叫声低沉而洪亮,大有狮虎之雄风,大家都叫它“大虎”。  论年纪,大虎只有4岁,可是它大概知道自己在家里地位很高,总是“倚老卖老”,从不把我这个晚辈放在眼里。每天在家里昂首翘尾走来走去,如果我挡了它的去路,它就站定不动,向我大叫两声“喵呜”,我不得不让开。我回到家里,它一般看都不看我一眼,拿了鱼干去讨好它,它也总是瞥我一眼。可是父亲母亲一回家,
期刊
我培植了一棵白茶花近10年,名叫“白雪塔”。年年2月开花,花朵洁白壮观,如今因为浙江气候温暖适宜,花期最旺,开了近100朵花。
期刊
西安铁路局安康列车段有离退休职工323名,退岗的87名,老职工遗孀50多名。这些人却分别居住在6个省区11个城市里。可是负责照顾他们的只有季利民同志一个人。大事小事他都得管,这个病了去探望,那个去世要送别,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积极办,不合规定的也得耐心解释。  有的老职工病了,子女都在外地,老两口含着眼泪找到小季。季利民二话没说赶快找车将病人送到医院,挂号、就诊、办手续……老人拉着小季的手说谢谢,小
期刊
2005年年底, 72岁的老伴脑梗塞,造成终身残疾。而这么惨痛的教训,却是因为一根手指关节红肿引起的。   我的老伴自2004年冬天,左手食指中腹部出现两个小红点,然后日渐红肿。擦了许多清凉油和皮炎平也不管用。到了2005年的夏天,已经发展到双手都红肿起来。因为双手红肿,听信别人的土方法治疗,结果问题更加严重,双手手指捏不拢,周身痛疼,四肢乏力,左腿行走困难。  一年来,我陪着老伴四处求医,曾6次
期刊
校长寄语  尹栋年  北京京教老年大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一所老年大学。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要使老年朋友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  我们学校在任课教师的选聘、教学工作的安排、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的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教育部门的办学优势。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有关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门中聘请的,如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教育学院、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期刊
3日:全国爱耳日   4日:元宵节   8日:妇女节  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20日:龙抬头    3月饮食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流行吃爆米花。最好不买街上的爆米花,卫生难以保证。可以到超市买半成品,放到微波炉里几分钟即好。大约几块钱一袋。  ●元宵节到了,有几点关于元宵的常识提醒大家。第一,买来的元宵不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过夜,那样会使元宵里的水分消失变干,煮出来不好吃。倒是放在冷冻室里
期刊
3月21日,“中国俄罗斯国家年”活动拉开了序幕。对于俄罗斯,各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不可否认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文化对一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俄罗斯情结,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标志……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 田青博    “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当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远在杭州的父亲兴奋地告诉我,现场直播,让我赶紧收看……电话的有限时空承担不了他与俄罗斯艺术相聚的喜悦
期刊
添了孩子谁来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似乎是首选。最近,因为一位老人向儿女提出了索要“带孙费”的要求,一时间讨论得沸沸扬扬。你索要过“带孙费”吗?子女对于默默承受“甜蜜负担”的您,有过经济上的表示吗?    这种补贴是子女的本分  ■魏浣莎  老人是不是应该替子女带孩子?这是个很普遍的家庭问题,90%家庭都要遇到。处理得好,全家和睦,处理不好,相互怄气,影响家庭和谐。  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情况。有的老人喜
期刊
是她,把上亿中国人带到了一位年已2556岁的老哲贤面前与大家拉家常。于是,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像一个面目和善、言谈可亲的邻家老头,正和一小群满腹困惑的古代弟子、一大群看书听讲座的现代男女,就我们今天的成长心事及奔小康道路上的遭遇和不平拉家常。   她就是走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女学者于丹,他就是睿智远见、为我们留有许多思考余地的圣贤孔子。谁会想到,一部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
期刊
幼儿园放假,孙儿回家“度假”,我们这个宁静而又安谧的家,顿时喧闹起来。两学年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让孙儿一副“学者风度”,到家行装甫卸,便燕语啁啾地向我口述这一学期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概况,口述能力可以算是“文理清晰,声色并茂”。我听了心中一阵欣喜!“爷爷,您明天和我在一起学习、做游戏、讲故事好吗?”孙孙认真地对我说。“好,好!”我欣然应允。  翌日起床,盥洗毕,孙孙便喊我做早操。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