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中花园不是传说
  “空中花园”也称“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这些叫法都是对希腊语“库列马斯图斯”一词的意译,直译应该是“梯形高台”。由此得知,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
  对于这座建筑的描述,主要见于希腊史学家戴奥多拉斯(公元前1世纪)的著作。戴奥多拉斯勾画的花园建筑的基本轮廓大致是这样的:
  这座建筑物呈方形,边长约120米,它是一层又一层的阳台式建筑,每一层阳台都被下面的若干砖砌巨柱支撑着。这些柱子都很高,支撑最高一层的柱子竟然高达23米。每层的支撑部位排列着一排长4.8米、宽1.2米的石块,其上铺有一层芦草和沥青的混合物,再上面铺着两层熟砖,其上又覆盖着铅板。铺上这几层东西是为了防止上面的水分渗漏,因为堆积在这几层上面的是泥土。泥土的土层较厚,足以使最大的树木扎根,使各种奇花异草得以生长。在设计上,每层支柱的位置选择得十分合理,互不遮挡,这就使得每一层上的植物都能得到足够的阳光。整个建筑上更有趣的是,有一根空心柱子从底部直通到顶上,内有唧筒,用来从幼发拉底河抽水,灌溉花园,这实际上是原始的供水塔了。
  古代学者的这种记述是否真实可靠,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还几乎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因为这里的古代城市遗迹早已变成山丘,所有的文字史料和物质资料都被埋在地下。只是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巴比伦城的许多建筑遗址和泥板文书被发掘出来,以及楔形文字解读的成功,古老的巴比伦城的原来面貌才重新显现在我们面前。
  1899年4月,考古学家开始了对古巴比伦城的发掘。这次发掘从19世纪末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才结束。长达20余年的发掘,挖出了萨尔贡国王修建的数道城墙,以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巨大建筑,即新旧巴比伦的整个古城遗址。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德国人罗伯特·科尔德韦宣布他发现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遗址。他在发掘巴比伦王宫遗址时,在王宫遗址东北角发现一处奇特的建筑遗址。这个建筑遗址大体呈长方形(42米长,30米宽),拥有拱式屋顶。内部有房间14间,这些房间分成两列,两列中间贯通一道长廊。非常奇妙的是,这组建筑物的西墙遗址处有三个彼此十分靠近的垂直坑道,正中间的那一个是方形的,两边的两个又细又长。他认为,这无疑是一种汲水机械设备的遗址。随后,他还发现这座建筑物曾使用了大量的贵重石材,屋顶沉重且含有湿气。考古队发现的这些情况同上述古代学者所勾绘的空中花园的轮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主要发掘人科尔德韦确信,这里就是传说中空中花园的遗址。
  研究者以上述两类材料——古代文献材料与考古发掘的材料——为根据,对空中花园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又进一步做了种种判断,并绘出各种复原图。根据一般认可的复原图,花园建筑的基本情况大体如下:这是一座建筑在略呈方形的底座上的阶梯式多层建筑,层层升高但又层层收缩;底座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物高约22.5米(看来建筑物的实际规模并不像古代作家记述的那样庞大);每一层都由坚固的砖砌弯拱支撑,上面栽有大树、灌木和花草,这些植物每天由设在最高一层的贮水池的水灌溉;贮水池的水是通过从顶到底圆柱形的唧筒供应的,唧筒通过设在建筑物底部的水井将幼发拉底河河水汲上来。
  空中花园建筑虽然比不上巴比伦城墙那样雄伟高大,更不如金字塔那样气势壮观,但是作为一种精巧华丽的古代建筑则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它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层建筑渗水的方法,也足以使它闻名了。
  科尔德韦的发现使得绝大多数人相信空中花园不是传说,人们纷纷把好奇的目光转向这座奇特的花园为何人修建这个问题上。
  一种传说是,这座建筑物是亚述女王谢米拉米斯(希腊传说中的亚述女王。据说,她是叙利亚女神德尔克特的女儿,亚述王尼努斯之妻,亚述王死后她统治了两河流域,重建了巴比伦和其他诸城)为供自己玩乐而命令修建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还是更愿意相信空中花园是人间恋情的产物,关于它的传说至今令人唏嘘——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迎娶米底王齐亚库萨雷美丽的女儿阿米蒂斯为妃子。可婚后不久,国王发现公主总是愁容满面,尼布甲尼撒便问其故。公主说:“我的家乡重峦叠嶂,花草葱茏,景色非常喜人。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实在荒凉。我每天都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岛。”
  公主的思乡病使尼布甲尼撒二世萌生了建造一座花园的想法。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一个阶梯形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革,下面是潺潺流水,园中还有幽静的小道。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如此美丽的园林景色终于使得公主眉开眼笑。
  巴别塔上的草木
  虽然科尔德韦的发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令很多人信服。但是,依然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空中花园可能就建在巴别塔的顶上。巴别塔的作用就是将人带到尽可能高的顶端,正是这种阶梯形状引出了一个人工仿造山景的故事。然而,这个推断也有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花园的灌溉是如何解决的呢?这使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无法自圆其说。
  《圣经·创世纪》第11章有过这样的描述:“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语言都是一样。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各地。”基于以下的描述,故事有了这样的发展:四处漫游的诺亚的后代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团结,准备营建巴别通天塔。人类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很快,高耸入云、硕大无朋的巴别通天塔就建起来了。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直达天庭,惊动了天上的耶和华。看着塔越建越高,耶和华很是震怒。他不但十分嫉妒人们的才能,同时也非常害怕人类的这种可怕的欲望。大概因为普天下的人们皆属同一种族,只说同一种语言,他们又是如此团结一致,现今就可以建造通天的巨塔,长此以往,还不知道人们会造出什么来。等到那时,天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啊?!为了惩戒人类,耶和华施展魔法,变乱了世人的口音。   人们失去了相互沟通的能力,转而互不理睬,高塔也就无法继续建下去了。
  ——这就是《圣经》中关于巴别通天塔的传说。
  有意思的是,“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文,意思是“上帝之门”。由于它的读音跟希伯来语中的“混杂”一词相似,加上当时巴比伦城内的居民确实使用多种不同语言,《圣经·旧约》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联系起来,编出上述的故事。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这座通天塔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最初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造的,后来,那波帕拉沙尔重建该塔,再后来,他的儿子,著名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又对塔进一步加以完善。那么,巴别塔的原型究竟在哪儿呢?
  由于历史久远,巴别塔又几经战乱,能够留下的文字、图画资料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千百年来大家众说纷纭。从中世纪开始,更不断有艺术家举起画笔,在画纸上精心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巴别塔。这些艺术作品和《圣经》中那段不朽的传奇又一同激励欧洲的考古学家寻找真正巴别塔的所在。
  最早被认为巴别塔的建筑是位于现今巴格达市郊的一座由泥砖砌成的塔。此塔兴建于公元前14世纪,为喀西特城市杜尔·库里戈尔的遗物,虽然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依旧。塔高188米,塔身上围有一层层的苇席和草绳,当初建塔者每砌七层泥砖便放置一层苇席和草绳,这样做可以加固泥砖,排干其中的水分并使之保持水平状态。这座塔曾一度被确认是巴别塔的遗迹,但后来遭到考古学家的否定。
  另一座被称为皮尔斯·尼姆鲁德的塔也曾被认为是巴别塔。它位于巴比伦附近,高达154米。不知何故,这座耸立在沙漠高岗上的塔的整个塔身从中间裂为两半,塔顶与塔基处的部分砖块呈玻璃状。12世纪,一位西班牙犹太学者在看到那条贯穿塔身的裂缝后确信是“天堂之火将整座高塔分为两半”,这座塔正是代表上帝对人类的不满与报复的巴别塔。更多的人则认为传说中的巴别塔,就是新巴比伦王朝时代巴比伦城内的马尔杜克神庙大寺塔。马尔杜克大寺塔高295米,相当于今天一座20余层的大楼的高度。在当时人们的眼里,这座塔确实有高耸入云的通天之感。
  这一观点在“历史之父”、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得到了证实。这位历史学家在公元前460年游历巴比伦城时,曾见过巴别通天塔。按他的说法,巴别塔有一座实心的主塔,高约201米,共有8层(实际是7层)。外面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并在半途设有座位,可供歇脚。据希罗多德所述,塔基每边约90米,高度也约90米。塔内的神像和附属物品都由黄金制成,大约800泰伦(1泰伦约合29.68千克)。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真实可靠,照此推算,塔内神像连同附件一共应有23 700千克左右,且都是纯金!
  尽管世人对巴别塔的存在有争议,但19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韦对巴别塔做出的权威论证是可信的。1899年,罗伯特·科尔德韦在对巴比伦遗址进行发掘时,挖到了一座塔的巨大塔基。塔建在一块洼地上,这块地方叫做“撒琴”,意为“棋子”。塔旁是一座神庙,庙里供奉的是巴比伦众神之首——马尔杜克。庙壁包有金箔,饰以淡蓝色釉砖,阳光之下熠熠闪光。它那高大的形体岿然耸立,雄伟无比,从很远处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科尔德韦证实了巴别塔在巴比伦的存在,也确信尼布甲尼撒二世对该塔付出的热情。接下来人们要问的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通天塔?
  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宣扬其文治武功,借修建通天高塔,来彰显其荣耀和威严。
  也有人认为,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重建通天塔这样浩繁的工程不是没有目的的。他想通过修建通天塔来讨好巴比伦的祭司集团,以获取他们的支持。
  还有人认为,巴别塔之所以修得这么高是想把它作为观察天象、思索宇宙奥秘的场所。远古的苏美尔人认为,神会从天上利用星的飞行降到寺塔里,并和敬神的人会晤。巴比伦时代的人们也相信,马尔杜克神会常到寺塔里过夜。因此,人们在寺塔顶为他准备好金榻、金圈椅和金桌,甚至还从全体妇女中挑出最虔诚、最美丽的信徒住在庙中,时刻准备伺候马尔杜克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原始宗教对神的看法,人们并不认为神是高不可攀的。人们不得不把视线再次拉回到古巴比伦时代——巴比伦国王对建筑的热情高涨,他开始修建高300米、直插云霄的巴别塔。然而平原上石头和木材奇缺,修建这一大型建筑的材料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不过,这对富有远见的巴比伦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他们挖掘幼发拉底河岸的淤泥,倒入成千的制砖木模中,成群的工人将其拍制成形,再经过烈火的锻造后,就制成耐用的砖块。这些砖被用来建造巴别塔,它自然是坚不可摧的。而在此之前,人们是用烈日来暴晒砖坯的。
  尼布甲尼撒对建塔的热情一直延续到后代的几世帝王,他们对巴别通天塔的修建无比执著。尼布甲尼撒死后,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下巴比伦后,一反过去征服者的做法,把巴别塔保存了下来。居鲁士为雄伟的巴别塔所倾倒,不但没有毁掉它,还命人在自己死后依照巴别塔的样子,在陵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不幸的是,后来巴别塔还是被毁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把它变成一片瓦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来到巴别塔废墟,他像居鲁士一样喜爱它的风姿,于是调拨1万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清除废土,接着下令全军一起劳动。据斯特拉波记载,亚历山大为这项工程竟投入了60万人。然而,他却在梦想达成之前离开了人世。(待续)
其他文献
近几年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涉及人类步人第三类文明的,如卖座的大片《星际迷航》等。人类迈入第三类文明,面临的二个最大的难题是,万有引力和超光速运动。前者涉及已困惑人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火星是一颗“燃烧的星星”,科学家至今仍在激烈争论与这颗红色行星有关的问题。即使已经有不少飞船被派去研究火星,但有关它的许多问题,我们至今仍不知道答案。2011年11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把它的最新火星探测器一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发射升空。趁此机会,让我们盘点一下这颗红色行星的几个未解之谜吧。  火星为什么有两张脸?  几十年来,研究火星的科学家一直对火星两半球间存在的巨
人类愈发展,水资源的匮乏便可能愈加严重。但是衡诸历史,真正为争夺水源开战仍屈指可数,原因是缺水国家藉粮食交易,可以取得看不见的水。当前甚嚣尘上的抢水纷争,配合全球暖化的推波助澜,塑造出一个不真实的水源战争迷思。  联合国最近发出警告,气候变迁可能造成争夺水资源的严重冲突。联合国在2009年3月发布的世界水发展报告中,援引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水资源短缺所致风险的评论,“和平竞争将转变为暴力对抗”。
江总书记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始终保持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事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事关我们事业成功的大
大数据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创造商业价值的关键和前提在于数据的获得,特别是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然而,隐私顾虑的存在会导致用户做出拒绝提供个人信息、拒绝采纳和
督促检查是各级党委推动决策落实和贯彻工作部署的重要措施。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改进领导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办事效率,实施科学领导,具有十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12月2日报道,全球近年来有大量不明飞行物的记录,这种神秘现象令科学家困惑不已,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究和发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休斯博士认为,他可能揭开了这个谜团:球状闪电和其他大气现象或许能解释部分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    球状闪电引发猜测    斯蒂芬·休斯对2006年布里斯班上空出现的大流星这一罕见现象进行了细致研究。就在这些大流星出现的同
一名党委办公室主任,只有塑造了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更好地行使职权,树立权威。 要塑造好“老好人”形象。这里的“老好人”不是指“你好我好大家好”、无是非观、无原则性、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瞬间。但是,对于一本在UFO领域属于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来说,却是值得回味的。蹒跚学步的昨天,依然历历在目;而立之年的今天,霎时就在眼前。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要由衷地说一声:《飞碟探索》,谢谢你!
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地层微震,近年引起地震科学研究的注意,科学家希望进一步掌握此种微震的信息,来增加对地震发生机制的了解。2010年6月底7月初以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地震学家都保持高度警戒,预估邻近的奥林匹克半岛将出现一连串深层微震,这种现象每12个月~14个月都会发生,研究人员希望能准确记录这些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