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未来时代的自主学习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订规矩,不设限,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更改。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张良甚至为了等来学生的一句回答,整整冷场了20分钟。“学习是一个将问题与资源匹配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不过是进程的引导者,准确地说,是一名教练。”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良突然间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要实验一场“有生命”的教育。2012年6月,他在江苏茅山从当地农户手中租下一座两层小楼,简单装修一下,便开始正式招生。
  “你们这是学校吗?”
  “不是。”
  “你们有多少老师?”
  “就一个。”
  “你们收多少学费?”
  “一分钱不要。”
  前来打探虚实的家长毫无例外地被吓跑了。朋友们劝张良尽早打退堂鼓。可他却胸有成竹。好戏才刚刚开始。
  自己办教育
  教育于张良多少有点宿命的味道。1969年,张良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年轻时是湖北当地雷达学校的教官,母亲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就连两个姐姐和妻子也在高校任职。1991年,张良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湖北监利县当中学物理老师。他很自然地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兴趣。
  “公众关注的大多是教育政策或者家庭教育观,像‘狼爸虎妈’一类,我却很想知道,在学校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在北京的教育书店里泡了一星期,查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越发感觉到了教育圈子的封闭,“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整个行业里没有人在研究。”他决定为这个领域编著一本“教育创新”的工具书,既能分门别类,又有研究分析。为此他整理出了一份涵盖了全国各地800多所学校的名单。然后从中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几所,又用了近半年时间,兴高采烈地挨个跑去参观,果然大开眼界。可是遗憾也随之而来:那些课程新颖的学校没有好老师,那些资源丰富的学校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流程……
  要是能把这些学校的优点都集于一身,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张良暗自想象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中渐渐成型。办教育,首先得有生源。关键时候还是得靠“杀熟”。广泛动员下,同事先后给张良介绍来了两名江苏本地学生。有戏了,只要有一个学生,实验班就能开下去。张良暗自惊喜。一位在上海的故人在贵州安顺山区发起过一个名为“阳光助学行动”的公益项目,送来了三个男孩。17岁的王朝国从同学那里得到了消息,也跃跃欲试,一个人从贵州赶来江苏投奔。于是,这五名青春少年构成了实验班的全部阵容。
  撕书,分类知识
  九月的茅山,泉水叮咚,山野飘香,正是一年中最舒爽的时光。一项意义非凡的实验便在这里的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展开。
  第一天,张良给每个人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打游戏。他把正规学校高中三年需要学习的120余本教材,啪一声摊在桌上,鼓励大伙一起动手把它们撕了。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幸福是不是来得有些突然。
  “其实不是真的撕,只是把它重新分类重组。比如涉及到水污染的知识,地理课和化学课都有涉及,就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传统的学科分类太过庞杂沉重,既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把老师累得够呛。”他的原则之一便是要打破学科界限,仅以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为依据,把知识完全融合。
  最终这120本书被重组成了“环境与灾害”、 “工具与产品”、“政治”、“法律”、“传播”、“商业”、“伦理”等28个学习板块。除了“认识论”和“自我规划”作为核心课程,需要全员参与外,其余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认领。一旦认领成功即被封为“版主”。版主负责组织该板块下的各种专题讨论,制作专题报告,把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每天每个版主都在研究着不同的专题,因为程度不一,领到的任务清单也不一样。当这些不同专题串联到的一起,就构成了一幅知识网络。
  这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学习。不订规矩,不设限,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更改。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张良甚至为了等来学生的一句回答,整整冷场了20分钟。“学习是一个将问题与资源匹配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不过是进程的引导者,准确地说,是一名教练。”“张教练”的目的很明确,要下一场雨,不是打湿地面,而是能润物无声。他要唤醒的是沉睡在每个孩子心中的力量—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自己动手,徒步旅行
  他还借鉴了世界顶级高中“深泉学院”的做法。这所特立独行的牛仔式大学,坐落在与世隔绝的沙漠中央,在那里,学生每天都要参与耕种和放牧,以保证社区的自给自足。为此,他也给实验班开设了烹饪、运动、创业等实践性课程。每天的一日三餐得由学生们自己动手。每个月实验班要定期举行一次户外拉练,基本要求是负重20公斤在 5个小时内徒步20公里。他还一度筹划,想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这栋两层小楼打造成一间乡村旅馆。隔上半年教学地点就会换一换,前脚还在风光秀美的山谷,后脚就一头钻进了石头森林的城市。张良带着学生们在南京、重庆、广州间奔波。一路开着车,到处游游逛逛,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没有严格的课堂,没有堆积如山的习题和应付不完的考试。一切自由得有些不成体统。对学生而言,唯一压力大概就是毕业前的两大任务:一星期内背着行李,徒步150公里;3个月内自筹经费,穷游地球一圈。
  更大的棋
  这些年,脱离体制在家上学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像张良这样,既背道而驰又试图与体制达成某种互动的却不多。他钻研过高中所有教材,研习过各种重点中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寻找在广州的办学地点,他和一所私立高中达成合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对方敞开。他还打算向一所广西的公立学校输出自己的教育模式。尽管这两所学校都对他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学生要能在高考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即便如此,他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接受。
  张良心中还想酝酿着一盘更大的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每5年就会更新一次。面授最终会被在线教育所取代。现在实验班里的小课程体系正是为了未来移植到网上做准备。我想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知识搜索的垂直引擎’。我们的功能最终会变成连锁企业的‘中央厨房’。在后台配备学习分析师,通过自动加人肉的搜索办法,把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资源做出匹配。比如学生只要输入‘海南地球卫星发射基地’后台就可能跳出一段文字说明、一段视频、一段动画等信息来帮助他全方位理解问题。根据他的进度会设置不同的任务,留下学习痕迹。就跟打游戏一样,通过了,下一关自动解锁。只要借助网络,人人都可以实现在家上学。”
其他文献
NASA将首次在太空轨道上生产食物。一个蔬菜培育系统(VEGGIE)预计将于今年12月发射到国际空间站,经过特别栽培的莴苣的太空生长期为28天。在太空种菜,主要是解决太空旅行的一大难题:昂贵的食物。经过计算,运1磅食物到国际空间站,需要花费1万美元,而且都是高卡路里的罐头食品,很不新鲜,但是运到之后一下子就被宇航员吃光了。  NASA有很长的太空栽培植物历史,但主要是出于学术目的,比如研究零重力下
期刊
9月18日,谷歌公司宣布投资成立一家名为Calico的公司,涉足保健养生。Calico是“加利福尼亚生命公司”(California Life Company)的缩写,该公司业务与互联网无关,要解决的是“生老病死”问题。  据悉,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花十年、二十年才能从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的长线项目。比如消灭癌症,如果成功,则人类平均寿命可以增加三年。苹果公司董事长莱文森(Arthur Levi
期刊
如果说粗花呢跟八角帽是经典英伦复古风格的代表,那么能够体现经典老上海风格的装扮又该是怎样的呢?也许是一件量体俢裁的素缎旗袍,又或者是一只棕色皮带的石英手表……9月20日,上海人以复古单车骑行诠释了他们对古典风格的理解。  复古骑行源自英国伦敦,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穿着充满传统英伦风格的复古装束,骑上自己的复古自行车,在每年的春天沿着伦敦中心城区骑行,很快这个始于2009年的活动便风靡全球。2013年
期刊
出生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年轻艺术家,除了成为明星,还有另一条路可走;不用努力尝试成为一个名人,只要他们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你就能够养活自己。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这里,铁杆粉丝是指,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她)都愿意付费购买。他们愿意驱车200英里来听你唱歌。即便
期刊
2013年8月24日,一场名为学在民间:在家上学&多元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担任负责人的研究报告《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  凭借这份报告和热烈的研讨会,我们进一步了解“在家上学”这一教育形式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据报告估算,当前中国在家上学群体人数约为1.8万人,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的人数多达2000人。  9月,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北京、大理、广东等地,拜访了多家
期刊
Internet.org是一个新成立的公益组织,其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的CEO。Facebook曾发布了一条消息,将Internet.org形容为“一个国际合作组织,其工作是再增加50亿人上网”。该组织致力于让尽可能多的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能够接入互联网。现在,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长率每年都不足9%,对Internet.org来说,这是个问
期刊
他办了一所乡村私塾。茂林修竹环绕下,他自家的一栋三层农家小院里,开始传出琅琅读书声。在他创办的这所“星光学堂”里,没有考试,孩子有很多时间玩耍锻炼。  当了18年乡村教师后,姚泳光终于出走了。  填鸭式教学,禁止读课外书,抓升学率……在毕业后工作的18年漫长岁月中,姚泳光一直单独与这些应试教育的模式对抗,小心翼翼地呵护从初二开始就根植于心的教育梦想。  他办了一所乡村私塾。茂林修竹环绕下,他自家的
期刊
他想办一所中国式的夏山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用考试,不用写作业,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1年起步的苍山学堂,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陈阵原是媒体记者,曾自创网络公司。2010年10月,他在天涯社区发帖《逃离北上广 爱大理更爱双廊》,讲述了自己逃离北京,在大理的山水中寻找梦想生活和理想教育的过程。  “很多时候,在大街上在车上,我疑惑呼吸的到底是空气还是尾气;各种瓶装水和桶
期刊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引退。曾4次对外宣布退休的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带歉意地表示:“这次是认真的。”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教父级人物,其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广受好评,美国《时代周刊》曾将他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宫崎骏的电影很安静,他在电影中思考人类与自然,阐述教育和环保,探究和平与战争、人类文明甚至包括女权运动等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人文主题。《风之谷》有着深沉厚重的环保主题,《天空之城》饱含对工
期刊
每天,壹基金的秘书长杨鹏都会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脑前,给网络另一端的儿子杨泽人授课,这样的父子网络课堂已经持续3年。  杨泽人从小就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小学时,有一回语文老师讲王二小带日本兵进入八路军埋伏地的课文,讲到王二小牺牲时,全班同学都哭了。杨泽人却站起来说:“老师,怎么能让小孩子打仗呢?这是违背《中国妇女儿童保护法》的。”老师让他罚站,他一边罚站一边嘴里唠唠叨叨。父亲问他在念叨什么,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