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固体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概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和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地球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妥善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安全、资源安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城镇化等-系列挑战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基于对2015年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科学战略规划、重要科技进展和重要科技文献等反映的科学研究发展动态的系统监测和整理,遴选并总结了2015年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主要科学前沿问题和科技发展态势,以供读者参阅.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2日,Scientific Reports刊发文章《大震后系统触发远震的证据》(Evidence of systematic triggering at teleseismic distances following large earthquakes)认为,大地
由于地球内部具有层状结构,科学家们常常将其与洋葱做类比.以地球为例,大陆和洋底都具有薄的地壳,高温、半固态岩石组成地幔,熔化金属形成地球外核,固态铁形成地球内核,这些
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括:“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科学研究方向.“解剖地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向,也是地震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更好的
2017年5月12日,Nature刊发英国莱斯特大学地幔及其化学组成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Whole-mantle convection with tectonic plates preserves long-term global patterns of uppe
200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以来,在山西南部发生两次较为显著的地震事件,即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和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4.4级地震,这两次中等地震无论中期还是短期预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异常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东郭井水位水温、侯马水管、临汾水平摆和垂直摆等测项均出现较显著的短临异常,异常重现性较好,可将其作为山西南部地区中等地震短临预测的主要依据
2016年1月11日,NatureGeoscience刊文《喜马拉雅大型逆冲几何体及其与廓尔喀地震所揭示的地形之间的关系》(Himalay-an megathrust geometry and relation to to-pography reve
地球物理设施按能力可以分为现有基础能力、新兴基础能力和前沿能力.目前的现有能力对科学发展尤为重要,若被削减,会对科学研究产生阻碍.新兴能力是指在成熟的技术条件下,能
2016年5月6日,Science发表题为《海啸风险:在新西兰海域首次监测到世界上最浅的慢地震》(Tsunami risk:World′s shallowest slow-motion earthquakes detected offshore of New
所有地震在开始时看起来都一样,使人类无法预测哪些地震会带来早期观测造成的最大破坏。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地震仪在主震开始之前监测到地震动,并对附近城市发出警报。即使是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的资助下,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区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