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首次发现慢滑事件或引发大规模海啸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6日,Science发表题为《海啸风险:在新西兰海域首次监测到世界上最浅的慢地震》(Tsunami risk:World′s shallowest slow-motion earthquakes detected offshore of New Zealand)。文章称,研究人员通过详细地调查新西兰东海岸俯冲带厘米级尺度的海底运动,首次发现地震的"慢滑事件"可以使浅部断层发生破裂,引发大规模海啸。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评估海啸风险。
其他文献
2018年是梅世蓉先生诞辰9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为地震预报事业奉献一生的前辈,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特别邀请马瑾院士为中国地震预报论坛摘要专辑撰稿"地震预测战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愿我们继续发扬前辈光荣传统,不断推进地震预报这个世界难题的解决。
数十万人的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不得不承受的历史悲痛。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和海啸备受瞩目,但是,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提供地震造成的破
2016年第2期《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BSSA)刊出了"第一个地震致转物体世界目录"(The first world catalog of earthquake-rotate
2018年8月2日,Scientific Reports刊发文章《大震后系统触发远震的证据》(Evidence of systematic triggering at teleseismic distances following large earthquakes)认为,大地
由于地球内部具有层状结构,科学家们常常将其与洋葱做类比.以地球为例,大陆和洋底都具有薄的地壳,高温、半固态岩石组成地幔,熔化金属形成地球外核,固态铁形成地球内核,这些
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括:“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科学研究方向.“解剖地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向,也是地震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更好的
2017年5月12日,Nature刊发英国莱斯特大学地幔及其化学组成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Whole-mantle convection with tectonic plates preserves long-term global patterns of uppe
200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以来,在山西南部发生两次较为显著的地震事件,即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和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4.4级地震,这两次中等地震无论中期还是短期预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异常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东郭井水位水温、侯马水管、临汾水平摆和垂直摆等测项均出现较显著的短临异常,异常重现性较好,可将其作为山西南部地区中等地震短临预测的主要依据
2016年1月11日,NatureGeoscience刊文《喜马拉雅大型逆冲几何体及其与廓尔喀地震所揭示的地形之间的关系》(Himalay-an megathrust geometry and relation to to-pography reve
地球物理设施按能力可以分为现有基础能力、新兴基础能力和前沿能力.目前的现有能力对科学发展尤为重要,若被削减,会对科学研究产生阻碍.新兴能力是指在成熟的技术条件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