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科,是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课程。在初中学习环节所占地位突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特别关注。本文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经验,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地位的培养方法,希望给教育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主动学习
  一、 前言
  教师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技术、情景教学方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把新课改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可采取趣味导入法,学生知识的有效学习,多在良好的情境活动中获取,学生技能的掌握,也多在情境中后天习得。情境教学往往倡导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直观、形象、具体、真实。情境教学要反映学习场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场景中更好的学习。学生需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身份,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往往和同伴以及老师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和能力。教师应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调节好自己的表达以及情感控制。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兴趣,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良好的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们之间交流活动,能够巩固对课堂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创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然后通过设置问题、语言、角色、故事讲解等多种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当中。所以教师应提前优化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教学内容,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例如课堂上,老师可以开展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活动表演、回答、讲解等项目,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容易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注重道德与法治素材收集
  在中学阶段学生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平时接触最多是学校、家中的人,对社会的法治生活接触少,理解得不透彻,对道德与法治的建设也没有太深的概念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收集一些经典案例,特别是生活中有一定的引导力和导向性的道德的案例,让学生觉得这些案例贴近生活,不是枯燥的法律条款和简单的道德说教。一堂课能否引起巨大的反响往往体现在素材的选取上,如果素材丰富、充实,人物和实例往往立体感强。日常生活是积累素材的一个来源,同时互联网新媒体也是积累课堂素材案例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也应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案例学习法治与法治素养中情操得到陶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上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视角,把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涉及法治与道德的桥段,采取分解的方式,分情节模块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促使他们课下自行探索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完整故事情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知水平。
  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强调书本知识和内容,缺少课堂上学生的互动设计和交流,学生往往感觉内容枯燥,无味,特别是对于法治道德的理解力跟不上。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自主阵地,让课堂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发掘过程,教师的身份是做好引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加强法治和道德的理解力。比如,在學习“维护祖国统一”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体验祖国繁荣与富强,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 教学设计结合热点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发展同步,时代发展接轨,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这门学科是有广泛的实践性的社会学科,《道德与法治》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做好课堂分析,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六、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钩,要改善这种局面,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必要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正确是非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能力,生活中正确践行道德和法治。
  参考文献:
  [1]方婷.纵观新加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及其启示[N].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2]罗斯科·庞德,陈林林译.法律与道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3]刘寿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作者简介:
  冯伟,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银龙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一般都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要素展开,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及写作技巧,静态地分析小说主要讲了什么。本文认为,学习英美文学离不开对语言学理论的
2011年9月,为配合风翔县城南过境公路施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队在风翔县城关镇孟家锈村(一组)北100米处抢救性发掘清理了5座古墓葬(图~)。发掘区地层分为三层,第①层,耕土层,厚0
摘 要:思维导图对于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纠正学生在英语思维导图应用上存在的误区,然后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最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当中的灵活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英语阅读模式,最终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
(一)rn嘉瑞气喘吁吁地提上小背包就跑了进检票处.rn“青岛?”检票员疑惑地看着她.rn“嗯.”rn“快点,就等你了.”检票员撕下检票联,看着嘉瑞跑上了车.rn“今天不是星期一吗,
美的法则并非凝固不变,沿途寻找美的痕迹,却发现美在我们的身边.大自然的美,瞬息万变,飞动摇曳,美得让人震撼,踏着美的印迹,更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理解美的心理;艺术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新课程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兴趣;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阅读是其中的主要一部分。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新课程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
摘要:文章通过对山东省枣庄市的“中年空巢”群体的调查研究,总结山东城市“中年空巢”群体形成的--原因,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年空巢”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山东省城市“中年空巢”家庭对待体育锻炼的目的非常明确,但空暇时间较少,主体健身意识较差,健身环境缺失,并且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选择健身项目存在性别差异,传统与时尚项目并齐;“中年空巢”健身范围较窄,这些因素都对良好的体育生
一只黑瓷碗咣地一声撂到了老梨木饭桌上.rn黑瓷碗旋转着,没有打算停下,歪歪扭扭地前行,碰到了另一只黑瓷碗,两只黑瓷碗就玉石俱焚了,看上去类似糨糊模样的晚饭汩汩地流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