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的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本质保持一致。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课程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原因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论述了提升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实效性
  引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基于广泛宣传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原来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职大学生实际相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对高职大学生思想进行培养教育,使得高职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主体精神提升,同时使得高职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提高,促进高职大学生在新时期错综复杂的理论思潮中对与自身发展与民族、国家复兴相吻合的观念体系进行选择。
  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理论界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对于一般性理论的教学,因此,针对高职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必修课,基于“05新方案”已经从五门课程缩短为两门课程,并且减少了课时,但是对于马克思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还是基于教育部制定的基本内容进行设置与安排,同时采用统编的教材。目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虽然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工作,然而对于专题教案、案例、实践作业等没有区分专业,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于功利性的心理,使得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发展的联系理解的不深入。部分学生听课状态不好,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性不够。虽然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然而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还有待于提高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第一,高职教育实现目标没有充分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市场与社会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导向,为社会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的施教方与受教方都对职业技能的培养给予重视,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功利性实用性教育仍然是高职教育存在的误区,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技能与学习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忽视的问题更加突出。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外语、计算机知识,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给予关注,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视不够。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使得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第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课时不足造成其实效性不够。教育部统编教材是高职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材,知识点比较多,然而高职院校设置的课时相对较少。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进入企业等工作岗位,因此,每学期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实践实习,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更多,造成了马克思主义课程课时不足,教师不能深入讲解每个知识点,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缺乏实效性。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理论水平的差异造成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层次不同,掌握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具有较大差异,比如,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生对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反应比较迅速,课堂气氛良好;但是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文科专业学生在高考之前大部分经过高中政治、历史的强化训练,比较好的掌握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对于理工专业学生中学时期不重视政治、历史等学习,不能很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因此,使得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时效性的策略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管是施教方还是受教方必须给予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进行解释,同时革命的改造世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改造的功能。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纲领、理论与方法,需要不断深入的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具有政策指导、凝聚人心等意义。因此,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不但能够确保与党、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同时,能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指导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时效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存在重视技能、实践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视不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多的知识点,因此,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增加马克思主义教学课时。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特殊性,因此,中央政治局要审定教学内容,所以,教材基于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统一的编写,理论教学体系与教学原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确保教材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另外一方面,要避免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的重复,基于高职院校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与启发,授课重点与难点要突出,基于马克思主义课程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将知识点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与高职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第三,针对教育客体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教案的制定。由于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高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施教者应该制定不同教案。对于文科专业学生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水平,了解一般知识型问题,因此,对于文科专业学生而言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方面的讲解,尤其是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低,甚至不太了解一般历史性问题与社会性问题,缺乏知识型问题,因此,对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重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的讲解,有事情对基本文化素质的讲授给予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高职院校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实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对马克思主义教学给予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思想品德良好,业务素质过硬,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高职院校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摆脱枯燥的理论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最终使得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秦 宜.问题与对策: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1(5)
  [2] 陈 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2)
  [3] 黄蓉生,白显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普遍缺失对工业文化的渗透,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工业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教学的启示,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业文化;工作价值观;应用型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更
期刊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1.心理困惑:接受内容与现实的反差  网络时代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放大了一些社会事件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一些具有负面效应的事件经由网路放大,被大学生接触后,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因为现实的负面事件的效应的扩大,与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思想导向之间的反差会愈发明显。一些折射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资讯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事件容易被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不断整合,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实际,在具体分析翻转课堂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演讲与口才;应用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尽管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所以受到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情绪和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理智特征五个维度对杭州师范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差异不大,其敏感性、怀疑性、幼稚性、世故性等人格因素差别较小;(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性格突出的外向性,骄傲、争强好胜,情绪性以及思维灵活等方面;独生子女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木文从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而来探讨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和高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有效补充,它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校园网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手机已成为学生甚至是老师随身必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上“打不退的第三者”[1]。大学英语的性质和教学需求决定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智能手机应用的可能性。[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否使用手机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探索  手机被称为课堂上的“第三者”,让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如临大敌。如今大学很多课堂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现象
期刊
摘要: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和生活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同时不同生长环境,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未来生活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一直作为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使其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管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促进《组织行为学》教学发展,本文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进行探讨,在分析现有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设计了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心理测试 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尝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新的考核方式。该教学及考核方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
期刊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新兴专业。为帮助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了解当下就业形势、方便未来就业,对在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调研,分析目前在校生与就业单位所需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使在校本科生能更好的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结果表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计算机方面能力有待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重视。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生;
期刊
摘要:MOOC也就是大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此课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属于互联网络上的热点。同时,MOOC作为一类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方式上完全可以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局限性,让教学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此外,MOOC的应用使得受教育者所处的地域性得到了扩展。如果在高等教育中运用MOOC将会对其教育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MOOC以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姿态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