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工程管理学生未来就业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2666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新兴专业。为帮助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了解当下就业形势、方便未来就业,对在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就业调研,分析目前在校生与就业单位所需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使在校本科生能更好的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结果表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计算机方面能力有待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重视。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生;就业质量;发展方向
  工程管理是 1988 年引进到中国建筑行业的一个全新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技术、财务管理、建设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大多高校均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但随着建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日趋成熟和全国各大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中国建筑人才的需求量远小于每年毕业生数量,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调研分析学生能力与就业单位需求,为更多的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优秀的人才,对我国建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源于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办了工程概预算专业(专科),1993年开办基本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并入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该专业在200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立项建设的省级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
  在以就业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帮助工程管理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的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就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的一个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相关调研
  依据学校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统计表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及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向该专业已就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分析就业区域,薪酬水平,就业专业相关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
  1、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通过资料收集,三峡大学近五年工程管理就业数据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就业率正在逐年下降,到2016年更是跌至75%以下,可见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学校以及在读学子必须结合自身进行有效调整。
  2、毕业生市场需求比
  根据历年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发布的需求信息,毕业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供需比平均在1:4左右。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本专业发展方向比较广泛,涉及工程技术,财务管理,建设法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3、主要就业区域与就业相关度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地,目前毕业生月薪可达到3000元~5000元。
  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近五年的就业情况见图2,数据表明毕业生在建设施工单位就业的占58%,水利水电单位的占20%,设计单位和工程咨询单位的各均占4%,银行的占3%,其他占11%。
  可见,现今形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子要重点发展和培养土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1)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如图3所示,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宏观需求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是道德品质、执业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稳定性。可见毕业生不仅要发展专业能力也需提高个人精神道德素质。
  (2)企业对各类证书的重视程度
  如图4所示,企业最为重视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和国家执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应聘者实际的能力证明,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硬件;软件的操作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二、在读生的就业期望
  此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形式发出,从2016年5月5日起到5月20日止,共发放问卷300份,截至5月26日共回收问卷264份,回收率高达88%,其发放对象已基本涵盖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全体在读本科生。
  1、在读生就业领域选择
  如图5所示,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的择业方向在建设单位的占38%,在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的均占18%,其他方向的占26%,与现今国内市场工管主要就业方向基本一致。
  2、在读生就业城市选择
  如图6所示,绝大数学生更倾向于二线城市,与以前就业热门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有一定出入。其原因也许是近年来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太大,同时这一现象也反馈了近五年就业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3、本科阶能力需求
  由图7可知,48%的同学希望拥有丰富的实习经历,25%的被调查者更重视自己的专业成绩,希望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18%的学生希望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只有剩余9%的学生希望拥有过人的外语能力。
  三、对工程管理在读生的建议
  结合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样本调研发现,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应着重培养的素质如图8所示。80%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62%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自学能力。
  因此,不论学校亦或在读本科生,应支持寒暑假时间去建筑工地或者专业公司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确保招聘现场上具备更大的优势。此外,事业单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关注度较高,这些都直接反应了应聘者对专业的精力倾注度和实际执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在读生在校除了熟悉一些必要的软件操作,更要争取更多的竞赛证书、执业证书。   工程管理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专业,在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加强有关土木工程技术方面专业课的学习。其次,要学好工程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管理类和法律类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此外,还要更多关注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市场需求,重视学校组织的各种实验、实习,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四、结语
  通过对比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及在读生的择业规划,可知三峡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近五年的就业签约率大幅度下滑。学校需依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土木、建筑方面的专业技能。此外,在读生更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建造师证、造价师证。
  目前,整个工程管理就业方向还是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的大型国营企业,主要从事施工建筑、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但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应该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涵盖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特性,帮助学生拓宽诸如金融类、管理类方面的就业道路。同时在读生也应考虑考研深造,以提高学位水平来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向玉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32-34.
  [2]赵陆岳.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J].知识经济,2013(11):54-54.
  [3]李秀芳,陈自力,金季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200-202.
  [4]汪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J].安徽建筑,2011(02):182-182.
  [5]郭树荣.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05):43-46.
  [6]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07):5-7.
  [7]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03):46-49.
  [8]任宏,竹隰生,顾湘.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01(02):33-35.
其他文献
摘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改变过去“满堂灌”、说教的陈旧教学理念,要敢于解放思想,直面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关注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大众化。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
期刊
摘要:对外语学习而言,母语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汉语阅读对英语阅读同样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迁移作用。作者以本省普本大学生为取样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受试学生的汉语阅读技能尚待培养,其阅读技能向英语阅读的迁移也缺乏理想的基础,而学生的外语水平则是阅读技能迁移的载体。研究结果认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尽量利用母语的正
期刊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普遍缺失对工业文化的渗透,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工业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教学的启示,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业文化;工作价值观;应用型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更
期刊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1.心理困惑:接受内容与现实的反差  网络时代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放大了一些社会事件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一些具有负面效应的事件经由网路放大,被大学生接触后,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因为现实的负面事件的效应的扩大,与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思想导向之间的反差会愈发明显。一些折射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资讯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事件容易被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不断整合,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实际,在具体分析翻转课堂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演讲与口才;应用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尽管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所以受到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情绪和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理智特征五个维度对杭州师范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差异不大,其敏感性、怀疑性、幼稚性、世故性等人格因素差别较小;(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性格突出的外向性,骄傲、争强好胜,情绪性以及思维灵活等方面;独生子女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木文从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而来探讨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和高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有效补充,它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校园网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手机已成为学生甚至是老师随身必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上“打不退的第三者”[1]。大学英语的性质和教学需求决定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智能手机应用的可能性。[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否使用手机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探索  手机被称为课堂上的“第三者”,让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如临大敌。如今大学很多课堂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现象
期刊
摘要: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和生活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同时不同生长环境,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未来生活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一直作为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使其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管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促进《组织行为学》教学发展,本文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进行探讨,在分析现有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设计了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心理测试 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尝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新的考核方式。该教学及考核方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