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指尖瓷泥开启幼儿智慧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中国瓷器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扎根于板桥这块沃土上,充分融合本土文化,进行整合理念下瓷艺园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两年多来,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瓷艺园本特色课程,幼儿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的瓷艺作品。
  江苏省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原南京市板桥小学附属古雄新居幼儿园)坐落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新城,位于雨花台区西南部,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园,2011年搬迁至板桥新城。板桥新城是历史上有名的“板桥浦”(郦道元《水经注》),自古以来就是商品的集散地,景德镇瓷器由此流入金陵古都。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扎根于板桥这块沃土上,充分融合本土文化,进行整合理念下瓷艺园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在尚未完全褪去余热的夏末时节,走进这样一所幼儿园,迎面而来的仿佛一股清流,令人神清气爽。
  瓷艺活动形式新,幼儿玩泥热情高
  采访当天,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园长戴素琴亲自接待了我们,并就幼儿园开展瓷艺特色课程的现状进行了介绍。戴园长说:“瓷艺最初的状态正是‘瓷泥’,泥具有生命力,它的趣味性、可塑性、创造性常常让孩子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来自周边村庄,他们对泥土十分熟悉,对玩泥巴也充满兴趣,泥土就像是他们随时可见、可亲近的朋友。常常看到小朋友拉着家长的手走向瓷泥区,自豪地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瓷泥作品。孩子们每天问的最多的是‘老师,我们今天上不上瓷泥课’。而当瓷泥区插满标牌时,后到的小朋友会十分委屈地询问老师‘我可不可以也选瓷泥区’……孩子们对瓷泥的兴趣远远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戴园长介绍,幼儿园的教师们每学期都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制订大、中、小年级组课程的实施计划,将瓷艺活动与主题活动、延伸活动进行整合。
  例如:在小班“我喜欢”主题活动中,幼儿瓷艺活动有“我喜欢的食物——荷包蛋”“我喜欢的动物——毛毛虫”等;在中班“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活动中,教师研发出的瓷艺课程有“好朋友的脸蛋”“送给朋友的礼物”等;在大班“中国娃”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的瓷艺活动有“彩绘——有趣的面具、青花瓷盘”“釉下彩绘碗、立体造型——惠山泥人”等。幼儿在整个课程活动中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不禁激起了我们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要欣赏孩子们的瓷艺作品。
  瓷泥区域作品多,创作智慧放光彩
  暂别戴园长,紧接着,记者一行人在业务园长陈晓雨和教科研主任石文的指引下,来到了小班幼儿的活动室。在瓷泥区,我们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一张木桌,正埋头专注地摆弄手里的瓷泥。
  在孩子们身后的作品展示区,我们看到了很多姿态各异的“小老鼠”,它们躺着、站着、趴着,面对面地坐着,还有的手捧“机关枪”,仿佛在“嗒嗒嗒”地对着敌人扫射……在一边的欣赏区,木制展示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已经上了釉的瓷泥作品,琳琅满目,色彩鲜艳。
  记者在寻访中发现,园内最惹眼的当属各个班级中的瓷泥区了。石主任说,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戏泥亲瓷”,园内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瓷艺专项区域,各班瓷泥区分别由材料摆放区、幼儿操作区、作品展示区和欣赏区组成。
  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作品,你会发现很多瓷艺作品的底端有一个类似于圆盘的东西,这就是泥板。瓷泥经过摔打、揉捏、按压制成泥板,再用木刀片将泥板刮平整;小朋友们借助形状不一的模具制出各种动植物来,然后再将它们粘上泥浆粘连在泥板上;接着用毛笔蘸取彩色釉料进行涂色,这便是孩子们创作出的瓷板画。
  日常瓷艺活动除了瓷板画创作之外,教师也会组织幼儿进行釉下彩绘。釉下彩绘是用色料在晾干的已成型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好看的花纹,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瓷板画如果想长久保存,保留其鲜艳的色彩,需要入窑烧制。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住了,表面光亮、柔和、平滑,晶莹剔透。釉下彩绘成品可用于欣赏,也可用来使用,比如作为杯托、笔筒等。
  那么,幼儿进行釉下彩绘的素坯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跟着陈园长来到了瓷艺坊。这是一间大而宽敞的教室,是孩子们进行瓷艺专项活动的场所。由门而入,右手边有一排展示架,上面摆满了孩子们的瓷板画,有素坯,也有上了釉的成品。教室的中间有两排长方形桌子,小班的孩子们每人手拿一团瓷泥,团、压、揉、搓、拉、擀……别看他们才三四岁,其实个个人小鬼大,动作娴熟,操作起来有模有样。指导老师偶尔会坐下来,辅导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孩子们身后不远处,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拉坯机,有两个大班幼儿分别坐在拉坯机前,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地拉坯。原来,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进行瓷艺活动所需要的素坯材料是这么来的!陈园长说,拉坯是幼儿园瓷艺活动项目之一,既解决了材料问题,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瓷艺活动内容,但因为拉坯活动对幼儿的手法和技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参加拉坯活动的基本是大班幼儿。
  在二楼的走廊上,有一个看上去十分雅致的区域。由红褐色纸盒制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边框,组合成一面特色鲜明的“茶叶”主题墙,紧挨着这面主题墙的是一张长长的木桌,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瓷艺花瓶、布艺画和茶杯。瓷艺花瓶和茶杯都是上了釉的瓷艺成品,杯托表面光滑且画有各种好看的花纹;杯子小巧可爱,有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有的则由一圈圈瓷泥条盘筑而成,还有的表面镶嵌着瓷泥小花。虽然杯子的做工并不十分精细,但是,这些带着几分稚气的作品,不正是孩子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吗?不正是孩子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综合表现吗?
  石主任介绍,两年多的瓷艺活动开展,幼儿参与人数比率由原来的80%上升至95%以上,瓷艺作品数千件。全园教师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积极开展瓷艺特色课程,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综合能力明显提高。那么,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是如何做到综合各领域,全面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呢?
  瓷艺课程特色明,综合教育显成果
  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将瓷艺工艺活动与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采访当天,我们有幸观摩了美术集体教学《有趣的象形文字》。李青老师首先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象形文字资料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并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中都有哪些象形文字,然后由孩子们自由发言并上台在白板上画出来。“日”“月”“水”“火”“土”“人”“鱼”等字的象形文字,大部分孩子看得懂,也可以凭记忆画出来,这也为接下来的瓷艺活动打下了基础。   记者观察到,活动室中有四张长方形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两块抹布和一个材料盒,材料盒里除了各种颜色的颜料瓶之外,还有一杯清水、一个插着铅笔和颜料笔的笔筒以及数张印有不同象形文字的小卡片。桌子上分别摆放着花瓶、浅盘和杯子的素坯。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四人一个小组,“想在素坯上画什么”“要用到哪些象形文字”“想表达怎样一个故事或情境”,孩子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只见幼儿先用铅笔在素坯表面勾勒图形轮廓,再用颜料笔蘸取颜料进行填充。其间,孩子们相互探讨,时而双眉紧皱,时而露出自豪的笑容。幼儿每涂完一种颜色,便将颜料笔放进清水中涮一遍,并用抹布将笔尖上的水渍擦干净,然后再放进另一个颜料瓶里蘸取颜料。
  “咦?你这画的是什么呀?”听到声音,我们都好奇地围过去。乍一看,孩子手中的素坯花瓶上尽是一些无规律的线条,根本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直到孩子着手进行涂色,那些线条组合才开始逐渐呈现出形状来——“树木”和“火”的象形文字巧妙组合,仿佛黑压压的树枝上冒着红彤彤的火苗,俨然是一幅森林着火图。
  创作结束后,记者观察到一个小细节。为了防止颜料挥发,每个颜料瓶都有一个小盖子,最后一个离开的孩子会细心地将每个颜料瓶的盖子拧上。这对记者触动很深,瓷艺活动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给予其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充分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变得更加细心、有耐心和责任心。幼儿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亲瓷戏泥”返童年,家园合作促发展
  想要带领孩子“亲瓷戏泥”,教师首先就要具备深厚的瓷艺文化功底和熟练的技能技法,这是必要条件;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因此,在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进行瓷泥活动的并不只有孩子,家长和教师们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陈园长介绍,在课题创立初期,幼儿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家长会谈”等形式了解家长的意见,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家长童年时期最愉快的事情便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泥。现如今,泥巴在城市中早已不多见,如何把玩泥的童年还给孩子呢?瓷艺活动的开展无疑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家长自然非常支持,这也是幼儿园开展瓷艺活动的有力支撑。幼儿园定期举办“亲子玩泥”系列活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亲瓷玩泥,许多家长表示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这个过程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一些年轻家长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采访最后,陈园长带我们走进一间小房间,这里便是烧制瓷泥的地方。迎门可见一台电炉,陈园长说这是专门从景德镇购回的瓷泥烧制电炉,所有瓷艺作品都由这台电炉烧制而成。房间两侧整齐地摆放着待烧制的瓷艺作品,另外还有数箱高白泥和哈哈尼。这不禁再次令记者叹服,连瓷坯入窑摆放都是由自己来完成,并且将整个瓷艺制作的过程进行分解,各环节自成活动,又能相互融合,实属不易。可见,南京市板桥新城幼儿园瓷艺园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已使这所古老的新园长出了新枝,形成了支撑幼儿园发展的坚实框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正如戴素琴园长所说:“学习‘瓷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但一件好的瓷艺作品不仅需要一双灵巧的双手,还要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较强的审美能力、别出心裁的创意、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合作默契。”
  瓷艺作为一项有“工艺步骤”的传统技艺,让孩子在动手中快乐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获得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块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瑰宝正在幼教领域内熠熠生辉!P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本次音乐活动分成欣赏、表达、模仿和游戏等环节。在欣赏环节,教师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欣赏活动,感知音乐的魅力。在表达环节,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模仿和创编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感受。而接下来的模仿环节,则是教师带着幼儿模仿啤酒桶和小老鼠的舞动,旨在让幼儿感知音乐和肢体表达的关系。最后大家一起扮成小老鼠举办魔法音乐会。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教师在设计中增加了丰富的肢体
期刊
内容简介:本次活动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探索过程的背景,幼儿根据灰太狼的观察,判断其遇到了什么样的镜子。在镜子屋里,灰太狼先后遇到了放大镜、哈哈镜,并被镜子中的喜羊羊吓跑了。在灰太狼第三次到来之前,教师拿出了两块平面镜,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吓走灰太狼。幼儿将两块平面镜进行组合、探索,变出了多个喜羊羊,最终成功地将灰太狼再次吓跑了。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巧用幼儿熟悉的动画故事,将探究活动镶嵌其
期刊
内容简介:本次活动从一只徘徊在苹果树下的小老鼠开始,它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又够不着。小老鼠先后看到猴子、犀牛、大象等凭借自己的身体优势摘到了苹果,它试了试袋鼠和犀牛的办法,发现这些办法并不适合自己。想吃到苹果的小老鼠该怎么办呢?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终于吃到了苹果……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勇敢表达,并以体验和模仿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对话。  活动反思: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本领
期刊
张振平  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教授,河北省省督学,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秘书长。  游戏,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其字面意思即游乐嬉戏,《尔雅》曰:“游,戏也。”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游,旌旗之流也。”古人打仗旌旗如云,还讲阵法、讲开战休战的规则,虽然不是现代意义的游戏,但有游戏成分。孔子就肯定游戏是有益的休闲活动。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期刊
著名国际新闻与商业周刊《经济学人》杂志曾公布了全球45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前三名均为北欧国家,分别是芬兰、瑞典以及挪威。韩国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亚洲国家,日本则在45个国家中排在第21位,美国和中国分别排在第24位和第42位。  据了解,该机构对各国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育费用以及可使用性等项目分别进行了调查排名,并进行了最终的综合排位,前十名基本被欧洲国家包揽。以下为该排名的TOP10:  
期刊
本文以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为例,通过以点带面,反映英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北爱尔兰学前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  北爱尔兰地区正在进行的“学前教育扩张计划”是北爱尔兰“政府儿童照料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此计划的目的是为北爱尔兰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机构状况  政府自1998年以来投资近5800万英镑,新建了约10000多个学前教育机构。这些新建的学前教育机构既
期刊
内容简介:本次活动,教师以小蜜蜂采花蜜为引子导入主题——春天的花,可谓是自然流畅。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茶花、牡丹、樱花等花的形状和特征,并和幼儿一起分析各种花瓣的形状,指导他们用橡皮泥制作贴画。幼儿在熟悉了不同花瓣的特征以及橡皮泥的特性之后,开始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制作贴画。最后,大家将各自制作的贴画放在一起进行欣赏。  活动反思:幼儿艺术活动探究时间如何把控,如何让幼儿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
期刊
是爱点亮了邓益云的幼教之路,让她选择坚守幼儿教育;是爱让她孜孜不倦地耕耘,一路播撒芬芳。在爱的教育中,邓益云执着前行,为幼儿终身发展而奉献。  她,爱园如家,连续15年被评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优秀园长。  她,爱幼如子,认为“孩子的未来是‘玩’出来的,一定要多给孩子‘玩’的机会”。  她,将“爱”字放在成长之前,“幼儿教师要成长,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孩子”。  她,就是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在《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中规定,小班阶段:“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中班阶段:“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综上可知,小班幼儿以求同能力的培养为主,中班幼儿则开始进行分类能力的培养
期刊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针对农村“一个大嫂就能办一个幼儿园”问题表示,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当老师,有些地区富余的中小学老师经过培训达到相应要求后,也可以转为学前教育老师。  近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又一项支持中西部教育的重大决策。  陈舜表示,过去几年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非常快,在五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