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文献记忆与趋势分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文献计量学相关定律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从文献增长、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作者群体、研究主题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关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发现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医学研究生教育广受学者关注并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区期刊、高产研究机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还没有进入研究成熟阶段;近十年来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日趋活跃,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逐步形成,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全面,但研究的整体质量和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能力提升、教学改革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Cite 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02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ws of bibliometrics and citespace, this paper makes a bibliometric and content analysis on the journal papers on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in CNKI database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growth, journal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author group and research topic.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on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s showing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The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and has formed a number of core areas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tive, high-leve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teams have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research areas and research contents are also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training mode,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medicin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ite Spac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研究生教育肩負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临床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医学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内医学院校研究生的扩招,虽然为我国快速发展的医疗保健系统输送了大量急需的高素质、高水平医疗技术人员,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端应用型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质与量的均衡发展,是医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基于此,作者利用Cite Space软件,引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学界近十年关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梳理,采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形式加以分析,以期展望未来的研究进路。
  一、研究设计
  知识图谱运用文献计量软件,通过挖掘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信息来绘制,主要应用于各学科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的量化分析[1],本研究采用的知识图谱工具是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Cite Space软件,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热点演进趋势。本文的文献分析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在CNKI数据库中,以“医学”并含“研究生教育”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所采集文献时间段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共检索出文献1897篇,文献样本收集于2020年8月14日。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人工方式剔除条件不符(包括书评、学者访谈、会议综述、新闻报道、发展报告、征文启事等) 文献,最终得到期刊文献1807篇用于知识图谱分析。本文从研究时间演进、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文献被引等方面梳理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文献记忆,以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展望未来的研究进路。
  二、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总体概况
  作者通过对收集的期刊文献的样本进行分析,尝试从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四个方面揭示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总体概况。
  (一)文献年度发文量统计
  通过对所采集的近十年的1807篇期刊论文样本进行发文量分析,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进展。从年度发文量统计中(图1)可以看出,发文数量呈波动趋势,2010-2015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2015、2016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8年达到谷底,2020年前7个月发文量为82篇,系统预测值为130篇。可见,近十年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6年的稳定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的波动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这一阶段该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渐吸引我国学者的目光,研究成果稳步上升。而2015、2016年可以说是近十年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转折时期,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18年99篇发文量较2016年242篇发文量下降近1.5倍,2019年有所回升,但2020年预测又将有所下降,可以说2016年以来,发文量呈波动趋势,但是仍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总的来看,近十年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经历了波动发展的过程,但取得了相对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发文作者情况统计
  论文作者是研究的核心贡献者,而核心作者是指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科研人员,其研究方向一般代表该领域的重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从核心发文作者和作者间合作情况两方面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文作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搜集的1807篇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段丽萍,共发表22篇。根据衡量各个学科领域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的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认证公式为M≈0.749 Nmax,公式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文献数[2]。计算可得到M≈3.51,因此该领域发文数不少于三篇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核心作者共有43位,共发文252篇,约占文献总数的13.9%。其中,选取发文量前11的作者为最具代表性作者(因第10位和第11位两位作者发文量并列,故选取11位),见表1。作者间的合作是提高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分析文献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分布就显得非常必要。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43位核心作者的合作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2。图2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的大小与作者的发文量成正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1中所涉及的11位最具代表性作者的节点。此外,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曾有论文合作,连线的粗细与合作论文的数量成正比,我们可以看到43位核心作者之间有多对合作关系,涉及大部分作者。而以孤立节点的形式存在的作者表示论文为独作,还未和其他作者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发现:一是11位最具代表性作者之間存在着合作,且整体较为集中;二是虽然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多,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呈现出多核心的现象。可以蠡测,在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研究的出发点可能有所差别,且成果相对独立。
  (三)发文作者情况统计
  研究机构是支撑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科研力量的分布,进而准确把握该领域研究的主阵地。根据搜集的1807篇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见表2),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共计20篇,其次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的18篇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13篇。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构成了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第一梯队,二者与第三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三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组成了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这10所研究机构均为传统医学强校或医疗机构,是较早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院校,它们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氛围浓厚、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也是情理之中。
  此外,我们通过运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研究机构的分布图谱(图3),对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研究机构的合作现状。为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发文量前50位的单位进行可视化分析。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所研究机构,节点的大小与机构的发文量成正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2中所涉及的10所主要机构的节点。此外,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的粗细与合作论文的数量成正比。而以孤立节点的形式存在的机构表示论文为独自单位发表,还未和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由此我们发现:一是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频繁,规模最大的是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研究群体;二是合作研究较强的两个机构通常处于同一城市或部门。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等部门,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研究生处等部门,皆属于学校内部的部门合作;三是北京为研究的中心地区。由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地域分布看,有四所研究机构分布在北京,在图3中也能看到北京高校与其他地区高校的合作关系。可见北京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中心阵地,重庆、广州、天津等地也汇集了一批相关研究的著名学者。
  (四)期刊分布情况统计
  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分析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有助于提升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能为该研究领域学者提供研究成果发表的最新走向。根据搜集的1807篇样本进行期刊分布统计分析,可知研究成果分布在372种期刊中,选取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见表3),共计102篇,占比5.6%,可见这10种期刊构成了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区期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与《科教文汇》以11篇发文并列首位,但排名前10位的期刊没有一个是属于核心期刊,可见关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加强,提高研究的厚度和深度。
  三、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剖析
  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为我们全面且直观地呈现了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记忆,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而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样本进行关键词聚类等相关分析,可为深入剖析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提供支持。
  (一)论文的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精华,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就能有效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反映的是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共现程度。将搜集的1807篇样本文献全部导入Cite Space软件,日期选择“2010-2020年”,时间分区为1年,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阈值设定为“Top50”,利用寻径Pathfinder进行网络修剪,运行完成后可得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从图4中可以看到:一是图谱中共有477个高频关键词节点和1097条连线,聚集性为0.0097;二是从节点大小看,除“研究生教育”外,“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等节点较大,表明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研究热点。
  此外,关键词的中心性反映出关键词共现程度的高低,为更直观地反映这一程度,我们选取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中心性(见表4)进行考察,可见:一是关键词后数字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研究生教育”出现频次达到511次,次数和中心性皆为最高;二是发文频次和中心性不成正比,并不是发文频次越高中心性越高,中心性的大小只反映与该关键词的共现程度。   (二)论文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热点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我们对前20位关键词按照相关性进行深入梳理和类别划分,将20个关键词归纳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四类,具体划见如表5。
  (三)研究热点领域剖析
  我们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统计分析得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集中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医学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四个热点领域。
  一是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经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一内容的研究多是集中在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有学者就引入了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基本思想,阐述“系统常态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内涵与特征,提出基于“基础体系、过程体系和支撑体系”在内的“三效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化、常态化建设方案[3]。有学者认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要与未来职业进行衔接,但部分院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存在不足之处,应深入分析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此来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4]。此外,还有学者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满意度、培养状况等方面进行过实证研究。可见,有许多学者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二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从两个进路展开:其一,中外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对比。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美、英等发达国家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特点、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等内容,试图探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5]。也有学者具体对比了中美、中日、中韩等关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不同。其二,从具体的专业出发研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比如有学者研究了麻醉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其认为应从掌握临床技能和建构科研思维方向入手,结合麻醉学科的特点,从理论学习、临床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开发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形式教育[6]。还有学者对口腔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进行了研究。
  三是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的研究。从前文的关键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要以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为落脚点进行分析与思考,有学者提出通过多举措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等具体做法,探讨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思路[7]。其次,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是一个优秀研究生所必备的素质,但是目前医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着“只重临床,忽略科研”的培养偏差,那么有学者分析了当前专业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策略[8]。此外,还有学者分别探讨了中医、西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是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关于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界从各个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从国际化视野出发探讨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学者结合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及自身的留学经历,提出构建国际合作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国内外院校优势进行联合培养[9]。总之,在培养过程中开拓医学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有学者分析了医学研究生国际视野培养的现状,结合自身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从院系、导师、学生三个维度讨论如何开拓医学研究生的国际视野[10]。此外,还有学者对目前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定量研究,从定量研究中追踪培养模式的变化。
  四、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进路展望
  以上分析可见,国内学界从多个角度对医学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学者们的研究为我们识别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参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进步的空间,作者认为应以研究现状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关键词时间演进趋势,来展望该领域的研究进路。
  (一)关键词时间演进分析
  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可做出时区图谱从时间维度展示文献关键词方面的热点与演进趋势。将搜集的1807篇样本文献全部导入软件,绘制出的时区图谱见图5。图5以时间为横轴,节点表示热点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词频,它们之间的连线表示热点词在时间上的演进趋势。从图5我们已看到:2016年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内容、具体理论、具体专业的研究,在2016年之后主要结合“一带一路”“双一流”等背景的研究。
  (二)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深化方向
  前文我们围绕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概况和热点进行了讨论,但我们还要认识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尚待深化研究的重要问题。
  1. 丰富研究方法
  从文献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理研究,很少有学者从定量层面去做实证研究。比如,广西医科大学陈泉宇、徐晓君对医学院校学术型研究生整体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培养与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评价打分[11]。但此类学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毕竟是少数,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研究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证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某个时期的实证研究不能作为永久的研究数据。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从定量层面加以研究,及时发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展程度,为学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拓宽研究视角
  从现有成果来看,大多成果是围绕医学研究生进行学理探讨,从教育现状与措施等教育展开,且主要是从医学、教育学的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但作者认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大课题,而且研究生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持续发掘的问题,对其研究不应该拘泥于这些视角,应该采用多学科思维。如从心理学的视角去研究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去探析医学研究生思想素质的提升,采用文化视角去分析传统医学文化对医学研究生的影响等等,以此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论证力度。   3. 明确研究内容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医学研究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是从什么角度入手研究最为合适?这应该是在研究之前就要厘清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些研究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背离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初衷,所提出的存在问题并不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有“随大流”之嫌,所以提出的解决路径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作者认为,研究者们还是要树立问题意识,找到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真正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进一步剖析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初衷、问题及路径。
  从上文的一系列研究数据和现状剖析中,可以看到国内学界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是四个热点领域。在丰富研究方法、研究生接受度、拓宽研究视角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化。当然,作者借助文献梳理软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文献整理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软件的使用和文献的分析上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國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310-1314.
  [3]朱小平,范贤明,吴珊,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常态化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1):25-26+32.
  [4]王丽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现状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6):169+180.
  [5]张家慧,霍刚,张爱京,等.中外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照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6):6-9+20.
  [6]李冬梅,杨迎春,隋海静,等.麻醉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与科研思维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872-874.
  [7]陈婉南,左雪玲,柯荔宁,等.跨学科交流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4):302-304.
  [8]董德福,曾琪,周亚芳,等.浅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广西医学,2020,42(5):659-661.
  [9]苏丹,张艳桥,李志伟.国际合作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5-57.
  [10]罗赟星,高文静.国际视野背景下创新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23-225.
  [11]陈泉宇,徐晓君.医学院校学术型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分析与提升策略探究[J].高教学刊,2020(23):187-189.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顺利开展全面在线教学活动,作者所在学校各部门创新举措,协同工作,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同时作者总结了成功的原因,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对于在线教学大规模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在线教学;协同课程资源;教学监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051-04  Abstract:
摘 要:慕课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为中国教育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当前慕课建设仍存在较多误区,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建设方案,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套需求引导评教一体的慕课建设方案,并以信息安全技术慕课建设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详细论述了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内容。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并获得了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
摘 要:就業是民生之本。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培养环节与就业环节割裂、缺少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体系、个性化就业指导乏力、导师参与度不够等窘困状况。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管理中应从创新就业指导管理体系、创建稳定的指导队伍,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设置、搭建线上线下指导模式,拓展就业指导资源链条、落实导师责任制度建设,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目标、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就业;研究生;指导  中图分
摘 要:医学生与其他本科学生有明显不同,从事的是人命攸关的事业。需要突出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终身学习理念。医学生评学考核架构应促成思想品德目标、知识结构目标、临床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的完成。具体考核途径应深化平时、期末、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考核。医学生考核应强调医德医风高尚、临床技能扎实、专业知识深厚、政策法规熟悉、人际沟通顺畅,做到常见临床问题处理规范、正确、独立,复杂疑难问题处理灵活、细致
摘 要:针对高等工科教育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车辆工程专业经过多年实际探索,提出一种车辆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旨在培养当下企业及社会所需求的能独立思考、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将学科竞赛引入车辆专业教学,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实践衔接融合,并由校、院、专业三级机构的学科竞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保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培养机制转型、质量瓶颈突破、评价标准重置和发展方向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线性思维方式已不能有效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借鉴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深化改革的现实诉求。熔注生态学理论,本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内涵,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实践机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素养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机制构建;可持
摘 要:《中國教育现代化2035》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模型,文章对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的维度构成,分离出相应的支撑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设计,以共赢为基础推进协同育人,以项目为依托强化实践教学。
摘 要:知识及其习得机制问题是所有学习模式的基本问题。在数字化学习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实践中由知识及其习得机制引发的知识悖论问题,使现有的学习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和比较了传统知识观与现代知识观对知识涵义的诠释,指出知识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概念;其次厘清了作为知识连续体四要素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在线学习模式下知识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最后基于联
摘 要: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能为英语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英语词汇多个义项的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解释。教师可将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转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词汇意义发展演变的认知理据以及英语词汇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展学生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有所创新,突发疫情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提出了紧迫要求。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的首要内容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包括研究性教学理念和和谐教学理念的提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适当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和大数据反馈法。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最后需要教学技术的创新,高校教师要在教学软件创新和教学技能创新方面进一步培养自身。  关键词:思政课;网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