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反智主义的兴起:一个社会阶层结构嬗变的视角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欧美国家反智主义的兴起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意识形态现象,与西方社会阶层结构嬗变高度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政策失衡所引发的社会阶层分化、固化和极化,导致一些国家从较为稳定的“橄榄型”阶层结构蜕化为分裂的“双钻石型”阶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嬗变和社会关系紧张引发的排外、仇怨等社会心理影响了人们的理性思维,中下阶层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阶层分化的格局,同时造成了智识水平下降的趋势,使民众更易于被精英和政客煽动与误导。反智主义是西方治理危机和制度危机的精神伴生物,在目前欧美国家资产阶级制度体系和统治方式之下,将始终存在蔓延和膨胀的空间,随着西方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演化激化,这种精神异化可能会以更加剧烈的社会运动形态表现出来。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弘扬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与民族特色,让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防止民族传统体育随着时代的推进变迁导致自身逐渐没落甚至是消失的无影无踪,最终得以让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体育精神层面最大化的、最直接的、最全面广泛的表现出来,并不断顺应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趋势。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研究:对陈汉平和白的《地域经济对民族体育产业的促进与展望》文献进行理解分析研究研
高尔泰和李泽厚都阐释“自然人化”美学理论,两者都继承了马克思“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但在此基础上高尔泰强调了人主观感受对于事物美的判断和体验,表明人的感觉、个体对美的创造力不可忽视,而李泽厚认为并非个体性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而是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总体性的人类群体在实践中创造了美的意识和体验。强调美的社会伦理属性和客观性。两者对于“自然的人化”美学思想的阐释既有相联系也有分离的部分,因此文章将李
了解中国绘画历史可知,这一领域蕴含的美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逸,另一方面是指墨戏,两者是表现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在实践研究中具有紧密联系,其根本点在于主体价值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国绘画形式和基本内容,深层探讨我国绘画美学中包含的主体价值及艺术精神,既可以掌握绘画作品的创作内涵,又能为现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因此,本文在了解逸和墨戏的美学内涵后,从创作主体、生命感、创
口语焦虑是二语教学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前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群体而言,汉语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语言技能。而在汉语学习中,具有口语焦虑情绪也是留学生常见的一种现象,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对教育心理学中口语教学与学生情绪反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口语焦虑与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自我认知差异之间存在联系。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亚非留学生这两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群体进行调研,探讨在中文口语课堂的教学
近几年来,高考中材料阅读类数学题的出现频率居高不下,高考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视已逐渐显现。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强弱关乎到学生是否能从数学材料中精准获取文本信息,吸收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等,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学业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目前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状况,知道影响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就以上三
中国古代思想,由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组成。在主体心理中,情与感既有内在关联,又有功能分工。情,重在主体心理;感,重在主体与世界的关联。中国美学之情,在性、心、欲、意、志、情的整体中运行。性、心、欲与意、志、情是整体的体用关系。在整体基础上,情又有自己的类型功能划分,如心理上的七情等和审美上的悲喜等。中国美学的感与情,形成自身的体系。从情来讲,它是以阴阳之美和阴柔之美为基础的多层多向展开;从感来讲,第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推动新闻传播形态的变革。以央视网“化屋村:蝶变悬崖村逐梦振兴路”VR新闻为案例,邀请15名青年用户体验VR新闻,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访谈文本,借助ROST-CM6软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青年用户对VR新闻的体验感知。结果表明,青年用户对VR新闻“沉浸式、交互性、融合性”等特征满意度较高。负面感知主要源于“设备质量、技术接受,机体适应”等方面,除此之外,VR新闻体验感知好坏还
本文针对某运行处理效果较差的白酒酿酒废水处理厂工艺改造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格栅+浅层气浮池+磁混凝沉淀池+酸化均质池+一级厌氧塔+EGSB厌氧塔+厌氧斜管沉淀池+AO-MBR池+Fenton高级氧化池+BAF池”的高效处理工艺,在改造投资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有效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
近几年的高考题,特别是概率统计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解码能力”这一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关键能力发展水平作为高考主要考察内容[1],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方法和思想的积累,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新教材浅显易懂的特点,把握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时机,注重教师示范引入,强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为主例,试图从汉字中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形象以及女性一直以来在男性话语体系下所受到的偏见评价甚至性别歧视。通过对女部字的文化内涵分析,利用语言与文化和思维的关系对现代女性如何破解性别困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