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丰收猪” 铺就“成功路”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淑梅刚30出头,丈夫在磁县县城一家企业上班,自己在家里耕种着7亩责任田,生活殷实富足。然而,张淑梅不甘心一辈子从“土里刨食”的生活。1992年,她凑钱购买了40头小猪崽,在庭院搞起了养猪,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净赚了1.6万元。可观的收入令乡亲们“眼红”,第二年,村里的养猪户一下子增加了20多户,第三年增加到120多户,张淑梅也成为当地养猪致富的带头人。
  1994年春天,雄心勃勃的张淑梅经和丈夫商量同意后,筹措100万元资金,在村外兴建了一个占地面积6亩、可容纳1000头猪的小型养猪场。猪场建好后,她从河南省驻马店一次购进300头仔猪,准备大干一场。没料到,不到10天时间,所有仔猪感染瘟疫,不吃不喝。她心急如焚,急忙找专家诊治,结果保住了一少半,经济损失达6万多元,惨重的打击令夫妇抱头痛哭了一夜。
  “从哪里跌倒,还要从哪里爬起”。一向不服输的张淑梅全身心投入到养猪事业,并高薪聘请了养猪技术员,常年驻场进行技术指导。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她与爱人一道外出考察学习,近的到周边县市,远的到北京、河南、山东等地。每到一处,她都要到养猪场、猪肉市场和肉食品加工企业考察和学习。听到哪里有人养猪养得好,就不辞辛劳上门参观、讨教。母猪生仔,她就日夜守候在猪棚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她的养猪场当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年创产值80多万元,获纯利润20多万元。
  1998年,张淑梅又投资500万元对养猪场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62亩,年出栏规模1万头。为提高现代化养猪水平,在猪场相应建立了集约化养猪生产工艺群、标准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建立了人工授精化验室,健全了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杂交繁育体系。目前猪场的基础设施、技术力量配备、猪场和猪群规模以及防疫管理水平均达到了省级重点种畜标准,2007年被评为省级绿色“无公害产地认证”,2008年被磁县授予“标准化科学养猪基地”,2009年成功申办了“种畜许可证”。
  几年来,她攻读了畜牧专业大专全部课程,先后记录了近50万字的读书笔记,并自己摸索出一套“饲料改良配方”、“生猪圈养规范”、“苗猪新型金属结构高床笼养技术”等成功经验,先后撰写了《商品瘦肉型生产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猪囊虫病诊断及防治》等多篇论文,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和省市举办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2003年河北省农业厅给她颁发了“农民高级技师”证书;2004年被评为市级“助理畜牧师”;2005年国家农业部给她颁发了“农民高级技师”证书;先后两届被评为“磁县优秀乡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作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张淑梅多次应邀在镇村党员干部、村民会上介绍养猪经验,讲授养殖技术。为更好地把技术、经验转化为发展养殖的“催化剂”,在她的组织下, 2008年成立了磁县众益养猪专业合作社,张淑梅亲任理事长,当年养猪专业合作社被省评为“示范社”。合作社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各项服务,建立人工受精化验室,辐射带动周边县、乡、村2000余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购饲料、药品,统一销售,使广大养殖户降低了养殖成本,规避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面对群众致富的渴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张淑梅对未来进行了新的规划,3年内集中养殖户建立起绿色养殖小区,年生产出栏商品肉猪10万头,年利润达到2000余万元,注册成立“磁县诚信肉制品有限公司”,采取分类分割、真空包装的方式,对生猪进行深加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努力将本地饲养的生猪深加工产品打到国内各大市场,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张淑梅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事业,以友善热心谱写和谐,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先进女性风采,她用自己的勤劳、坚毅书写了一个农家女的辉煌。ma-ch-ch@163.com
其他文献
行走职场,你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职场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只有摆脱这些精神枷锁,你才能获得职场上如鱼得水的自由。    “心理奴隶”闯关记:  “别人怎么想”不重要    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到了身边多位朋友,因为这场浩劫被裁员后的小王成了彻底被“别人
期刊
常常听到朋友们夸自己的妻子如何会浪漫会撒娇,十几二十年过来了,还一如当初。想想自己的妻子就只知道油盐酱醋,便经常觉得不值。  与妻子的相识有些喜剧性。那是80年代末,那天在街上闲逛,突然就下起雨来,只好沿街在别人的屋檐下走走停停。到了一家卖烟酒的铺面,顺便买包烟,就堂而皇之地赖在那店里不走了。这时,从里屋出来一个人,就是她后来成了我的妻子。  妻子那时还腼腆,见了我,睁大了眼:“是你……”  认识
期刊
A说她男人整天应酬,人影也看不到,甩手扔钱,成了他对家里的唯一责任。B不住咋舌,能挣钱的老公多好啊,我男人一点出息都没有,下班后,连门都不出,看着NBA都不用吃饭。C说我老公,抽烟喝酒,臭袜子乱扔,家里乌烟瘴气,怎么说也不听。D说那算什么,生活怎能不沾点烟火气呢。我的男人什么都好,可最要命的是他沾花惹草,弄得我心里整天地不干净。看他像防贼一样。  不知道谁感叹了一句,我们都没遇到好男人。  什么是
期刊
我爱看书,尤其爱看杂志上各种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没少看到一些女子不忍欺骗自己最爱的人,将纯真年代的失贞事件坦白交待,但凡此类故事,通常以男友离去或痛苦得找不到北为结局,间或有一个大度能容的,我也不信他们还像以前一样甜美。  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所以对于过去,电影《甲方乙方》给出了标准答案“打死我也不说”。再推广到对方身上,就是“打死我也不问”。  有些事,糊涂着比清楚着强,只要现在心全在这、工
期刊
曾湉是央视《中国新闻》、《新闻60分》和《直通香港》节目主持人,王凯则是央视《商道》和《第一时间》栏目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很受欢迎。不为人知的是,两人不但是工作上的同事,还是生活中的夫妻,在竞争激烈的央视,这对 “同行冤家”自然少不了众多的磕绊与磨合……     师出同门,缔结一段美丽约定     1999年7月,聪颖的曾湉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当年年底,在学校组织的“12.9”回归诗歌朗诵会
期刊
一    2007年9月8日下午,我心血来潮地去本市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报名参加成人芭蕾舞培训。其实当时我并不是真的要学芭蕾舞,我只是想给自己找一点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以便能忘掉刚刚凋零的初恋。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遇到了活动中心美术培训班的兼职教师陈阳德,他是个很风趣的人,这次交谈我们很快混熟了,我觉得同他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于是,他又主动约过我两次喝咖啡。  我们交谈的时候,陈阳德向我说
期刊
2009年12月10日,赵燕妮和张帅这对新人幸福地登记,在法律上成了夫妻。他俩是大学同学,都是本地人又都是独子,双方家长都舍得给孩子们花钱。燕妮的父母担心女儿吃亏,在钱财上很“大方”,就是想让女方在男方家里有地位,自从张帅的父母给了燕妮3万聘礼后,燕妮父母就传话一起筹备他们的婚礼。张帅家出婚房,燕妮家买车。  张帅父母拿了15万首付在三环买了一套90平的多层住宅,贷款25万,房价低,销售许可证尚未
期刊
聪明儿子有些傲,女教师妙用“纠错教育法”    邱荣芳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丈夫李永德在机关当公务员。1991年,儿子李凯来到了世间,夫妻俩对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   让邱荣芳夫妇高兴的是,李凯自小就很聪明,学东西很快。6岁那年,邱荣芳就把儿子送到了一所重点小学就读。很快,李凯的天资得到了任课老师的夸赞,可老师同时也指出了他学习上的缺点,学东西虽快,但有些傲气,做作业很粗心,题目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
期刊
思想是世界上最多元万变的东西,但说人人都追求幸福,这点应该是统一的,难得统一的是幸福的标准。  记得八十年代一首流行歌《幸福在哪里》,殷秀梅的女中音激昂地唱着:幸福在哪里呀, 朋友呀告诉你, 他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他在辛勤的工作中, 他在艰苦的劳动里……他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他在精心的耕耘中,他在知识的宝库里……  时移世易,传到现代人耳中,很多人会不屑地说:才怪,我就觉得幸福在柳
期刊
婚前的男人没自由,因为他们需要时间去陪女人;婚后的女人没自由,因为她们把自己的时间用在了看管男人身上。  其实,婚姻是什么呢?不是牢笼,更不是看守所。婚姻是让人彻底放松和休息的家,是让男人和女人永远离不开的地方。很多女人婚后容易产生紧迫感,总以为自己青春不在,美貌无存,怕门外的春光吸引自家男人的眼光,所以婚后的女人往往不自觉地多了一项任务,看管男人。这项强加给自己的任务,不仅累了自己,也苦了男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