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版面设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设计最终效果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着重于研究版面设计课程教学的新理念,并探索其可操作性。通过对“1+1+1”分阶段教学法的提出和研究,让学生能更快速的掌握版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适应市场的节奏和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版面设计;分阶段教学;实效性;创新
版面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必修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版面创意思维能力和实际执行能力。后期的应用性专业课都是以版面设计的形式来对设计的创意与主题进行展开,以美观大方的版面视觉效果准确清晰地传达各种不同媒介的相关信息,最终实现具体设计的功能与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版面设计教学呈现出教学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节、实效性差等众多问题。因此,版面设计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更好地避免课程内容与课程训练中存在的局限性,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侧重务实效果,达到版面设计教学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准则,注重学生理解、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什么是“1+1+1”分阶段教学法
“1+1+1”分阶段教学法是将版面设计理论知识、导入市场项目设计和印前技术三者之间进行结合,从而进行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针对性,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教学思路。
该教学法大体归纳为:教师讲授演示——作业练习(导入市场实际项目)——教师与设计公司专业人士进行针对性辅导,结合市场现状分析问题——印前知识讲授——学生实地(印刷厂、输出制作室)体验理解、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项目提案,归纳总结。
2“1+1+1”分阶段教学法的优势与特色
“1+1+1”分阶段教学法能结合市场实际、充分遵循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任务,从而形成版面设计完整教学体系,其优势表现为:(1)在教学中能够进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提升版面设计教学实效性;(2)能够结合有利市场资源,把真实项目案例引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作业能直接被市场认可,具备商业价值,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发展;(3)注重将印刷前期知识技术与版面设计课程进行相互衔接,注重实际设计成品生产需求,教学不空泛脱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艺术专业高水平应用性人才。
“1+1+1”分阶段教学法的思路与传统的版面设计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保留传统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性、严密性等优点上,与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接轨,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其特色为:(1)打破传统教学格局下只有任课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在教学中将知名设计公司里的商业设计师与印刷厂技师请到版面设计课堂中来,根据其不同的专业优势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在训练方法上,改变以往假定的作业形式,引入实际的市场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前期思考——执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与实际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加强版面设计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3)通过“1+1+1”分阶段教学法的开展,学生完成后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设计公司或企业推向市场,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轉化;设计公司或企业也可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考评,让学生明确问题所在,知晓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版面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具有“商业设计师”的身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使命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动手能力。
3“1+1+1”分阶段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在版面设计课程准备阶段,必须对授课对象大致特点和整体水平情况做一定的了解,从而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节奏做针对性的调整,注重因材施教,能够促使在个性化教学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该与设计公司、印刷厂、输出工作室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内容上达成共识,最终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经过课程前期准备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版面设计专业知识与技巧讲授。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等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和具体的版面设计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可以选择典型性的优秀案例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来达成最佳的设计效果。
在教学训练中,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联动设计公司导入适合的具体市场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训练形式上,可采用分组协作模式进行小组分配工作,学生模拟“设计师”身份,按照公司结构进行任务分配。提前让学生感受公司和企业运行机制情况,明确学习目的,也可以为今后职业规划作明确定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与设计公司专业人士遵循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前提,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中给出具体的建议和引导,让学生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发挥其主观主动性;(2)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环节中产生的集中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同时邀请设计公司专业人士介入到课堂环节,结合市场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设计任务需求更为明确,做到有的放矢;(3)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学院进行系列讲座,让学生学习借鉴好的思维意识和对设计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能够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印刷前期知识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掌握理解设计与印刷的之间的联系、印刷的工艺原理、印刷文件的制作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纸张和工艺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印前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观摩印刷厂、输出制作室和版房等实际工作环境,邀请印刷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导入生产实际环节教学,让版面设计教学更为有效,符合市场实际需要。
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和感受印刷知识后,要求学生对设计稿进一步进行细化和完善,符合印刷制作要求,通过前期讲解——实地体验——调整设计稿后,让学生对印刷技巧和知识点理解的更为透彻,让版面设计执行与生产实际制作之间不脱节,让设计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课程总结阶段,邀请相关企业和设计公司对本次项目实践进行考评,可以采取项目提案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互评和自评,优秀的作品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实现它的市场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认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也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应对教学中所产生的典型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对版面设计技巧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打好更稳固的基础。
4总结
版面设计课程存在和发展了上百年,应该与时俱进,以提升学生视觉美感、探寻版面规律性为基本点,重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版面设计的改革应该需要更多和相关人士参与进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出努力。
作者简介:伍妍(1986—),女,湖北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关键词:版面设计;分阶段教学;实效性;创新
版面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必修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版面创意思维能力和实际执行能力。后期的应用性专业课都是以版面设计的形式来对设计的创意与主题进行展开,以美观大方的版面视觉效果准确清晰地传达各种不同媒介的相关信息,最终实现具体设计的功能与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版面设计教学呈现出教学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节、实效性差等众多问题。因此,版面设计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更好地避免课程内容与课程训练中存在的局限性,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侧重务实效果,达到版面设计教学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准则,注重学生理解、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什么是“1+1+1”分阶段教学法
“1+1+1”分阶段教学法是将版面设计理论知识、导入市场项目设计和印前技术三者之间进行结合,从而进行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针对性,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教学思路。
该教学法大体归纳为:教师讲授演示——作业练习(导入市场实际项目)——教师与设计公司专业人士进行针对性辅导,结合市场现状分析问题——印前知识讲授——学生实地(印刷厂、输出制作室)体验理解、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项目提案,归纳总结。
2“1+1+1”分阶段教学法的优势与特色
“1+1+1”分阶段教学法能结合市场实际、充分遵循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任务,从而形成版面设计完整教学体系,其优势表现为:(1)在教学中能够进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提升版面设计教学实效性;(2)能够结合有利市场资源,把真实项目案例引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作业能直接被市场认可,具备商业价值,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发展;(3)注重将印刷前期知识技术与版面设计课程进行相互衔接,注重实际设计成品生产需求,教学不空泛脱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艺术专业高水平应用性人才。
“1+1+1”分阶段教学法的思路与传统的版面设计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保留传统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性、严密性等优点上,与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接轨,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其特色为:(1)打破传统教学格局下只有任课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在教学中将知名设计公司里的商业设计师与印刷厂技师请到版面设计课堂中来,根据其不同的专业优势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在训练方法上,改变以往假定的作业形式,引入实际的市场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前期思考——执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与实际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加强版面设计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3)通过“1+1+1”分阶段教学法的开展,学生完成后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设计公司或企业推向市场,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轉化;设计公司或企业也可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考评,让学生明确问题所在,知晓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版面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具有“商业设计师”的身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使命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动手能力。
3“1+1+1”分阶段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在版面设计课程准备阶段,必须对授课对象大致特点和整体水平情况做一定的了解,从而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节奏做针对性的调整,注重因材施教,能够促使在个性化教学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该与设计公司、印刷厂、输出工作室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内容上达成共识,最终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经过课程前期准备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版面设计专业知识与技巧讲授。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等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和具体的版面设计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可以选择典型性的优秀案例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来达成最佳的设计效果。
在教学训练中,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联动设计公司导入适合的具体市场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训练形式上,可采用分组协作模式进行小组分配工作,学生模拟“设计师”身份,按照公司结构进行任务分配。提前让学生感受公司和企业运行机制情况,明确学习目的,也可以为今后职业规划作明确定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与设计公司专业人士遵循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前提,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中给出具体的建议和引导,让学生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发挥其主观主动性;(2)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环节中产生的集中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同时邀请设计公司专业人士介入到课堂环节,结合市场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设计任务需求更为明确,做到有的放矢;(3)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学院进行系列讲座,让学生学习借鉴好的思维意识和对设计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能够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印刷前期知识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掌握理解设计与印刷的之间的联系、印刷的工艺原理、印刷文件的制作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纸张和工艺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印前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观摩印刷厂、输出制作室和版房等实际工作环境,邀请印刷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导入生产实际环节教学,让版面设计教学更为有效,符合市场实际需要。
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和感受印刷知识后,要求学生对设计稿进一步进行细化和完善,符合印刷制作要求,通过前期讲解——实地体验——调整设计稿后,让学生对印刷技巧和知识点理解的更为透彻,让版面设计执行与生产实际制作之间不脱节,让设计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课程总结阶段,邀请相关企业和设计公司对本次项目实践进行考评,可以采取项目提案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互评和自评,优秀的作品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实现它的市场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认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也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应对教学中所产生的典型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对版面设计技巧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打好更稳固的基础。
4总结
版面设计课程存在和发展了上百年,应该与时俱进,以提升学生视觉美感、探寻版面规律性为基本点,重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版面设计的改革应该需要更多和相关人士参与进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出努力。
作者简介:伍妍(1986—),女,湖北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