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闻先生篆书艺术评析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的篆书艺术成就,并重点从其中山王厝器书和书学著作两方面加以评析。
  关键词:徐无闻;玉箸篆;铁线篆;中山王厝鼎书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36-2
  徐无闻(1931~1993年),名永年,字嘉龄,四川成都人。诗书印皆精工,以他所创中山王厝器书,“优入圣域,超妙入神”①的书风驰名于世,由此,拓宽了书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他精于古文字之考辨,有深厚的文字学学养,此外因其曾作为西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身兼唐宋古典文学专业与书法篆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誉为“学者型书法家”。
  本文拟结合徐无闻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依靠徐无闻先生深厚的学识从中探寻其书法艺术道路成功之原由。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基于汉字基础之上的一种抽象艺术,最初书法的出现仅仅是为了实用,尔后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努力,书法艺术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诗、画、印等相互辉映,成为中国古典文人艺术的典型标志。徐无闻先生甲金篆隶真行草皆工,其篆书取法秦汉,尔后从中山王厝器铭文中得道灵感独创“中山王厝器书”。其“玉箸篆”用笔平缓富于流转,结体均衡舒展,其“铁线篆”用笔刚劲富于园转如图1,结体平均而舒展,深悟空秦李斯和汉李冰阳篆书之法。其“中山王厝器书”用笔精细遒劲,结体瘦长均一,把原铭文的风格与自身的书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堪称一绝。
  众所周知,自明清以来碑学的兴起,篆书重新得道重视。特别是印学的兴起,使得篆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篆书新书风的兴起呈百花齐放之态。徐无闻先生的篆书大体可以归为文人篆书精工一派,与沙孟海、韩天衡不分伯仲,近几十年来对西南乃至中国书坛的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就徐无闻先生独具一格的中山王厝器书浅谈他的书学学养与开创精神。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我国流行多种书体,其中著名的就是鸟虫书,而中山王器铭文亦被视作鸟虫书的一种变体,汪占革在《浅析中山王厝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一文中曾有这样的记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中山王厝三器铭文均为凿刻,其竖画如银针立案,曲画精婉柔韧,方折冷峻清爽,其结体修长清秀,章法整齐严谨、行列分明,清新悦目。是装饰性很强的美丽繁茂的鸟虫篆变体。它上承商代甲骨文瘦硬劲峭,下启秦篆重心上移的修长体貌。”②这种文字装饰性很强,把这种新的字体入书是极难的,可以说徐无闻堪称讲先秦金文中山王错器铭文入书的最佳典范,无论其成功与否,徐无闻乃将此铭文入书并创造出新书风的第一人。这无不体现了徐无闻先生的开创精神,更加体现了其卓越的胆识和丰厚的文字学学养以及文学学养。
  徐无闻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书法家,其在80年代前期一直是恪守文人书法崇尚风雅的原则。在其得到中山王厝器铭文拓片的后他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的书风,大胆选取中山王厝器铭文上的字,将其集字成联,而这些文字在一些书家的眼里只能算作“美术字”,然而就是这样的字极大的拓宽了徐无闻篆书艺术的发展空间。在开创新书风的道路上历来有很多先贤,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没能成功。而徐无闻却从中道,这与其多年从事过古文字研究有关,在古文字学上徐无闻可谓是这方面的专家。接下来我们谈谈与徐无闻篆书艺术有紧密关系的书学理论体系。
  1975年在徐无闻先生45岁的时候他与好友一起参加了《汉语大字典》的编撰,并负责其中的文字字形整理的工作。在尔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在四川出版了《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在贵州出版了《殷墟甲骨书法选》等一系列的文字学专著。
  其中《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中收录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有两万多个,字头有五千多个。这是当时很多字典都能与之比拟的,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的编撰过程中徐无闻对于古文字字形做了一次系统详尽的梳理,对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进化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小“篆为战国文字说”。《甲金篆隶大字典》是其对中国古文字知识普及做出的新的贡献。其《殷墟甲骨书法选》的意义重大,秦汉至清初以来的文人学者未曾见过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直到1889甲骨文被发现。甲骨文从发现就被书学者所注意,在20世纪20年代就陆续有书学者把甲骨文写成对联屏条。例如丁辅之、罗振玉、叶玉森等。但书学者想要全面研习甲骨文书法是不容易的,且不论阅读甲骨文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知识,在甲骨文书法资料的收集上都是存在相当困难的。《殷墟甲骨书法选》对于殷墟甲骨拓片的研习讲解在于甲骨文的书法价值这部分,该书认为甲骨的书法艺术有以下独特的几点,一是形象形体强,二是结体章法较后世具有灵活性,三是写和刻紧密结合,把甲骨书法艺术用浅显科学的道理讲解出来,可以是更多书学者该书中受益。该书中选择了殷墟甲骨拓本约一百片,此书集字为联共一百零一副,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对于要研习甲骨文书法的书学者来说是有价值的。
  由此不难推断出徐无闻先生对于甲金篆隶等古文字的字形结构和历史沿革都是非常熟悉的。启功先生曾赞其,“其篆法深稳,独得渊穆之度”,“先生篆书不剪王虚舟、钱十兰”这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秦之前的文字书体繁多,难于辨识,历来在先秦书法上有深厚造诣的书家不多,中山王厝器铭文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能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以中山王厝器铭文为基础开创新书风实为不易。这需要对先秦文字的章法结构等等有深厚的了解,以及对先秦文字美有独到的认识。
  欣赏徐无闻先生的篆书,其小篆得益于秦汉甚多,其大篆取益于先秦金石铭文又从甲骨书法中汲取养分。此后入古出新,开辟新的篆书书风。他的书学取法之道无不为吾辈为后学所遵从也。
  “通旧学不懈晨夕,启新知多有见闻”此乃徐无闻先生之联语。他在书学道路上深悟入古出新之道,正如此聯语。
  参考文献:
  [1]胡长春.名家临书·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2]张守中.中山王厝器字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徐立.徐无闻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4]汪占革.浅析中山王厝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05).
其他文献
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雷曼倒闭的冲击波,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忧虑。换句话来讲,这场危机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作为国际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黄宾虹作为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是有口皆碑的。本论文通过积墨介绍了黄宾虹的“黑”“白”,其突出成就是极擅积墨,层层积点但不沾不腻,个个能拆得开,绝无板结之
本文基于云南红河州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统计分析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村庄之间,还存在于村庄内部家庭之间;地理位置
摘要: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书法越来越受瞩目,书法的创作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当代的书法艺术开始走向了展厅文化,书法展览作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向当下社会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代书法展览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促进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书法展览;形式;特性;展厅效应;建议  中国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摘要: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自公元2世纪左右开始,由于文人的参与,书法和绘画的情调、格局、技巧都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因为文人个体的直接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中国文人们在他们的书画创作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这就是艺术上的表现欲望与个人主义的思想原则。这个传统在近代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但仍有诸多弊病。  关键词:书画;文人;传统  中图分类号
针对复杂装备机内测试技术中广泛采用的KNN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IKNN。首先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输入属性权重的计算,使重要输入属性赋予较大的权值,提高算法的分类
摘要:有着特殊制作手段和便捷传播途径的手机电影,其存在和发展都不能削弱和破坏“电影”的本体意义,因为手机电影理应就是一种更为电影化的电影形式。  关键词:手机电影;移动互联;电影化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37-2北京电影学院陈廖宇教授曾指出:“如果用传统方法和工具拍手机电影,其主要理念仍是传统电影的,而手机电影则是完全建立在手机概念上,用